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华夏》简介:

◎内容简介

“我要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

围绕着这一发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以九十高龄迎难而上,八易其稿,结撰出一部华夏文明从成长到成型的传记。作者跳脱出中国文化内部演变的叙述,以“大历史”的观看视角与思维方式,对华夏内外的历史互动进行了全新的归纳排列,再现了中国大地上人群、族群、文化互动融合的轨迹。

超越五千年的长程叙述中,作者借由对中国地方性文化如何交缠为一,以及中国如何应对来自世界之冲击的细致分析,最终揭示了华夏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并将绵延永在的核心与奥秘,以赤子之心瞻见了一个有根底、有方向的中国。

◎编辑推荐

★历史学家许倬云超越昨日之我的托付之作

-九十三岁高龄迎难而上,一部超越昨日之我的总结性作品

-七十余年的研究生涯,用二十万字圆满收官

-八易其稿,融汇学术界前沿成果,呈现毕生所思所得

-从生命中流淌出来的平实语言,回归学问的本真境界

★传承《国史大纲》《乡 土中国》的文明通论

-一部真正面向新读者、写给新世代的文明通论

-大时代、大历史,在宏观格局中读懂中国文化的精微之处

-超越王朝更迭,以历史趋势叙述华夏文明的成长和成型

-将个人命运融入家国历史,以自身经历叙述对华夏大地的深情

★ 探寻华夏文明延绵永在的根本动力

-一部超越教科书的华夏新史,细述文化群体的多种起源与丰富样貌

-解释华夏文明历经劫难,仍能延续至今、延绵永在的奥秘

-透过历史迷雾,讲述中华文化的真谛,真正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充满温情与期盼的对话,审视现代人的结构性焦虑、困境,在文化中获取应对的方式

◎学者推荐

如果说《万古江河》犹如一幅构图细密、笔触重厚的西洋油画,那么本书更像浓淡相宜、舒卷自如的中国山水。现代人类属于同一物种。中西文化完全可以在各方自我检审、相济互惠的交流中臻于大同。

——姚大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许先生一直是一位前瞻者,他从前现代走来,身处现代文明的漩涡,窥见了许多后现代的问题。这位世纪老人的警世恒言,处处散发着思想的辉光和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许倬云先生深受《乡土中国》启蒙,与费孝通先生心思同调,眼界则更趋宏阔。《经纬华夏》作证,在时代精神的需要下,二人薪火相传,无需师承而特达自兴。从《乡土中国》到《经纬华夏》,两代学人,两盏学灯。

——张冠生,学者、费孝通先生晚年助手

《经纬华夏》摘录:

许倬云先生强调自从西周以后,中国内、外之间的区别,乃是一个多重结构的共同体的内和外;不是单纯的华夏和夷狄,而是“网内”和“网外”多层次的我者与他者。他指出,“游牧与农耕并存的形态,成为东亚农耕国家与游牧群体之间队里二并存的常态”,而“在世界历史上,游牧民族征服中原政权或者被中原政权往西边推,于是东方的变动形成一股压力往西方传到,建构了中东和西欧的历史”。

《经纬华夏》目录:

推荐序 经纬华夏,寻根明志 许 宏
致读者书
导 言 中国文化的世界性
第一章 中国的地理和人种
第二章 传说时代的地域融合
第三章 中原第一核心区
第四章 南方第二核心区
第五章 沿海第三核心区
第六章 对抗中交汇的华夷关系
第七章 “游牧—农耕”模式两千年
第八章 思想体系的成型和演变
第九章 “修己安人”的理想与挫折
第十章 中古之变(上):财富中心的下移
第十一章 中古之变(下):知识趋向于基层
第十二章 铁骑狂飙之下的世界
第十三章 皇权笼罩的中国
第十四章 “盛世”的阴影
第十五章 从委曲求全到全面抗争
第十六章 重新建设中国
结  语 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
附  录 我的学思历程
余 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