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之学》简介:
本书为著名乡村研究学者贺雪峰教授系统总结华中乡土学派的研究方法,并进而更上层楼,扩展到对中国目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反思。
其核心观点就是通过“饱和经验”,来培养研究者的“经验质感”,从而建立真正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性,而不再把中国作为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试验场。
华中乡土学派是发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的村治研究谱系,以实地和田野研究为鲜明特征,经过1980年代的张厚安教授、1990年代的徐勇教授、2000年以后的贺雪峰、吴毅、项继权等学者的几十年积累,终于蔚为壮观,成为中国乡村研究的重要力量。
在他们看来,乡村研究既是最好的经验研究的场域,也是建立中国学术主体性的基本学问。这一学派形成的研究风格可以这样描述:“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
贺雪峰在本书中从“饱和经验”开始,系统地展开了这一学派的研究方法和诉求,从经验的获取与分析,理论灵感的培养和建立,中国学术的主体性,乡村研究的基本策略和原则,学生的具体培养,等等。
本书从整个学派和作者本人深厚的学术研究出发,对研究的具体细节和宏大问题进行了连贯的探索,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本土学者的方法论研究著作,不仅对于乡村研究非常重要,即便对整个社会科学研究也必定会有颇多启发。
《在野之学》摘录:
小结一下,经验质感是对个人生活以外的总体性经验的把握领悟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正常的感觉能力,是闭着眼就可以自由行动的能力,是心中有数、准确判断事物发展逻辑、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无序中看到有序、从芜杂信息中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提炼概括的能力,是感觉到并能理解的能力,是悟性,是灵动的思考能力,是提出问题且把握问题的能力,是发散思维提出假设的能力,是一种已经身体化了的对复杂经验进行简化但不是简单处理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旦获得就几乎终身受用,有了这种能力,再进行专业研究就具有将专业问题还原到经验现场的能力。 饱和的经验训练是获得厚重经验质感的基本方法。饱和经验训练是对个人生活经验以外的另外一个完整的经验领域总体、深度把握的训练。饱和经验训练不是要搜集资料,不是要按既有逻辑去处理资料,而是一个不断寻找经验意外、不断丰富和深化对经验认识的过程。饱和经验训练关注经验的自性、模糊性、总体性,强调经验的自在性和全息性,强调经验的未知性、联系性、变动性、灵动性。 饱和经验训练的方法就是饱和经验法,是我们进行经验训练形成经验质感的技术手段。以下讨论“饱和经验法”这一技术手段,一是原则,二是我们近年的一些探索。
《在野之学》目录:
序言 知识在于解放思维…………………………………………… 001
第一篇 饱和经验…………………………………………………… 001
饱和经验法
———华中乡土派对经验研究方法的认识 …………………… 003
论经验质感 ………………………………………………… 021
社会科学研究与饱和经验训练……………………………… 036
华中村治研究中的机制研究………………………………… 051
大循环: 经验的本体性与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 ………… 060
第二篇 学术立场…………………………………………………… 067
经验研究与社会科学的主体性……………………………… 069
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与主体性
———评谢宇教授 «走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的误区» … 073
经验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 ………………………… 092
关于中国经验研究的几个问题……………………………… 112
中国研究中的学风与文风问题……………………………… 122
为什么要强调中文发表 …………………………………… 131
村治研究的共识与策略 …………………………………… 134
村治研究的路径与主体
———兼答应星先生的批评 ………………………………… 147
第三篇 学生培养…………………………………………………… 170
大学文科教育的关键在于解放学生 ………………………… 172
关于社会学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 189
社会科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两个不等式 ……………………… 205
研究生培养中的集体读书与集体调研 ……………………… 224
饱和经验与正向学习法 …………………………………… 237
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社会科学博士论文 ………………… 249
本科社会实践课是一门硬课………………………………… 263
社会科学研究生要读经典…………………………………… 268
附录 我与 《新乡土中国》 …………………………………… 280
后 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