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测度》简介:
本书原名《两宋史研究汇编》,初版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作者提倡多元化的历史观,认为研究历史需要学者根据史料近乎情理地测度,探索真相,故改今名。本书稿是一部深入探讨关涉宋代几个大历史侧面的论文集,讨论的都是两宋朝廷重文轻武、文官制度、包容政治乃至秦桧、岳飞评价等问题,作者在大量文献基础上不囿旧窠,提出新见,对于学界进一步拓深宋史研究有启发价值。
本书是美籍华裔宋史学家刘子健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所收集的多篇主题文章体现了作者多元化的历史观。作者由封禅祭典、君主与言官的关系、政治上的包容性来观察宋代的君权和政治特色,由岳飞、秦桧、王安石、曾布、梅尧臣等人来观察宋代士大夫与武将的风格类型,由地方官学私学的消长、考场弊端、道统之成立来观察宋代的教育与道学,由马球、启蒙书、乡绅赈饥来观察宋代的文化与社会,视野宏大,剖析入理,为读者描绘出有宋一代更清晰的图像。
《宋史测度》摘录:
如果从欧洲史上看,蒙古人攻无不克。而南宋对抗蒙古,前后有四十多年。和波斯印度等各国来比较,南宋绝不能算弱。不但是军事力不弱,而且政治的黏着力相当强,一直抵抗到最后,不用说别的,这团结力比北宋就强。以往史家,实在没有理由来忽略这“虽败犹荣”的事实。 几乎完全被忽视的,是没有内乱。自从中兴稳定之后,一百多年,从来没有大规模的叛变和起义。尽管是官吏贪污,大地主剥削,不免有兵士叛乱,农民反抗,盗贼蜂起。可是人数都不多,时间也不久,而且都是就地解决。或是用兵平定,或是召安,或是剿抚兼用,刚柔并济。这一点,绝不可以轻视。汉末,唐末,明末都做不到。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普通说法,都一口咬定,是因为蒙古来攻,所以一致对外。事实上,内部政治的黏着力,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南宋政治的黏着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从中兴的过程,就可以看出一些线索。对官僚兼收并蓄,就是促进他们普遍的依附。用召安政策,收编群盗,又何尝不如此?不用道学当政掌权,可是赞成他们在地方上去倡导道德,提高文风,同样可以收到稳定的效果。哪怕是性理自守,林泉自安,诗画自娱,也可能间接地有助于稳定。总之,南宋从中兴起就有一种政治作风。凡是现存势力,尽量收容,尽量安排。就是不肯被利用的,最好也暂时忍耐,将来再说。这样做,政权才会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这种作风,笔者叫作包容政治。这是一个试论的概念。如何应用它来分析南宋的政治,还需要分题的讨论。假定这概念可以成立,在政治学上,也会有点用处。可以用来比较其他时代和其他各国政体上相类似的情形。
《宋史测度》目录:
引言
君主与政情
封禅文化与宋代明堂祭天
南宋君主和言官
北海立国与半壁山河的长期稳定
包容政治的特点
略论南宋的重要性
文武的形象
讨论“北宋大臣通契丹语”的问题
讨论宋代行政难题
梅尧臣《碧云騢》与庆历政争中的士风
王安石、曾布与北宋晚期官僚的类型
秦桧的亲友
略论宋代武官群在统治阶级中的地位
岳飞——从史学史和思想史来看
教育与道学
略论宋代地方官学和私学的消长
宋代考场弊端——兼论士风问题
宋末所谓道统的成立
文化与社会
宋代文化变迁之一——马球
比《三字经》更早的南宋启蒙书
刘宰和赈饥
附录 中国式的信仰——用类别来解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