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佛教华严宗哲学的现代阐释为中心主题,是国内(大陆)首部依现代哲学语境系统研究和阐释华严哲学思想的专著。
导论部分对“哲学与宗教学视域下的现代佛学研究”的考察,讨论了佛教与宗教和一般哲学体系间的关联与差异,通过对近现代佛学研究中“汉语语境”和“西学话语权”问题的分析,表明近现代汉语佛教研究的主导性方式实际是以西方学术的视角、立场和方法来解释佛教,相对于此,本书提出一种以佛教为本位的现代佛教诠释,通过佛教语言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构形来传达和展示“作为佛教的佛教”及其本真意义。
全书着重分析和研究了华严哲学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判教理论与核心思想,提出了许多有别于学界通行解释的观点,由此澄清了近现代研究中对华严哲学的一些常见和根本性的误解,特别是对它的实体论误读,并分析指出,此类误解的根本原因在于割裂了华严哲学与印度大乘佛教之间深刻的内在关联。通过对华严哲学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的深细考察和分析,充分显明华严哲学实以般若中观的“空性”为思想内核,其根本特征在于以中观融摄大乘的唯识唯心教门,进而将全部佛教整理为一个次第严谨而又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华严哲学不唯通过地论、摄论学派的理论前导与印度大乘唯识古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渊源,也是印度大乘中观学派的真正继承者,其“法界缘起”思想作为一种深刻的“内在关系存在论”,强调从功能、关系的基础视域中开显存在的实相,以解构实体性思执对存在的遮蔽,实即是以一种富于开创性和建构性的教诠方式对印度大乘中观性空论哲学之本真意义的充分彰显。而作为印度大乘如来藏教思想最重要的阐释者和理论辩护者,华严哲学从“理事无二”、“性相融通”角度将其总体界定为大乘佛教内部中观和唯识这根本两支的一种融通之教,同样根本性地区别于近现代研究对大乘如来藏的实体论解读,对于重新考察和反思在近现研究中广受争议的汉传乃至整个东亚大乘佛教的传统主流思想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中特别提出,华严哲学虽由中土佛教大师所创立,却是佛教思想经数百年的传承最终植入汉语语境之后在其间自行展开哲学沉思的一种汉语表达,它实际上是印度大乘中观、唯识和如来藏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着大乘佛教思想的一个巅峰。对印度大乘中观、唯识和如来藏教的深度诠释,奠定并构成了华严哲学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部分,相对于此,通常被视作华严核心教义的“六相”、“十玄”之类,其实只是华严义海的冰山一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