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简介:

【编辑推荐】

◎隐秘的阅读所带来的“微小开口”,通往的却是极大的自由

◎一位叛逆的女教师,一群叛逆的女学生,一门特别的文学讨论课,一种不能放弃的自由坚持,最富争议的伊朗裔美国女作家关于中东及祖国现象之批判

◎本书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榜117周,入选《泰晤士报》“十年百部最佳 图书”,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借阅量总排名第二,获得美国独立书商协会年度非虚构图书奖等多项重要大奖

◎作者纳菲西是美国炙手可热的评论家,作品多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媒体

【内容简介】

1995年秋,伊朗学者阿扎尔·纳菲西辞去教职,她挑选了七名学生,邀请她们和自己坚持一场秘密的读书会。每周一次,她们读纳博科夫,读菲茨杰拉德,读亨利·詹姆斯,读简·奥斯汀。

对这些作品中人物与命运的讨论让她和她的学生们越发领悟到自由与自我的意义。她和她的学生们秘密而坚定地反抗着,在政府强制要求女性戴面纱着黑袍的时候,私下悄悄地化妆、涂指甲油,她们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期盼着美好的未来。面纱和黑袍之下,藏的却是她们五彩缤纷的梦。而阅读,则是她们作为个体的最后也是最不能放弃的坚持抗争、追求自由的方式。

纳菲西以清新而富有诗意的笔调,记录这些德黑兰的年轻女性如何阅读这些被伊朗政府列为禁书的西方文学名作。她们个体的生命历程亦证明:隐秘的阅读所带来的“微小的开口”,通往的却是极大的自由。

【名人及媒体推荐】

这本书记录了纳菲西如何自己抵抗、同时也帮助他人抵抗伊斯兰对女性发动的战争,我深受感动。她的回忆录包含重要和深邃的反思:神权政体造成的创伤、对自由的沉思和痛苦追求——以及在接触良师与名著时带来的乐趣及自我意识,这一点尤为震撼人心。

——苏珊·桑塔格

有如漂浮于伊朗茫茫大海中的一艘文学救生艇。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一部关于在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教授西方文学的回忆录,蕴含着深刻和精彩的洞见。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

——伯纳德·路易斯

纳菲西是伊朗历史上的英雄之一。

——杰拉尔丁·布鲁克斯

振聋发聩,感人肺腑……对文学潜移默化作用的有力阐释:关于艺术可以为那些生活在暴政下的人们提供的逃离意识形态的避难所,关于艺术在个体声音中的积极和颠覆性的信念。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

有些最有才华的散文家写的书里,会包含他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人生决定及其代价所产生的热度与挣扎,而作者不过是在述说生平种种,他们抛在身后的来时路满是悲伤和熠熠闪光的失落。《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就是这样一本书。

——莫娜·辛普森《大西洋月刊》

一个关于伊朗女性以秘密的方式反抗政权的深刻而炽烈的故事。

——《沙龙》

激动人心地记录下了对智识之自由永不满足的渴望。

——《今日美国》

难以归类为回忆录、文学批评或社会历史中的任何一种,尽管本书称得上这三个类别中的佳作……纳菲西写出了一部关于生命和文学之关系的独创作品。

——《出版人周刊》

一本关于压迫政权下的生活和文学生命力的私密回忆录……本书和纳菲西教授的名著一样丰富深刻。

——《迈阿密先驱报》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摘录:

我们在小说中探求的并非现实,而是真相的顿悟。 我之所以欣赏她们,不仅因为她们的求生能力,也因为她们踽踽独行的人生。 poshlust不仅是显而易见的无价值,也是假重要 假美丽 假聪明 假迷人 我们所处的文化否定文学作品的价值,认为文学作品惟有能为另一种看似更迫切的议题(也就是意识形态)服务时,才算重要。 总存在着另一个世界的影子,一个惟有透过虚构方可进入的世界。这个世界让他的男女主角不至于彻底绝望,这个世界成为残酷人生中的避风港。 他们企图用自己的梦想和欲望去塑造别人。 我想被遗忘,我不是这社群的一分子。 洛丽塔不是对共和国政权的批判,但它反对一切极权思想的本质。 在读者心目中,洛丽塔的形象永远与禁锢她的人相连,独立的洛丽塔不具有意义;惟有透过牢笼的栏杆,她才有生命。 民主的第一课:所有个体,不论多令人轻蔑鄙视,都有生存,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权利。 好奇是不服从最纯粹的形式。 所有传世的小说作品,无论其呈现的现实多严酷,皆有一股借着肯定生命来对抗生命无常的基本反抗精神。这份肯定来自作者以自己的方式重述故事,掌控小说中的现实,进而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每件伟大的艺术品都是项赞颂,都是对人生的背叛,恐惧与不义的反抗。形式的超卓与优美起而反抗主题的丑陋与猥劣。 他欠缺对别人和别人生命的好奇心,和大多数独裁者一样,惟有他自己对别人的观感才是他关心所在。他创造出心中渴望的洛丽塔,而且对此形象不肯做丝毫让步。 只看到自己和自己想看的东西。 我们有多需要从现实生活暂时抽离,以便神清气爽重返现实,面对现实。 跳脱圆圈,停止与狱卒共舞的唯一方法是,设法保有自我的主体性 - 那种难以描述,但藉此与他人区分的特异性。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目录:

洛丽塔
盖茨比
詹姆斯
奥斯汀
后记
谢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