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第12版)》简介:
社会影响无处不在。我们是如何受到影响的?为什么我们要接受信息,或者换句话说,信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什么样的社会动机使我们容易受到他人的想法、言论和行为的影响?哪些因素会增加或减少社会信息的有效性?哪些因素增加或减少了社会影响力的持久性?一个人是怎样喜欢上另外一个人的?是否通过同样的心理过程,我们选择了普通麦片而不是即食麦片?一个人如何对某个民族、某种宗教或种族群体产生偏见?偏见与喜欢类似?还是恰恰相反,涉及一套完全不同的心理过程?
许多人对会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感兴趣。因为我们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其他人交流——受他人的影响;影响他人;高兴、开心、悲伤、厌恶、沮丧,或者被激怒——我们的天性就是对人们为什么做他们所做的事情提出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业余的社会心理学家。尽管大多数业余社会心理学家在与他人互动时会对这些假设进行检验,并达到他们自己的满意程度,但这些偶然的“检验”缺乏细致的科学研究所具有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在第12版中,作者重新梳理了每一章,删除了一些几年前所谓的热点研究和理论,它们没有经受住时间和重复研究的考验。他们对每一章内容进行了重组和精简,以便在整合新材料时保持叙述的清晰性。最近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当下发生的事件提供了信息——例如,互联网是如何导致我们的决策过程变得更好或更糟,信息泡沫的出现以及自我确认的媒体来源如何塑造这个国家两极化的信仰和行为,脸书和微信上不断出现的社会对比负面情绪,以及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等恐怖组织的崛起。当然,将一本书“更新”并不意味着要删掉美国政府在越南和伊拉克问题上的错误案例,以及琼斯镇、哥伦拜恩、天堂之门之类的悲剧。这些事件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但其中隐含的社会心理教训却没有被很好地吸取。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当时发生的这些事情同样适用于解释当下发生的事情。
《社会性动物(第12版)》摘录: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别人的信念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 【从众】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真是的或是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人的行为或观点的变化。 我们知道别人从众,但低估了自己可能从众的程度。 要减弱个体对团体压力的遵从,一个方法是让个体先说出自己的最初判断。 影响个体遵从团体压力的另外两个隐私是,受压力的个体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团体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当某个个体与我们有相同之处,或者非常重要,或是在某一情境中具有权威时,我们更容易遵从该个体的意见。 权威的代表能赋予一项要求以法之理,从而产生高顺从率。 在很多情景中,我们之所以遵从别人,是因为别人的行为使我们正确行动的位置知道。简言之,我们经常依赖于他人作为决定现实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越觉得另一个人像专家、有特长,他跟随他,遵从此人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提供他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一般行为方式这类建设系信息,别人就可以促使我们采取从众行为。 为了获得如何恰当行动的信息而去观察别人并遵从别人,比只为获得奖赏或免受惩罚而去遵从别人,其结果会更有力。 当客观现实很模糊时,别人就成了主要的信息源。 两种类型的从众现象。二者的基本区别在于:(1)从众行为的动机不同,一种是想得到奖励,免受惩罚。另一种是想获得如何恰当行动的信息;(2)从众行为的相对持久性不同。 人们对社会影响的反应分为三类: 依从:这种行为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奖赏或免受惩罚。行为持续的时间与奖励或惩罚存在的时间相等。 奖励和惩罚是使人们学会并进行某些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它作为社会影响技能,其作用却十分有限,因为必须持续提供奖励和惩罚才能生效。 ...
《社会性动物(第12版)》目录:
本书的故事
致谢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2社会认知
3自我辩护
4从众
5大众传播、宣传与说服
6人类的攻击性
7偏见
8喜欢、爱与联系
9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心理学
术语表
英文注释
英文人名索引
英文主题索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