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研究、重译及校注》简介: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国学大师,而其早年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亦积极向东西洋学习,大量接收、引介西方思想与学术,或批判,或吸收,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个人的思想体系。他不但大量阅读西学、日本著述,还亲自动手翻译西方重要著作,他与曾纪泽之子曾广铨合译的《斯宾塞尔文集》即 是其中之一。对此,以往学界研究较少,也影响到我们对章太炎和西学关系的认识。
本书仔细爬梳文献,对比了斯宾塞的《论文集:科学的、政治的和推断的》的1858年版、1868年版和1891年版及1850年代在《威斯敏斯特评论》的原刊本,再对照章太炎的译文,正确指出章太炎翻译所据底本为1868年版,为进一步研究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宾塞是19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严复即曾翻译《群学肆言》,将其社会学引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世界范围来看,斯宾塞对全球思想史亦有重大影响。而长期以来,对斯宾塞著述的译介仍显单薄,直至今日依旧如此。而且,一百多年来对斯宾塞著述的译介,也仍旧走在晚清严复、章太炎和颜永京开拓的三条道路上。理论上讲,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所包括的《论进境之理》和《论礼仪》,集中、简练地展现了斯宾塞“综合哲学体系”从观念到内涵,到政治社会思想的外延的整体面貌。可以说,章太炎选择翻译《斯宾塞尔文集》,是有眼光的独到之举。
章太炎的翻译,文笔古奥,今人多难以理解,对此,本书对章太炎的译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注释,不仅注出古词古义及所用典故,还从章太炎的全部著述中举出与章氏用字、用词的典型例子,以与译文对照,从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章氏译文及其行文风格乃至隐藏在其背后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章氏译文亦有不准确、错误及漏译之处,本书则将斯宾塞原文列出,并翻译成白话文,以兹对照。可以说,本书不仅是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的基础性研究,也是对斯宾塞思想的引介;不仅对章太炎研究,甚至对整个中国对十九世纪英国文化的理解,都会有极大帮助。
《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研究、重译及校注》目录:
目录
绪论 建筑跨国思想史的文献基础1
一、 斯宾塞百年汉译史中的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上):潮起憾生2
二、 斯宾塞百年汉译史中的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下):潮落憾存15
三、 从语言临界处走进两个思想时空35
凡例53
上编 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的原作底本与全球史审视
第一章 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原作底本问题研究61
一、 引论61
二、 译著《斯宾塞尔文集》原作版本之流变67
三、 译著《斯宾塞尔文集》原作底本之审定72
四、 发现《斯宾塞尔文集》原作底本的思想史意义86
第二章 关于“变化”的观念碰撞和知识生产:全球史视域下的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93
一、 “进步”时代两大帝国知识人的心态落差95
二、 近代中英间两条接触线的交汇点104
三、 建立中、英、日间的思想连锁116
中编 《论进步:其法则和原因》(Progress: Its Law and Cause)与《论进境之理》的原译对照、原作重译及原译两种校注
《昌言报》第一册127
一、 自“言进境者”始127
二、 自“凡物之体质”始135
