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简介:

本书是对马克思《资本论》三卷本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计划的总体性阐释。作者在书中援引了大量马克思的原始文献,针对当代左翼思想中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表面化理解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对《资本论》的若干定论,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就此而言,本书不只是一部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三卷内容的一般性导论,而且以一种批判性的“新马克思阅读”的理解方式,重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彰显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与开放性。

《政治经济学批判》摘录:

资本积累的要求不仅对政治人物而言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目标,而且是民众层面广为周知的道理,即“我们的”经济发展得好,“我们”也会过得好。有些“牺牲”起初只是有利于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但是为了期待中所有人更好的未来,人们愿意承担。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 Helmut Schmidt)曾在20世纪70年代通俗好记地阐述了这一点:“今天的利润是明天的投资,也是后天的就业机会。”大部分民众的批评通常不是针对政策的规定或者利润的要求,而是由于这种要求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 这里体现出了拜物教的政治意义,它构建了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自发的感受。在三位一体的公式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表现为社会 生产过程的“自然形式”(参见第十章)。资本主义表现为一个别无选择的企业,资本和劳动在其中扮演着“自然的”角色。于是,对于不平等、剥削和压迫的感受没有必然地引发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倒是引发了对资本主义内部条件的批判:被批判的是“过度的”要求或“不公平的”分配,而不是这种分配的资本主义基础。劳动和资本似乎同样是必要的,从而被同样视为社会财富生产的承担者。正是在三位一体公式的背景之下,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把国家视为中立的第三方、认为它应当照顾“整体”并呼吁国家构建“社会正义”的观点,会如此易于接受并且广为传播。 这种被国家所照顾的资本与劳动的“整体”,在各个地区、在不同度上被认作民族,即想象中的“人民”的命运共同体,一种“共同的”历史与文化由此被建构起来。这种民族共同体常常是经由与“内部”和“外部”的敌人的区分而建立起来的。国家表现为民族的政治形态:它不仅要对内通过其政策,而且要对外作为“民族利益”的代表来实现民族的“福祉”。而这恰恰是国家在追求资本主义总利益时所做的事情,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资本主义总利益之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共同福祉。

《政治经济学批判》目录:

1 / 第一章 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1 / 第一节 什么是资本主义?
5 / 第二节 工人运动的兴起
7 / 第三节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14 /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对象
15 / 第一节 理论与历史
17 / 第二节 理论与批判
21 / 第三节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超级武器?
24 / 第三章 价值、劳动与货币
24 / 第一节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
29 / 第二节 一个劳动价值论的证明?(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
32 / 第三节 抽象劳动:实在抽象与有效关系
37 / 第四节 “幽灵般的对象性”:价值的生产理论还是流通理论?
40 / 第五节 价值形式与货币形式(经济的形式规定性)
46 / 第六节 货币与交换过程(商品占有者的行为)
48 / 第七节 货币职能、货币商品与现代货币体系
54 / 第八节 商品拜物教与货币拜物教的“秘密”
62 / 第四章 资本、剩余价值与剥削
62 /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
66 / 第二节 价值的“奇能”:G—W—G′
70 / 第三节 阶级关系:“双重自由”的工人
73 / 第四节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剩余价值与剥削
77 / 第五节 劳动的价值:一个“虚幻的用语”
79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79 / 第一节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工作日
84 / 第二节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竞争的强制规律
88 / 第三节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协作、分工与机器
93 / 第四节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破坏性潜能
96 / 第五节 形式与实际从属、福特制、生产与非生产劳动
101 / 第六节 资本积累、产业后备军与贫困化
107 / 第六章 资本的流通
107 /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流通费用、产业资本与商人资本
111 / 第二节 资本周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112 /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116 / 第七章 利润、平均利润与“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117 / 第一节 成本价格、利润与利润率:范畴与日常的神秘化
120 / 第二节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123 / 第三节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一个批判
128 / 第八章 利息、信贷与“虚拟资本”
128 / 第一节 生息资本、利息与企业主收入:资本拜物教的完成
132 / 第二节 信用货币、银行与“虚拟资本”
137 / 第三节 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机制的信用制度
141 / 第九章 危机
141 / 第一节 周期与危机
146 / 第二节 马克思有一个崩溃理论吗?
150 / 第十章 资产阶级关系的拜物教
150 / 第一节 “三位一体的公式”
156 / 第二节 关于反犹太主义的附评
161 / 第三节 阶级、阶级斗争与历史决定论
169 / 第十一章 国家与资本
170 / 第一节 国家:统治阶级的工具?
173 /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规定:法治、福利国家与民主
183 / 第三节 世界市场与帝国主义
188 / 第十二章 共产主义:超越商品、货币与国家的社会
193 / 附文 “机器论片段”:马克思在《大纲》中的误认及《资本论》对它的超越
211 / 参考文献
218 / 索引
223 / 译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