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车战》简介: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这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车战的黄金时代
北大学者赵长征潜心十五年之作,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军事史作品
军事史家黄朴民、得到熊逸、考古学家许宏 诚挚推荐
◎ 编辑推荐
★马和车轮如何塑造了中华文明?追迹列国纷争三百年,疾驰在轴心时代的中国大地上
华夏文明裂变新生的年代,战车是战场的主角。郑庄公以“鱼丽之阵”大败周天子、曹刿论战、齐桓公险被管仲射死、晋文公“退避三舍”……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都与车战有关。春秋时代的霸主们,正是依靠车战夺取号令天下的霸权。本书以《左传》《史记》等经典史料为纲,系统梳理了战车的发展史和春秋时期的战争史,览车兵兴衰全过程,随诸夏命运共沉浮。
★十五年磨一剑,严谨、扎实、有深度,唯细微处见真功夫
驾驭一匹马需要两根辔,然则驾驭四匹马需要八根辔吗?两车相遇,怎样才能在保证不相撞的前提下互相拼杀?从独特的技术视角解剖春秋军事,细说战车的形制、车上人员的战斗模式,详解车战的阵型与战术,逐一分析典型战例。注重军事细节的考据,将面目模糊的历史讲得细致生动。
“改变冷兵器时代军事细节研究长期滞后的现状,填补了学术上的重大空白。”——黄朴民
★尽显春秋战争艺术之风流,感受“军礼”文化传统的永恒魅力
为什么有人占尽先机却不射箭,宁可被对方射死?当时有资格乘车作战的,都必须是贵族,战争不但是生死相搏,也是展现君子风范的舞台,具有一种庄严的仪式感。中世纪欧洲有所谓“骑士精神”,中国春秋时代的贵族车兵,亦自有其令人神往的翩翩风度。
★彩图与文字交相辉映,勾勒壮阔的历史图景
正面四色印刷,彩图栩栩如生。汇集丰富图片资料,以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互证。特别收录上海戏剧学院刘永华教授专为本书绘制的精美战车图,呈现古典军容威仪。
◎ 内容简介
春秋时代,诸侯力政,战乱频仍。这也是驷马战车的黄金年代,车兵成为军队主体,造成了上千辆兵车互相冲击的战场奇观。
战车的构造和功能是怎样的?
车上三名武士有何分工?
战车是西方传来的,还是本土孕育的?
风驰电掣的战车,怎样影响了中国历史?
曾经制霸战场的战车,又为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本书结合海量图文资料,基于扎实的考据辨析,从军事、历史、考古、文学多维度俯瞰春秋车战,细致展现战车发展的脉络,以及具体技术细节。从繻葛之战到笠泽之战,梳理春秋时期的重大战役,重现古代战争的真实场景;从平王东迁到勾践灭吴,还原霸业转移全过程,复盘列国兴衰的历史教训。
《春秋车战》摘录:
我们知道,战车部队互相冲锋的时候,是要错毂而过的。那公让我们推测一下,在当时的正常情况下,都不会把步兵安排在两车之间的缝隙中,以便让对方的战车通过这个缝隙冲过去。而且步兵面对兵车也处于绝对的劣势,正面抵挡,恐怕会遭到战车的践踏和碾轧,造成很大的损失。 正因为如此,现在郑国人把步兵安排在两车侧后的缝隙之中,就是反常的创新之举。这意味着这些步兵要正面硬扛对方战车的冲击了。如果步兵的素质不高,很容易一遭到冲击就溃散。但是郑国的步兵是久经考的,多次在战争中发挥了作用,所以郑庄公这次赋予了他们更为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和战车兵一起紧密配合,抵御对方战车兵主力的冲击。 为什么这个阵形会叫作“鱼丽之阵”呢?“鱼丽”是《诗经》里的一篇的题目。《诗经·小雅·鱼丽》说:“鱼丽于留。”就是说鱼被捕捉进了竹篓子里。古时在水流中间堆一些石头,叫作“梁”,人们可以踩在这些石头上,一蹦一跳地过河。同时,也可以在石块中间放置一种用竹子制作的捕鱼器,叫作“筒”,又叫作“留”。大概的形状,就是一种比较细长的竹篓子。当鱼随着水流游下来时,正好就被这种竹篓子捕获了。 既然郑国的战阵取名叫作“鱼丽之阵”,那一定是因为这种阵形引起了子元等人对“鱼丽于罒留”这句诗的联想。“先偏后伍,伍承弥缝”的结构,就很像“鱼丽于罒留”的形状。前排摆了一排战车,就好像是河中的一组石梁。而后排的步兵的位置正好与战车错开,每两辆战车之间靠后的地方就会有一队步兵,就像是放在石梁后面的“罒留”一样。这应该就是鱼丽之阵的真意所在。
《春秋车战》目录:
引子
上编
先秦战车总论
一、先秦战车的源流和形制
二、车左:远程打击
三、御者:六辔在手
四、车右:赳赳武夫
五、指挥与战术
下编
春秋车战简史
一、车战黄金时代的到来
二、最早的霸主:齐桓公与宋襄公
三、楚国的兴起
四、城濮之战:晋楚争霸的开始
五、秦晋争锋
六、晋楚邲之战
七、晋齐鞍之战
八、晋楚鄢陵之战
九、齐国反晋
十、长驱入郢
十一、攻城勇士
十二、步兵复兴
后记
参考书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