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國的耶路撒冷》简介:

與以往學界對中國基督教活躍於內陸鄉村社會的認識有所不同,本書側重描繪基督教在發達的沿海商業中心溫州迅猛崛起的軌跡,並以溫州為例,剖析宗教實踐、宗教空間和宗教話語在中國城市現代性變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內容涉及政教關係、民營資本主義發展、日常消費、性別關係、道德文化、階層關係、城鄉差異以及農民工的城市融入。作者為寫作本書所做的人類學田野調查和生活史素材的收集歷時近兩年,勾勒出一幅新興城市商業精英所引領的宗教復興之圖景。通過著重記錄商人基督徒群體在日常框架下對現代性與經濟發展的理解以及他們的身份建構,力圖從社會文化層面揭秘改革時期都市基督教的驚人增長。本書強調基督教並非一個內部高度同質的意義體系,而可將其當作一面棱鏡,多角度透視當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的宏觀過程。本書可用作中國人類學/社會學、都市研究、宗教研究以及定性研究方法的大學教材。

「對於對政教關係或對現代中國宗教實踐有興趣的人士來說,這是一本必讀書,作者淺白易懂的文字適合用於本科教材。」──《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

「這是第一部關於中國基督新教的民族志專著。曹南來博士成功地粉碎基督教在中國作為洋教的刻板認識,讓讀者窺見一個已高度本地化、去政治化的宗教,而這一宗教又與資本主義經濟行為形成高度互滲。」──《亞洲人類學》(Asian Anthropology)

《建設中國的耶路撒冷》摘录:

三年前,劉和另外幾個捐助人花了800萬元,在一棟辦公樓裏買下了現在這個1500平方米的教會場地。溫州市政大樓距此僅僅幾個街區之遙。劉原本是想在當地宗教事務局為自己的教會登記的,但是宗教局的官員拒絕了他的申請,他們似乎並不情願讓他的教會獲得正式的合法身份。這種新型的城市教會,是介乎於官方登記教會和傳統意義上“未經許可的”家庭教會之間的第三條路,即作為政府默認而未登記的“家庭教會”。儘管他的教會沒有拿到體現國家宗教管理的“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但是劉運用他通過商業與當地政府建立的平穩關係,獲得了相關部門的非正式承認。“那些官員喜歡和老闆維持良好的關係”,他自信地說。事實上,當地宗教事務局領導的一位親戚,是劉的工廠的商業合作夥伴。中國現在普遍的情況是,地方上的一些黨員幹部羨慕新富裕起來的人的經濟實力,他們想要聯合新富裕的人來謀取自身物質利益。劉對他的教會的現狀很滿意,因為政府已經允許他們可以公開地舉行宗教活動。此外,教會的非登記身份得到很多年長信徒的支持。這些信徒仍留存著極左時期受國家迫害的痛苦記憶,因此他們強烈反對國家以任何形式介入教會事務。

《建設中國的耶路撒冷》目录:

第一章 導言:將基督教和資本主義放回地域框架
第二章 「老闆基督徒」的興起及其與國家政權的關係
第三章 有關禮儀,道德和現代性:國際化渴望與基督徒身份重建
第四章 基督教復興的[溫州模式]及其中的宗教商業
第五章 性別化的能動性,性別等級以及宗教身分的塑造
第六章 皈依都市公民身份:民工對溫州基督教的參與
第七章 南北結論:宗教復興工作為現代性道德話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