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现场》简介:
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
历时两年,辗转六国,
一场颠覆生死观的采访之旅。
获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
有难以忍受的病痛、没有治愈的希望、
能够明确地表达意愿、没有患者期望的治疗手段。
这是实施安乐死的四个基本条件。
但痛苦该如何测量?
治疗到何种地步才算是没有了希望?
瑞士、荷 兰、比利时、美国、西班牙、日本,
从西方到东方,在允许或不允许安乐死的国度,
聆听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支持或反对的声音,
思考终将到来的“最后的日子”。
——————————
这不是自杀,是癌症结束了我的生命。为了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我选择了稍微提早一点死亡。
——在YouTube上宣布选择安乐死的年轻女子
决定自己的生死,被认为是属于人权范围内的吧。我倒是奇怪,为什么在其他国家,个人不能决定人生的结局?
——4年协助150人“启程”的家庭医生
现在医学进步,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艾滋病不再是必死的绝症。请想一想当时认为必死无疑而选择了死亡的人们。
——赋予患者生存希望的放疗科医生
何为安乐死?对于人类来说,什么才是幸福的死法呢?……我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读者。我想把做最终判断的权利交给读者。
——摘自本书作者结语
《安乐死现场》摘录:
2016年3月上旬,我和加拿大男士麦克•黑尔(化名)交换了一段时间邮件。那时我正在荷兰采访。 卡尔加里出生的他罹患晚期癌症,病情每天都在恶化。他预定3月19日,在巴塞尔由普莱西柯协助自杀。为了见他,我订购了去巴塞尔的机票。然而,黑尔离开家,到达中转机场多伦多几个小时后,发来了一封邮件。 非常不幸,这周我的病情恶化了。我和妻子星期二离开家,却在多伦多机场接受了紧急救治,结果被送回了家。虽然未能实现去巴塞尔的愿望,但我祝愿你的新闻采访将来能够获得成功。 我担心他会不会就那样撒手人寰了。在回信邮件里,我一面对不能见面表示遗憾,一面询问在去往瑞士的途中发生了什么。 “如果麦克没读到这份邮件,而是艾玛(化名,麦克的伴侣)在读,能否告诉我后来怎么样了?” 我没有得到答复。 希望LIFE CIRCLE协助自杀的外国人,必须不远万里来到瑞士。这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我了解到,瑞士国内的患者可以接受医生上门进行协助的服务,而外国人即使申请书得到许可,也有可能因病情恶化而无法启程。令人觉得讽刺的是,3个月后,加拿大承认了协助自杀合法。 同时期我还收到普莱西柯寄来的其他邮件。自从她与我相识以后,在拜访可能可以为我提供采访素材的患者时,她一定会给我发邮件。在与各国患者用邮件交流时,她总是会加上一句: 有位热心的日本记者正在写一本关于安乐死的书。他在寻找可以采访的患者。请考虑一下。 或许是出于临死前想要留下点痕迹的想法,很多患者宽容地接受了我单方面的请求。他们在邮件中向我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病情。 据说,这次普莱西柯要协助自杀的,是一个与迄今为止的患者类型都不同的人。她并不是死期将近,今后还有活下去的可能。她所患疾病的病名为多发性硬化症(以下简称MS)。 世界约有230万人患有此...
《安乐死现场》目录:
第1章 安乐死的瞬间[瑞士]
请告诉我您的职业/美好的离别/有日本患者吗?
带着丈夫的情书面对死亡
死亡的四个条件/最后一天
拜访EXIT
剩下的人生,还有16个小时
无神论者/离别时分的玩笑/“来生再见”
第2章 我死的那天开个派对吧[荷兰]
合法化的历程/全部死因中4%为安乐死/意外相遇
安乐死意向者们的共同点
我是船长/派对开始了
老年痴呆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吗?
何为家庭的纽带?/痛苦无法测量
补章Ⅰ明明可以活着,却选择死亡的理由[瑞士]
“只是走下坡路而已”/“Thank You”
第3章 精神病患者可以安乐死的国家[比利时]
不可逾越的道德规范
追求完美的少女
戴着假面生活/无法断定为“抑郁症”/可以去死的欣慰
遗属的幸福会到来吗?
有所隐瞒?/“要享受人生哦”
安乐死是遏止力吗?
反对派的意见
第4章 选择“生”的女人与选择“死”的女人[美国]
《尊严死亡法》成立之前/“离您能选择死亡还早着呢”
在YouTube上宣布自愿死亡
与布列塔尼的约定/“再也不会放开你”/剩余生命6个月/
没有自杀意愿/感受到死期/“希望将来有一天他能成为父亲”
幸亏没有选择安乐死
拒绝治疗之时就是终末期/“4W”人群/ 与其说是病痛,不如说是恐惧在召唤死亡/医生的使命是什么?
第5章 是爱?还是自私?[西班牙]
天主教会的影响
成为《深海长眠》原型的男子
生存是“义务”吗?/明明连家人都算不上/出乎意料的答复
选择让12岁女儿死去吧的夫妇
“爱你至死不变”/酷刑开始了/与痛苦一起活下去
半年后的再会
补章Ⅱ 与普莱西柯的对话[瑞士]
22年的病榻生活/“不会失去爱”/医生的违法行为/ 询问桥田寿贺子的联系方式/对她的协助是错误的
第6章 被称为杀人医生的人们[日本]
违反刑法
日本首例“安乐死事件”
“不会再回来了”/小声的怒吼/胆怯的老母
消失的“教主大人”
病历卡传递的信息/从局外人的死到局内人的死/“冷静下来的话,就不会去做”
我干的事情是杀人吗?
为什么争到了最高法院?/遗属的证词
来自LIFE CIRCLE日本会员的电话
通往瑞士的门槛
接连不断的信息
结语
世界各国的安乐死动向
参考文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