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学的《利未记》》简介:

《作为文学的<利未记>》是著名人类学玛丽·道格拉斯晚年著作,由上海交通大学唐启翠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徐蓓丽、唐铎等译。《利未记》是《圣经》中经典的律法文书,在人类学家深究之下,却显现出文学文本建构和编码的匠心与深意。本书主要解析《圣经旧约》律法书《利未记》叙事结构、思维方式和书写风格中的神话再造关系等问题。在这本精心制作的书中,作者一步步解析《利未记》独特环形结构的文体风格及其文化渊源。逼近《利未记》这一古老文本的本质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神学法则:神圣律法文书《利未记》是叙述者精心设计的文学文本以重构宗教(圣所-祭坛-人体三位一体神话宇宙观)和律法公义的由来。本书对研究《利未记》及其相关解读提供了很好的文本和范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文学的《利未记》》摘录:

用类比思维来考量古代《利未记》的书写风格和现代受限言语编码 是毫不牵强的。《利未记》中描述献祭的活动是以空间和时间顺序展开的,通过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的类比关系来给出教谕。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被认为是正当的,除非它被放在恰当位置上,这种恰当性是唯一能证明事物正当性的条件。如此,我们必须深入地进入由《利未记》所构筑的具体的逻辑世界,越深入越好。它是由分类结构组成的,这些分类经常有重合,而有时候又是互相独立的。通过在每天、每周和每年的每个阶段做应该做的事就习得了身份,这是不必用言语来表明的。就像在布须曼人的宴会上切一块肉一样,含义取决于关于时空中物体间逻辑关系的共享知识。含义并不通过言语方式来传达,而是通过已建立的类比关系来间接传达。 《利未记》以行为准则的形式来揭示其哲理教义。其关于上帝和存在的范式体现在献祭动物的身体上,体现在圣坛上,或是体现在人类的身体上。没有必要使简单的道德原则,如互惠和公平,变得更为明确,因为它们已为人所知。为了获得生动性与力量,对于献祭的实际教训与其他律法间具有丰富的互文性。总结而言,霍尔和埃姆斯就古代中国思维所描述的关联思维和因果思维的差异,德蒂安就古希腊两个组织结构阶段所描述的类比言语和对话言语的差异,以及社会语言学中所描述的两种社区及其各自言语模式的差异,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在第一种社区中,言语的主要功能是将一个特定的时刻与所知的时空整体挂起钩来,其价值是靠自身证实的并且具有权威性。在这样一种文化里,相比传递含义而言,词语起到的更多的是装饰言语的作用,其严格取决于当地的语境,言语和书写都能够详细阐述未受挑战的分类。在第二种社区中,言语被直接用来动导、挑战

《作为文学的《利未记》》目录:

1 古老的宗教
2 两种思维模式
3 两种书写模式
4 《利未记》1~7章中的圣山、圣所与身体
5 整体改革的宗教
6 神谕支持神圣的正义
7 陆地动物:洁净与不洁
8 其他生物
9 病体的救赎
10 两重幕幔
11 圣所内部/上帝之书
12 至圣所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