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简介: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是著名学者迪特•亨利希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讨论了德国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的思想观念,包括康德、雅各比、赖因霍尔德、舒尔策、费希特、荷尔德林、黑格尔等。作者关注的主题是从康德的先验哲学到黑格尔的观念论的转变过程,准确地说,是关注那个时代出现的不同的主体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传承、批判关系。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摘录:
本书的主题是从康德的先验哲学到黑格尔的观念论的转变,最狭义地说,是这个时代出现的不同的主体概念。这些是德国哲学家迪特·亨利希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所从事的工作的特征,而决不是工作的范围。在1973年,当亨利希还是海德堡大学的教授时,他到哈佛大学的爱默生大楼(Emerson Hall)来介绍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对那时新发现的可追溯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1781-1844)的手稿的解释。他在那时提供的演讲课程构成了本书的基础。除了专门研究这个哲学时期的学者之外,英语世界那时对亨利希知之甚少。然而在这些专家圈子内,他以关于康德、费希特、荷尔德林和黑格尔的开创性的研究,尤其是他关于自我意识问题的论文已经建立了名声。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目录:
序言
前言:通过去魅化的记忆
鸣谢
文本注释和缩写
第1讲 导论
康德哲学的体系结构
第2讲 内在经验与哲学理论
第3讲 感觉、认知与“形而上学之谜”
第4讲 自由作为理性大厦的“拱顶石”
康德的早期批判者
第5讲 “神秘主义”的诱惑
第6讲 雅各比与“自由的斯宾诺莎主义”
第7讲 雅各比与直接性哲学
第8讲 赖因霍尔德与体系精神
第9讲 赖因霍尔德与“基础哲学”
第10讲 舒尔策与后康德的怀疑论
费希特
第11讲 《评(埃奈西德穆>》
第12讲 “自己对基础哲学的沉思录”Ⅰ
第13讲 “自己对基础哲学的沉思录”Ⅱ
第14讲 《知识学》(1794—1795)
第15讲 想象力和渴望理论及其对施莱格尔、诺瓦利斯和荷尔德林的影响
第16讲 《知识学》的基础和体系
第17讲 意识的自我关联性的悖论特征
第18讲 思辨神学的转向
荷尔德林
第19讲 荷尔德林的《判断与存在》的地位
黑格尔
第20讲 通向第五哲学的道路(《逻辑学》)
第21讲 否定的逻辑及其应用
索引
译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