《北魏佛教造像史研究》简介:
《北魏佛教造像史研究》日文版原著的内容为“序”、“正编第一章至结论”、“附篇”(五篇,已发表论文)和“图版篇”等,《北魏佛教造像史研究》不包括“附篇”。翻译出版时,没有改变日文版原著的结构和记述内容、记述形式等。对一些明显的错字漏字等进行订正。插图和图版减少为原著的约70%,并重新编排序号。参考文献中,除了中国人以外的著者在起首加国名。
《北魏佛教造像史研究》摘录:
作为鲜卑拓跋部的风俗上的特点,首先有英雄大人崇拜,后来在北魏发展成了皇帝即如来的思想。还有强大的母权传统导致了杀皇太子生母的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养母或乳母权力的提高,产生了新的圣母子崇拜思想,圣母子崇拜也出现在后来的北魏造像中 关于祭祀,除鲜卑本身的西郊祭天外,还采用中国式南郊祭天,后来西郊祭天被废止。在此潮流中,进行了祭祀服装的服饰改革,摈弃胡服而采用汉服。 北魏的铸卜是立皇帝或者皇后时使用的原始占法,根据铸造好坏作出判断,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一定水平的铸造技术。后来在北魏时期几次铸造大佛,似可推定,传统的河北铸造传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卑族来讲,造技法源于熟知的马具或武器的制作。值得注意的是,铸卜是铸造皇帝“形象”的行为,这与后来在北魏时期制造皇帝形象的造像有一定关系21
《北魏佛教造像史研究》目录:
序本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第一章 鲜卑拓跋部的发展和建国
前言
第一节 鲜卑故地“嘎仙洞”遗址
第二节 从大兴安岭到呼伦湖、盛乐小结
第二章 鲜卑风俗和祭祀
第一节
第二节 鲜卑的祭祀
第三节 鲜卑铸卜
小结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佛教造像
第一节 拓跋部和佛教
第二节 佛教传来故事和来华僧人的活动
第三节 河北——后赵的佛教造像
第四节 陕西——前秦·后秦的佛教造像
第五节 陇西——西秦的佛教造像
第六节 河西——前凉~北凉的佛教造像
第七节 辽宁——后燕·南燕·北燕的佛教造像
第八节 江南——东晋王朝的佛教造像
小结
第四章 北魏平城时代的佛教造像(一)——徙民佛教和废佛
第一节 平城佛教的形成——徙民佛教和皇帝崇拜
第二节 北魏建国时期的河北造像的引进
第三节 华北统一与凉州造像的传播
第四节 废佛和长安造像
小结
第五章 北魏平城时代的佛教造像(二)——复佛与云冈石窟
第一节 复佛和平城造像的盛行
第二节 沙门统昙曜
第三节 云冈石窟的营建——初期到中期前段
第四节 北魏的汉化和佛像的中国化——云冈中期后半段的造像
第五节 云冈石窟胡服供养人像的出现
第六节 云冈中期诸窟的新解释
第七节 北方交通路线上平城(云冈)样式的传播
小结
第六章 北魏洛阳时代的佛教造像——龙门石窟和洛阳造像
第一节 洛阳佛教的繁荣
第二节 龙门石窟古阳洞——贵族僧尼·平民聚集的石窟
第三节 龙门石窟宾阳洞——皇帝敕愿的特别窟
第四节 洛阳永宁寺塑像
第五节 洛阳(龙门)样式的影响
第六节 北魏王朝解体和北魏造像的去向
小结
第七章 北魏时期的地方造像和民间造像——佛教造像的普及
第一节 佛教普及所导致的大众化与土俗化
第二节 山西南部(晋南)的佛教造像
第三节 河北的佛教造像
第四节 陕西和陇东的佛教造像
第五节 河南北部的佛教造像
第六节 山东的佛教造像
小结
结论北魏佛教造像的特点及其意义
后记
北魏佛教造像史略年表
参考文献
英文提要(Abstract)
图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