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支配的占有欲》简介:

·“上头”“冲动了”是如何决定我们的决策的?

·一身名牌才是成功吗?

·为什么献血必须是无偿的?

·为什么我们喜欢买奢侈品?

·为什么全国性彩票被称为“智商税”?

·为什么我们工作时间长了,反而更穷了?

·为什么英国社会中最不富裕的人投票支持脱欧?

·为什么家庭越贫穷,越会将微薄的收入花在不需要的东西上?

所有权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意义和幸福感。可能许多人盲目追求所有权,却没有真正去思考:所有权是从哪里来?为何连孩子都能理解什么东西是自己拥有的,什么是别人拥有的?所有权是否植根于思想产生的源头?

全球知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探讨了为什么我们需要拥有所有权,我们如何发展所有权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人类在这方面拥有独一无二的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具备现实意义:当你明白所有权观念来自童年时期,你将会知道如何理解别人和教育孩子;当你明白拥有某物并不仅是完成简单交易,你就能发现自己的弱点是如何被操纵的;当你理解所有权是自我的延伸,你就有更好的谈判能力。

所有权心理纯粹是一种精神状态。这本书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所有权及其心理机制,挖掘我们痴迷于所有权的底层原因,无论对个人或群体、社会或环境,都大有裨益。

《被支配的占有欲》摘录:

囤积症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家族中的遗传因素。它有许多相关的致病因素,包括焦虑、抑郁、负性生活事件、不幸的童年,以及与冲动抑制和掌控想法相关的各种认知功能障碍。虽然囤积者经常解释说他们囤积的物品可能有一天会派上用场,但囤积的一个共同点是害怕失去。囤积者通常会找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比如断言物品是有价值的或有潜在价值的,可以重复使用,或者物品是其自我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在上述这些情况下,囤积似乎提供了一种舒适感和熟悉感。 过去,囤积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亚型,但现在被归类为独立的一种精神疾病。甚至有证据表明,囤积行为会激活与强迫症不同的大脑区域。在大脑扫描的实验过程中,囤积症患者和强迫症患者分别看到自已的信件或他人的信件被粉碎。当他们不得不决定是保留还是粉碎信件时,与强迫症患者相比,囤积者体验到更高程度的焦虑、犹豫不决、悲伤和后悔。这些情绪与大脑额叶区域的回路有关,额叶区域通常与抑制和评估危险情况有关。此外,大脑激活的程度可以预测他们囤积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当想到要丢弃物品时他们自我报告的不适感。囤积症患者在预期失去东西时甚至会出现生理上的恶心感觉。 这或许并非巧合,这些大脑区域恰好是被禀赋效应激活的同一区域,与对个人物品的价值高估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囤积者展现了极端形式的自我概念的延伸,因为只有物品被自己拥有时,囤积症才会显现出来。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物品在大脑中都被注册为“我们自己的”,而非别人的。大多数人可以随时更新、替换、延续或放弃他们自我概念在物质层面的延续,然而囤积者却因为害怕失去自我而害怕丢弃任何所有物。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为有远见的节俭,但综合考虑他们在精神和身体健康方面付出的代价以及人际关系的成本,这种囤积行为根本不划算。

《被支配的占有欲》目录:

译者序 人生所求不应在所有/傅小兰
导读 为何我们不容易因所拥有的而满足?/严飞
引言
第1章 我们真的拥有什么吗
谁捡到就归谁
何为财产
你是我的
父母的财产
政治所有权
你可以拥有想法吗
只是一个概念
第2章 非人类可以占有,但只有人类能够拥有
生存竞争
制造的思想
相对价值
你会袖手旁观吗
公地悲剧
第3章 所有权的起源
谁该拥有那幅班克斯作品
胡萝卜加大棒
那是你的吗
什么可以被拥有
谁能拥有什么
泰迪熊和毯子
超越简单的占有
第4章 只是关于公平
美国人更愿意生活在瑞典
独裁者博弈
礼尚往来
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赏罚分明
让我们齐心协力
再见,经济人
第5章 所有物、财富与幸福
攀登成功的阶梯
消费扩张的结果
炫耀性消费
为悦己者容
财富为何无法带来快乐
选择正确的池塘
金光闪闪的文化
柠檬精和高罂粟
国家的财富
第6章 我即我之所有
延伸的自我
商品拜物主义
“怪异的”人们
自私的我
损失的心理预期
输不起的人
第7章 放手
一鸟在手
追求的快感
无法放手
心之所在即为家
动摇的地基
所有权让我们更快乐吗
尾声
致谢
参考文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