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位日本学者下定决心要给衰朽的中华帝国写一部宪法?本书从法律文本出发,呈现一位日本学者对晚清中国宪制的全面思考,从法制层面剖析晚清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剧变。大学问出品
一部日本学者为衰朽的中华帝国所作的宪法草案,从法律文本出发,以探寻旧邦新造为题,重返清末制宪的历史现场。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学者研究清末宪法的学术作品。作者在清末起草了一部《大清宪法》,共10章,76条。按照宪法草案的结构顺序,北鬼三郎给每一条都注明所参考的对象,并加上或长或短的法理说明,法律叙事皆植根于晚清的衰变,从多个面向剖析晚清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剧变。《大清宪法案》出版后,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仅成为清末制宪官员的囊中书,而且还成为民初修宪者设计国家体制时的理论依据。本书可作为清末民初政治史、法律史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参考,也可见当时中日学术交流的情况。
【本书亮点】
1.本书可作为清末民初政治史、法律史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参考。《大清宪法案》系北鬼三郎所作的法律拟制,在晚清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清末制宪官员的囊中书,书中的法律条文从多个面向展现了晚清动荡不安的历史剧变;
2.1909年《大清宪法案》全书收录,呈现法律文本全貌。该书完整收录了北鬼三郎从学理层面对晚清中国所作的宪法草案,共76条,此外,附上其针对每一条“法律条文”所作的法理说明,在还原法律文本的同时,力求展现北鬼三郎针对晚清中国旧邦新造的宪制思考;
3.译本精准流畅,贴合时代语境。该书的翻译难度较大,既要求译者长于语言又熟悉史实,译者用时5年,对原稿进行“本土化”的处理,反复校译,甚至前往日本鱼津,造访北鬼三郎故乡,最终呈现出一部精准流畅的译本;
4.不仅是法律叙事,更是历史写作。作者不仅着眼于拟制的76条宪法条文,更以西方法制为参考,强调了法律条文背后的时代含义,在法律叙事中体察晚清变局中的史事、人物、因果,呈现晚清援西法以自强的衰世景象;
5.装帧精美,设计与内容契合。本书采用内外双封的精装设计,就设计思路而言,晚清之衰,始于战乱,本书为了更好地贴合本书的主题,封面采用日清战争的版画元素,从“外患”入手,展现晚清中国的窘境。
【推荐】
著者发议论的时候论理颇为敏锐,能证明著者头脑明晰的地方不少。若更进一步涉猎外国名著,将来的造诣当不可限量。
《国家学会杂志》第23卷第9号,明治四十二年(1909)
饭后三时到宪政编查馆,达侍郎见示日本北鬼学士三郎所著《大清宪法案》,浏览一过,觉其精实,请得借归细读之。六时顷回寓,阅北鬼氏宪法案。
《汪荣宝日记》宣统元年(1909)五月二十八日
其说之当否虽不易判断,但它不是一朝一夕的轻率之举,可以看出作者认真锤炼思想、详密考察,想编成一部首尾一贯的草案的辛劳……
《外交时报》总第140号,明治四十二年(1909)
北鬼氏撰拟吾国宪法案凡七十六条,以非本国人而拟本国之宪法,未见其当。然其精勤缔构,自成首尾,不可谓非好事之尤者。
《宪制日刊》宣统二年(1910)八月二十七日
【编辑推荐】
为什么一位日本学者要下定决心给衰朽的中华帝国写一部宪法?
作者在清末起草了一部大清宪法,共10章,76条。按照宪法草案的结构顺序,北鬼三郎给每一条都注明所参考的对象,并加上或长或短的法理说明,连缀成篇。作者的法律叙事皆植根于晚清的衰变,法律条文中皆是对史事、人物、因果的细心体察,从多个面向剖析晚清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剧变。值得一提的是,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步入强国行列,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多受《明治宪法》的影响,尽管他尽力削弱仿日痕迹,但巧合的是,作者起草的大清宪法和《明治宪法》都是76条。
此外,该书不仅收录了宪法草案,在译者附录中还交代了译者关注北鬼三郎这么一位日本学者的起源,以小人物关联大历史,探寻的不仅是晚清变局的立宪思潮,更是一位隔洋学者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