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简介:
以作者所译、杨祖陶先生校的《判断力批判》为读本,采取逐节讲解的方法,尽量追踪和重现出康德本人在写作该书时的思路;而在某些困难的地方则根据需要进行逐句讲解,特别是最困难的序言和导言部分,全部都做了逐字逐句的解读。这些解读大都根据作者在大学的课堂演讲录音整理而成,保持了课堂讲解的现场感和生动感,同时配有课堂提问和即席回答。
《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摘录:
崇高和美在原则上都是一致的,即都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非概念的主观普遍性的愉快情感,本身都是纯粹的鉴赏判断。在它们那里,“想象力在一个给予的直观上就被看作对理性的促进,而与知性或理性的概念能力协和一致”。不同的是“美似乎被看作某个不确定的知性概念的表现,崇高却被看作某个不确定的理性概念的表现”。其内在差异在于,美无论如何属于主观,却仍然要想象客观对象(自然)自身具有适合于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形式,似乎它本身具有“美的属性”;而崇高则不可能也不需要有这种想象,相反,其前提是对象的“无形式”,因而对人的判断力和想象力施加“暴力”,其形式极端的不和谐、不合目的性,也就不可能纳入任何可为知性把握的形式中。由此,崇高首先就带给人的鉴赏活动一个暂时的阻滞,一种被拒斥的不快;但恰恰因此就刺激起人向一种更高的理性理念中去寻找依托。 简单说来,作为诸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活动,美是想象力和知性相和谐,崇高是想象力和知性不能和谐,因而跳过知性而和理性相和谐;因此美具有某种“客观性”的假象,崇高则连这假象也没有,而明白地显示为主观想象力的合目的性运用。 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的大,而只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力中有一种前进至无限的努力,在我们的理性中却有一种绝对总体性即对某个真实的理念的要求,”而任何感官的尺度都不能适合这个理念,所以在这种紧张的张力中,便唤起了我们自身主体中的某种超越感官能力的精神情调,这就是崇高。所以崇高就是那种“哪怕只能思维地表明内心有一种超出任何感官尺度的能力的东西”。这就是康德对崇高的“量”的规定。 在崇高中,想象力与理性的理念之间既不相适合但又努力协调一致的活动导致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对一切感性的尺度与理性的大小估量不相适合的内知觉就是与理性规律的协调一致,并且是一种不愉快,这种不愉快在我们心中激起对我们的超感官使命的情感,而按照这一使命,发现任何感性的尺度都与理性的理念不相适合,...
《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目录:
序言
第一讲 康德哲学体系简介
1 《纯粹理性批判》
2 《实践理性批判》
3 《判断力批判》
提问和回答
第二讲 序言和导言(一)
第三讲 序言和导言(二)
提问和回答
第四讲 序言和导言(三)
提问和回答
第五讲 审美判断力批判(一):分析论
1 美的分析论
2 崇高的分析论
第六讲 审美判断力批判(二):演绎及其他
1 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
2 艺术论
3 辩证论和方法论
第七讲 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一)
1 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的导言
2 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的分析论
3 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的辩证论
第八 讲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二)
1 附录:目的论判断力的方法论
2 对目的论的总注释
3 对“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的通俗串讲
提问和回答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