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马修宇宙的原点,发现“梦之囚徒”的真正起源
收录七篇精炼随笔,以及一篇探讨人类精神追求的寓言式小说
在大教堂中一路攀升,用一辈子勾勒自我的无名之辈
发现整条街的居民中只有自己是年轻人的男子
六年如一日守着爱妻遇难处,等待凶手现身的丈夫
蛰居地下三年,计划着出来毁灭世界的疯子
…………
孤独,是以偏执对抗世界的“最后一人”的宿命
●
○
-编辑推荐
◎马修宇宙的起点,“梦之囚徒”的真正起源
本书收录了样式丰富的七个短篇故事,每篇2至5页,和一个19页篇幅的寓言故事《上升》。其中的短篇故事最初发表于马修在1987年自费出版的第一本短篇漫画集《巴黎-马孔》(Paris-Macon)中,该漫画确定了他黑白色调的风格,是奠定其发展方向的隐蔽却必要的基础,也是他的创作技法日后变得娴熟的必经阶段。这些已经绝版的作品,就像在抽屉深处发现的瑰宝,仍能让人兴致盎然地翻阅起来。
无论是很久之前画的短篇,还是在《梦之囚徒:进程》和《梦之囚徒:颠倒黑白》之间创作的中篇《上升》,我们都能发现熟悉的深邃的大片黑色,在黑色大幕布中出现的人物和用黑白光线雕琢的事物,但也能看出他在逐步放弃所谓的现实主义,线条逐渐变得有力、简略,图像正走向一种由黑白二元对立形成的夸张的“清线”画风。
◎难得一见的马修兄弟联手,演绎“极致孤独”的乡愁
在马修的这些早期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是孤独。书中四个作品改编自马克-安托万的哥哥——让-卢克·马修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写的短篇小说,兄长的文本为他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后来的作品中少见的乡愁。其中一篇描述了一位在地下蛰居三年计划着毁灭世界的疯子,篇名是《最后一个人》,而这个题目也很好地指代了其他几篇作品中的主人公:在一条全是老人的街上发现只有自己是年轻人的男子,六年如一日守在妻子遇难处等待凶手现身的丈夫……只有《行李箱》运用了完全不同的风格:在这篇充满讽刺的速写作品中,嵌入了一种对现代高科技的怀疑。
◎一部兼具《画的秘密》和《卢浮地宫》神韵的寓言式小说
受博尔赫斯的小说《接近阿尔穆塔辛》的启发,《上升》关照了马修的另一部长篇作品:《画的秘密》,在该漫画的结尾,如神迹般出现了一张脸庞。类似的显影也在等待着《上升》的主人公,一个从地狱出来的无名氏。他不停地向上攀登一座看不到边际的大教堂。脸庞代表着马修对个体身份的疑问,即探索自我的精神追求,是他在多部作品中探讨的关键主题。而教堂,也是《梦之囚徒》的主角尤里乌斯常出现的地点之一。用一生向上攀爬一座教堂的设定,同样引人联想《卢浮地宫》中用一生向下探访博物馆的鉴定专家。《上升》既保有熟悉的味道,又能带给我们不断翻新的惊喜,这正是马修的高明之处。
◎精美装帧,马修粉丝不可错过的收藏之选
封面采用150克文采轩膜银卡,覆超亮膜+逆向上光工艺,精装方脊,可180度平摊展开观看,大8开豪华开本,打造舒适过瘾的阅读体验。
○
●
-内容简介
一个来自地狱最底层的男人,登上大教堂一级又一级的台阶。他的上升过程持续了许多年,他遇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人,他们似乎都拥有一个额外的灵魂。他们中有人告诉他:理论学家坚信大教堂是一个活的有机体。还有一位画家在等待他以便完成那幅画作。当男人终于抵达最高一层时,他将发现那个最终的启示……
●
○
名人推荐
从这个遥远又令人迷惑的“起源”开始,马修就成为当代漫画家中地位毋庸置疑的一位,他熟知如何在一部又一部作品中进行创新,同时又牢牢坚守其建立在明与暗之上的美学观以及同一种虚构类型。
——蒂埃里·格罗恩斯汀,漫画史学家和理论学家
这位作者很早就知道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超凡脱俗,不断冲击我们的想象力。——BDtheque.com漫画评论网站
一本令人愉悦的漫画,它让我们得以发现马克-安托万·马修不为人知的一面。
——Babelio.com漫画评论网站
尽管书中大部分故事出自一位年轻的新人画家之手,但是我们已经能在其中发现具有马修特色的才华和印记,即深邃的哲学思考。
——亚马逊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