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四千年》简介:

犹太人是什么样的族群?他们因何横空出世?因何兴旺发达?又因何国破家亡,被迫在世界各地流浪?因何屡遭排挤和迫害?

他们是自己心中的天选之子,也是中世纪西欧诸国竞相驱逐的流浪者;他们因创造了古老的典籍、影响全球的宗教以及福泽世人的伟大思想而受到尊宠,也因长袖善舞取走他人的奶 酪而被竞相驱逐;他们是富翁、天才艺术家、杰出政治活动家,也是集中营里的囚犯、贫民窟的穷人、被现代人厌弃的迷信者……

本书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综合多种经典资料和文本,以穿越时空的视角对犹太民族精彩而神秘的历史进行了精彩而富有创见的解析。通过对各个历史节点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深入解析,将看似神秘莫测的起伏命运梳理出合理而完整的逻辑,展现了犹太人的性格、创造力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揭示了犹太人在经历那么多的迫害之后仍能为全人类做出如此卓越贡献的秘密。

名家推荐

《犹太人四千年》从犹太民族的起源一直讲到20世纪以色列国的最新发展,不仅叙述文化、宗教的发展,而且考察政治、经济的演进,特别是细述犹太人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阅读这部著作,读者可以再踏一遍犹太文明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留下的足迹,从而对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潘光,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

这是一个非犹太历史学家撰写的犹太历史,但其中没有任何异教的偏见,它呈现出来的是中立、客观的史实和尽可能公允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中知道犹太民族的诞生与演变,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的相辅相成,犹太人流散、建国、亡国、再流散、再复国的历史循环,犹太人在现代的命运、纳粹大屠杀,以及复国主义的兴起与成功的历程,还可以一窥摩西、以西结等众先知、《塔木德》中诸圣哲的宗教智慧,迈蒙尼德、斯宾诺莎、布伯、罗森茨维格等哲学家的深邃思想。也许更有意义的是,作者揭示了隐含在史实中的犹太人的坚毅不屈精神和超常的适应能力。四千年起伏跌宕、纷纭复杂的犹太历史画卷,让保罗·约翰逊这一千多页的皇皇巨制描绘出来了。

——傅有德,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在无数写犹太通史的西文著作中,出自非犹太人之手并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恐怕只有这部。作者以基督徒的眼光审视了从亚伯拉罕时代到以色列建国的犹太史,试图为沟通犹太文化和世俗文化架起一座桥梁,其中对近现代欧美犹太精英的刻画尤其引人入胜。

——宋立宏,南京大学犹太和以色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保罗·约翰逊将犹太人近四千年的历史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并非一部简单的编年史,而是将犹太民族的历史自述与现代考古成果、将历史资料与理性诠释相融合的宏大作品。作者视界浩淼,并不拘于历史写作通常的时空之限,宛如一位渊博智者将自己对犹太历史的认知与解读分享于众。

——王宇,北京大学以色列和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

媒体推荐

解读犹太辉煌文化的扛鼎之作……一个非凡的成就。

——《纽约时报书评》

约翰逊给他的书写对象带来了活力,没有一本所谓专业的一卷本历史著作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他的写作没有装腔作势却具戏剧性,没有浓墨重彩却形象生动。

——《纽约时报》

一本引人入胜的、言语挑衅、文字上乘又不时让人颇受感动的书,是历史和神话、叙述与理解既有深度又冷静的结合。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让人惊叹的一本书……这就是历史:极具质感、颇有争议又充满智慧。

——《老实人报》

这部全国最畅销的书,不仅涵盖了犹太人的历史,还涵盖了犹太天才和想象力对世界的影响。

——《每日电讯》

与其说这是一种开创性的贡献,不如说是对各种来源的提炼,犹太人的这段历史侧重于他们与其他通常是敌对的文明之间的四千年的相互作用和适应,这是从一个博学和聪明的受害者的角度来看的世界历史

——《出版家周刊》

《犹太人四千年》目录:

上册
推荐序 /001
致 谢 /005
前 言 /007
第一章 以色列人 /001
犹太人是历史上最顽强的民族。希伯伦(Hebron)的存在就是证明。这座城市坐落于耶路撒冷以南20英里的朱迪亚山脉海拔3 000英尺处。麦比拉洞(Cave of Machpelah)里有着犹太列祖的墓冢。
第二章 犹太教 /119
在公元前597年被迫流亡到巴比伦的第一批犹太精英中,有一位年长而博学的祭司,叫以西结。以西结的妻子死于最后的围城之战,他孤身一人流落异邦,生活在巴比伦附近的迦巴鲁河边,最后孤独地客死异乡。
第三章 权威政体 /255
1168年,一位观察力非凡的西班牙犹太旅行者—或许是一位珠宝商—造访宏伟的拜占庭都城君士坦丁堡。若不是他写了一本关于1159—1172 年他在地中海北部和中东多地旅行的《游记》(Book of Travels ),我们对这位图德拉的本杰明几乎一无所知。
第四章 犹太隔都 / 357
塞法迪犹太人大规模离散——1492年从西班牙被驱逐,1497 年从葡萄牙被驱逐——让各地的犹太人开始流动起来,因为大批难民的到来通常会引发进一步的驱逐。许多几近赤贫的犹太人,因为不得进入原本就禁止犹太人入内的城市,无奈沦落为游走的小贩。
下册
第五章 解 放 /479
1817年7月31日,少年老成的12岁男孩本杰明·迪斯雷利在西姆布莱毕牧师的主持下,在霍本的圣安德鲁教堂接受了英国国教洗礼,男孩的父亲艾萨克·迪斯雷利和贝维斯马克斯犹太会堂之间的一场争执画上了句号。他们所争的是一个涉及犹太人的重要准则。
第六章 大屠杀 /641
1914年11月9日,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思在伦敦市政厅的一次演讲中宣称:“土耳其帝国正在自取灭亡。”德国对土耳其的示好导致德皇威廉二世放弃了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积极支持,这种示好最终获得了成功。苏丹已经将自己托付于德国的胜利,即将对英国发动一场圣战。
第七章 锡 安 /779
大屠杀和新锡安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600万犹太人被杀是促成以色列这个国家建立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点符合通过受难救赎的信念,而这个信念是犹太人古老而强大的历史动力。数以千计虔诚的犹太人在被赶进毒气室的时候唱着他们的信经,因为他们相信犹太人承受的惩罚是上帝的作为,而且本身就证明他选中了他们,希特
勒和党卫军只是这个过程的代理人罢了。
结 语 / 861
术语表 / 865
注 释 / 871
索 引 / 94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