三、 自“由是观之,吹万不同,而同出于一尘点”始139
四、 自“以是推之,又可以测地球”始145
五、 自“天气之变化,以区域殊”始151
六、 自“将求之于动植诸物”始155
七、 自“人有得古物者”始161
八、 自“虽然欲免是驳,则请以兽类推言之”始164
九、 自“由一而化万,其理杳矣”始169
《昌言报》第二册176
一、 自“请言教化”始176
二、 自“当是时也,必有辅治者”始180
三、 自“文教之国”始187
四、 自“又征诸言”始196
五、 自“求语言之源”始200
六、 自“语言之初”始205
七、 自“有语言然后有文字”始207
八、 自“先是,画壁者或以丹墨”始219
九、 自“初,埃及之有缋事也”始227
十、 自“乐府安出乎”始237
《昌言报》第三册251
一、 自“是故诸艺皆出于一”始251
二、 自“言事烦而不察”始263
三、 自“今使平写二物于一器”始274
四、 自“太阳与各行星之理”始284
五、 自“由此以推,则地球之初”始289
六、 自“热度渐减,则变相争竞以出”始293
七、 自“又观之水陆之交”始299
八、 自“余论是,非欲详地学也”始306
九、 自“若夫质点自行之变化”始311
十、 自“谓地之热度渐减而变者”始313
《昌言报》第四册324
一、 自“论至于秋毫之末”始324
二、 自“壮夫之骨节”始327
三、 自“夫以目见之壮夫”始332
四、 自“活物质点,必因时易形”始337
五、 自“动植物之生机质点”始341
六、 自“一体以少力致多变”始344
七、 自“地球之禽卉,乍新乍故”始347
八、 自“斯变也,非特千种之因变而已”始353
九、 自“闻见博者,悬因变以为衡”始359
十、 自“请征六畜”始363
十一、 自“人之变化,其可以踪迹也如此”始369
十二、 自“呜呼!工技繁矣”始381
十三、 自“由是知试行之境愈宽,则因变愈繁”始392
《昌言报》第五册396
一、 自“吾所言者,左证虽不详”始396
二、 自“是篇推物性实体之学”始403
三、 自“要知学问之进,非以攻教”始407
下编 《礼仪与风尚》(Manners and Fashion)与《论礼仪》的原译对照、原作重译及原译两种校注
《昌言报》第五册417
一、 自“入议政之会”始417
二、 自“虽至争教”始424
三、 自“使谓争教、争政之人”始426
四、 自“然则二者之为正负”始433
五、 自“太初榛狉之世”始440
六、 自“人之死也”始448
七、 自“以是推之,与古人所见者大符”始454
八、 自“今之政治,皆始于强梁者”始461
九、 自“古今解神治王治者”始470
十、 自“当政教之合也,以王者为教主”始473
《昌言报》第六册477
一、 自“由此观之,则王治神治”始477
二、 自“至于礼仪,其原则亦同此”始479
三、 自“上世人类之王”始481
四、 自“爵之命名,或亦自人名始”始486
五、 自“古之崇称,于今为贱称”始491
六、 自“凡自卑尊人之称”始499
七、 自“礼仪之始,莫不始于敬神服强”始503
八、 自“雪尔敦氏曰:古罗马礼”始506
九、 自“凡示敬者,大都跪拜鞠躬”始508
十、 自“屈胫为敬主上礼”始512
十一、 自“又有以首向前”始515
十二、 自“免冠之礼”始517
十三、 自“起礼者,视鞠躬为杀”始520
十四、 自“重適长之礼,东西皆然”始521
十五、 自“亲民之官号,恒始于教”始525
十六、 自“然则足以证吾说者”始528
十七、 自“吾观东方之旧籍,王者必豪健”始531
十八、 自“非独此也。上世之人,日以猎熊为事”始541
十九、 自“东方诸国,皆无限君权之国也”始549
二十、 自“前于今千年,欧洲亦然”始555
二十一、 自“是故历世既久,则三者之治”始561
二十二、 自“戎帜之图,或为日月龙象”始565
二十三、 自“是故以术制民者”始570
《昌言报》第八册573
一、 自“喀立布岛子初生”始573
二、 自“夫风俗相沿,积久则滥”始576
三、 自“各种制人之法,皆为有权力者而设”始580
四、 自“真变法者,断不以规模古旧而尊之重之”始586
五、 自“有人责之曰:信若尔言”始592
六、 自“又有人言:尔之争法”始594
七、 自“或问人所必恶之举止”始597
八、 自“守旧党曰:尔不顾众论”始599
九、 自“凡语变法者,必与人争论”始603
十、 自“又有争之者曰:尔之志在变天下”始607
十一、 自“放荡者无庸论矣”始612
十二、 自“非独宴会然也”始631
十三、 自“闻中国礼仪素繁”始633
十四、 自“聚会者,所以通往来也”始637
斯宾塞《礼仪与风尚》曾广铨、章太炎未翻译篇章644
附录 斯宾塞著作主要汉译目录663
参考文献670
人名索引691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