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839年法国作家屈斯蒂纳开启俄国之行。此行是受到巴尔扎克的鼓励,更主要的刺激来自托克维尔,后者在1835年出版《论美国的民主》并获得巨大赞誉。托克维尔在书中不情愿地承认美国模式不可避免的胜利,同为贵族和保守派的屈斯蒂纳对此却表示怀疑,想通过俄国与美国之间的对称式比较来否定这一观点。从7月10日抵达圣彼得堡,8月3日到达莫斯科,到10月1日回到柏林,他在俄国待了不到三个月,不会说俄语,而且旅行中一直受到政府官员的保护和监视。不过之后他却写出了一份长篇旅行记录,用三十六封信来呈现他的俄国之行。
本书是屈斯蒂纳最为著名的作品,甚至被认为是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的俄国对应。19世纪俄国思想家赫尔岑称该书为迄今最了解俄国的著作,20世纪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称其为对俄国的最佳描述。可以说,本书不仅具有历史的重要性,而且具有持续的当代意义,不断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除了以优美的文笔生动地描述宫廷、街头和乡村的生活,作者还收集了关于法院、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以及行政、科学和民俗的资料,整体呈现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风貌,让我们获得另一个渠道,了解被伟大的俄国文学描写过的那个国家。
——————————
【编辑推荐】
⭐ 比肩《论美国的民主》,“俄国的托克维尔”名声大噪之作
作者本想去沙皇俄国寻找反对代议制的证据,却被沙皇俄国的专制震惊,成了激烈的沙皇俄国批评者。
在出版后的几年内,这本有趣的游记至少推出了六版,被翻译成德语、荷兰语和英语,以各种欧洲语言的小册子形式出现。
赫尔岑称该书为迄今zui了解俄国的著作;20世纪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称其为对俄国的最佳描述。
⭐ 一句俄语不会说,却成为西方“恐俄症”的推手
《俄国来信》可能比其他任何出版物更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欧洲人对俄国的态度。
作者在俄国的发现加强了他对欧洲自由和价值观的信仰。关于俄国的一切都让这位法国人充满了蔑视和恐惧:沙皇的专制;个人自由和人性尊严的缺乏;对真理的蔑视败坏了社会;贵族的奴性;所谓的欧洲礼仪只不过是文明的浅薄伪装,用以向欧洲隐藏他们的野蛮。
此书在沙皇俄国遭封禁,沙皇亲自组织人撰写批判著作,只为抵抗这部作品对俄国造成的影响。
⭐ 法国毒舌贵族妙语吐槽,金句不断,辛辣讽刺,发人深省
“当心女人的优雅和男人的诗意,这两样武器最不可怕所以才更加危险!”
“交谈就是密谋,思考就是造反,况且思想不仅仅是一项罪行,它是一种不幸。”
“世界如此虚妄,热爱真理的心灵定然不喜欢与之交往。憎恶世人是一种遭到恶意中伤的情感,它憎恨的其实是谎言。根本就没有憎恨世人的人,只有宁可逃避也不弄虚作假的灵魂。”
“在一个因为恐怖而变得铁石心肠的民族当中,宽厚仁慈被称为软弱。严酷无情让他们卑躬屈膝,宽恕则使他们抬起头颅。他们可以被征服,但没人知道怎样让他们信服。他们没有骄傲的资格,却依然胆大妄为。温和的,他们反抗;残暴的,他们服从;因为他们把残暴当作力量。”
“在谎言总是得到奖赏的社会,真诚必然会受到惩罚。”
“所有被压迫的人都喜欢诋毁、讽刺和滑稽的模仿;他们用讽刺为自己被动的地位和所受的侮辱复仇。”
⭐ 中文译本首次出版,复刻法国初版四分册,方便携带与阅读
俄国史翻译名家李晓江老师倾力译介,中文译本首次出版。
四分册精装,方便携带,大部头阅读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