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切口》简介:
重返清末80年激荡岁月
以通商口岸切入近代中国风云变迁
【编辑推荐】
透过在华洋人的视角看历史,将中国史置于世界史视野下。
本书主要从洋人的动机、心理等角度来观察清末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本土记录的独特视角。既不是费正清“冲击—回应”的延伸,也不是柯文“中国中心观”的后续,它更像是对这两种范式的补遗。更将中国近代史置于世界史视野之下,考察列强瓜分世界狂潮中,中国近代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有着怎样的意义。
◆林赛、律劳卑、巴夏礼、李泰国、马嘉理、赫德、李度,这些贯穿中国近代史始末的人物笔下的清末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了解西方人眼中的清末中国,以及他们发动一系列挑衅、战争的各种行为逻辑和心理动机。
①大量第一手资料,从国家层面到个人野心,面面俱到。
本书的论据都是当时在华洋人的日记、与亲人的书信、留存的报刊及档案等。不仅展示了西方列强在国家层面企图从中国获得什么,也细致描写了鼓动侵华的战争贩子个人的政治野心。这是以往近代史读物中不多见的。
◆林赛在1840 年进入国会,立志为自己发声。渣甸则是另一名鼓吹者,马地臣也于1843 年进入国会。他们不再满足于印刷小册子和各种刊物、会见英国政治家、在三角洲游说义律采取行动,他们想在议院里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在英国—大英帝国的中心,提出他们对中国的关心和要求。对于一心追逐名利的商人来说,选择这条路并不算稀奇,但是他们主要还是希望能够借此在关键时刻对当局施加影响力,而非纯粹地追求自身地位。
②通过具体人物和事件,生动还原历史细节,可读性强。
没有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宏大的叙事,本书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丰富的细节,以小见大,直观地呈现当时社会和人物的真实面貌。
◆张之喜9岁的弟弟“五儿”失踪了……他来到领事馆,“携带长矛一杆”,提出如果愿意释放弟弟,他将会拐带另一个男童作为替代。……你或许会问,外国人拐带五儿,究竟想干什么?张之喜肯定会告诉你,他们打算挖出五儿的眼珠。人人都知道,这是外国人干的勾当——他们挖出中国人的眼珠,用来制作药物,他们还挖出中国人的心脏充当同样的用途。
类似的事件如何一层一层扩大范围,在通商口岸引起更大的冲突,并最终导致战争,本书中有着生动的记录和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1832年英国通过鸦片贸易逐渐侵蚀清末中国开始,叙述了直到1914年的80多年近代史。当时,清政府关闭国门,与西方仅保持了极少的贸易。英国通过鸦片贸易、发动战争,使得东西方的平衡被打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打开国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本书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了租界、通商口岸、海关,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主要观察视角来自当时在华洋人的书信、日记、档案,以及主办的报刊等,可以说是通过洋人的视角来揣测、分析西方列强的种种行为动机和逻辑,是非常难得的阅读观察视角。
【媒体推荐】
“有力、犀利、易读……研究细致,写作风格既敏锐又富有情感。”
——约翰·凯伊(John Keay)《文学评论》
“令人信服而又博学的作者,清晰细致的历史学著作。”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本书会出现在每一家为商务旅客提供书籍的机场书店的书架上,它旨在告诉我们一个新兴的、强大的中国将如何应对世界,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崛起带来的商业机会。那些希望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问题的人,最好读一读这篇公正而引人入胜的作品。”
——克里斯·帕顿(Chris Patten)《金融时报》
《帝国的切口》目录:
导言
1 不速之客
2 在中国的舞台上
3 林赛的战争与和平
4 模范租界
5 中国——黄金国
6 在帝国心脏的中心
7 内陆地区的梦想
8 沿着海岸
9 周年纪念
10 灭绝
11 历史
缩写
注释
未出版材料与档案材料
致谢
出版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