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锐于千载》简介:

☆ —百年前的国人,在惶恐什么,又在希冀什么?

又如何以十年时间撼动千年帝制?

☆ 以何现代?新学猖狂。

思想搅动社会,“启蒙”与“生意”共谋。从1905年废除科举、1911年辛亥革命这两个现代中国历史的起源性事件展开并辐射出去,从“现代的反面”,观察现代确立的过程。

☆ 变革之痛,个体之困。

制度的变革,也不应是由几篇议论、几个摺子和几条章程所完结。从制度,到制度底下真正经历其变故的人,是他们填充了历史的骨血与呼吸。”

☆ 革命之后,共和未尽。

辛亥未完成,民国已失传。在战乱与政乱、众声喧哗中,中国人如何扬弃清末民初留下的历史遗产?探讨关于“中国”和“现代”不同的打开方式。

【内容简介】

20世纪对于中国,是一个急速的世纪。几十年一百年时间,走完了西方数百年的历程,不到十年时间即推翻了几千年的帝制,正如孙中山所说,“百年锐于千载”。本书是作者关于20世纪前半叶中国思想与社会变迁的思考。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若干个案,从思想和文本这一内在理路分析辛亥前后的时代变化与读书人的心态变迁,以及这一变迁是如何深刻影响和塑造了百年间的中国历史。第二部分写民族精神与人格、国格,涉及族群、身份认同、政治行动的思想资源等问题。第三部分是串联起关于20世纪中国革命长线思考的几篇访谈,关注的重点在中国革命的都市性。三部分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展开——百年前的国人,在惶恐什么,又在希冀什么?

这本小书是近十数年间,我关于20世纪前半叶中国思想与社会变迁的散碎思考。各篇架构与文字并不匀一,但围绕的问题却是相对集中的——百年前的国人,在惶恐什么又在希冀什么?读那个时代的文与论,可以明确感受到新派内部也在两方对垒:一方哀中国之沦胥以亡,之甘居奴隶、听人驱策、受人牢笼,“吾国灭亡风潮诚达于极点”;一方振奋“二十世纪之中国,将气凌欧美,雄长地球,固蹻足而待也”,“中国虽微弱已甚,将来或能冠冕五洲,亦未可知”。这种对垒,既为精神围困,同时意味着盛大的力量。哪怕是像林纾这样声称无权与时势相抗、绝然返身向后的典型遗民,也说,仍愿意发为悲号以警觉世士。悲号相较于沉寂,也是一种搏斗。

——沈洁

《百年锐于千载》目录:

自序 / 1
“新学猖狂”与启蒙的生意 / 1
“君宪”“革命”何以可能?——新式阅读与辛亥革命 / 15
晚清时潮中的顾炎武:援引、印刷及历史语境 / 26
“吾谁适从”:清季民初伦理革命之史与思 / 43
孔教已悖,孔学可传? / 58
后五四时代一个小镇青年的阅读档案 / 72
辛亥年的“殉”与“不殉” / 84
最是仓皇辞庙日——清帝逊位纪 / 96
革命之后:“五族共和”的另一种叙事 / 109
功名的漫长流转 / 125
遗忘的,被遗忘的 / 137
“故国”悬于掌心:金梁在1919 / 149
天国记忆•长毛故事 / 165
“尽书生报国之志”——天地玄黄中的学术坚守 / 179
《文汇学人》访谈:诗意穿梭于历史烟尘中 / 232
谈民国初年共和的困境 / 238
谈“民国的‘失传’——重释清末民初中国革命” / 248
20世纪中国革命的溯流与穷源 / 261
国家意识、中等社会与历史叙事的“反结构” / 26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