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传播》简介:
佛教的传播史就是一部跨文化交流史,也是佛教在不同文化体系中实现自身的历史。本书对佛教在不同文明区域的传播进行了多维度的考察,揭示了不同文明区域之社会政治、文化理念、哲学宗教等因素对于佛教传播的影响,呈现了佛教在不同文明区域的传播过程及其与本地文化的多元互动。
《佛教的传播》目录:
致 谢
序 论
第一章 初转法轮:说一切有部与大众部的论争
一、导论
二、经典的主题与律藏
三、说一切有部阿毗达磨文献中的主题
四、“佛语”作为法轮体性与大众部其他教义立场的关系
五、结论
第二章 犍陀罗的佛教
一、导论:犍陀罗及其影响区域
二、犍陀罗语与佉卢文字
三、关于犍陀罗佛教史的资料:演变与发展
四、印度-希腊王朝及其与佛教的关系
五、希腊对犍陀罗佛教艺术与实践的影响
六、中亚佛教的汉文资源
七、佛教在中亚的鼎盛与式微
八、大犍陀罗地区的佛教派别
九、佛教向中亚传播过程中的教派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十、犍陀罗研究的资料文献与新近发现的佛教写卷
十一、结论
第三章 佛教在塞林迪亚的传播
一、关于本章主题的界定
二、早期(前100—公元850)中亚佛教史概况
三、塔里木盆地的佛教:和阗、楼兰、库车、吐鲁番、焉耆以及喀什噶尔(公元前100至公元850)
四、突厥的佛教(突厥与回鹘,公元560—1700)
第四章 希腊,最终的拓展?——佛教向西方的传播
一、导论
二、从阿黑门尼德王朝到亚历山大大帝
三、塞琉西王朝与孔雀王朝
四、印度-希腊人
五、中亚西部、伊朗及其以西地区
六、东西方的贸易与佛教
七、宗教与哲学的互动
八、特拉佩特派:他们是佛教徒吗?
九、结论
第五章 佛教戒律由印度向中国的传播
一、导论
二、最早的戒律文本
三、北传戒律文本的翻译
四、上座部戒律的翻译
五、汉文戒律的兼收并用
六、结论
第六章 中国早期佛教与道教的互动
一、导论
二、西来的拯救者:西王母与佛陀
三、老子与佛陀
四、禅(冥想)
五、经书的崇拜
六、道教对佛经的挪用
七、结论
第七章 印度与中国的密教传统
一、密教的研究方法及其留存情况
二、佛教在中世印度的错位
三、“密教”:唐代宫廷的密教政策
四、“二次传播”的失败
五、转向“世俗”
六、余论
第八章 《三国遗事》所述密本、惠通与明朗之事迹
一、导言
二、译文
三、密本、惠通与明朗
四、结论
第九章 西藏的佛教初传
一、导论
二、地域及其居民
三、资料
四、雅隆王朝的兴起
五、松赞干布统治下的吐蕃:正法的开端
六、赤松德赞治下的西藏:帝王与法王
七、汉传佛教在前弘期的影响
八、吐蕃王朝时期的本土宗教传统
九、起源神话
十、佛教的传播策略:辛魔
十一、毗卢遮那佛崇拜
十二、语言的统一
十三、徕巴赡与正法前弘期尾声
十四、王朝时期的西藏佛教传播
十五、结语
第十章 西藏后弘期佛教
一、导论
二、黑暗时代
三、西藏西部的法王和佛教的复兴
四、“后弘期”后期的宗教运动
五、政治与圣者
第十一章 蒙古佛教史
一、蒙古与佛教的最初接触
二、蒙古对宗教的整体态度
三、忽必烈汗治下的佛教
四、元朝的覆灭与北元
五、俺答汗时期的佛教复兴与格鲁派的兴起
六、后俺答汗时期
七、西藏宗教和政治对蒙古文化与社会的影响
八、汉地与藏-蒙之间的政治关系
九、清朝的政策及其对佛教的利益
十、乾隆与若必多吉之关系
十一、蒙古民众的信仰——格鲁派
十二、外蒙古的独立
十三、蒙古人民共和国与政教分离
十四、结语
第十二章 禅宗的传播
一、导论
二、佛教传播的范式及隐喻
三、禅宗传播的传统观念
四、禅宗传播的现代观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