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倒计时》简介: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日本时间),一颗名叫“小男孩”的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并被写入了历史。第一颗被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当即造成7万人死亡,核辐射诱发的癌症以及其他并发症还将夺走超过20万人的生命。关于爆炸当时的情况以及爆炸后续的影响已经有太多太多的著述。
在这本与众不同的《广岛倒计时》中,作者史蒂芬·沃克以冷静、克制的文笔描述了广岛原子弹爆炸前惊心动魄的21天以及爆炸后18个小时的一切:从美国在洛斯阿拉莫斯进行的原子弹核爆试验到“三巨头”之间的外交博弈;从原子弹概念的提出者反对使用这一“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到强硬派坚持无需警告就直接投弹;从轰炸机组“忍辱负重”苦练高难度的飞行动作到一名狂放的飞行员向日本皇宫投下炸弹;从一对广岛恋人在爆炸前度过的美好一夜到爆炸后目击者描述的那“地狱一瞥”……每翻过一页,你都能感受到时间在嘀嗒嘀嗒地流逝,感受到一场灾难正在越来越近。最终,你将与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核爆前那漫长的30分钟,3分钟,45秒钟,并与幸存者一起见证爆炸后的惨状:那些炭化到不成人形的尸体、横扫一切的火焰风暴、全身被烧焦到已分不清是男是女的“行尸走肉”……
本书资料异常丰富详实,作者的资料来源包括:对超过40位成书时仍然健在的轰炸机机组成员、参与研发原子弹的科学家、广岛核爆的幸存者以及相关领域的历史学者的采访记录;当事人及其亲人的回忆录和信件;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档案馆等权威机构的解密文件;相关领域历史学家的学术著述;由美国国家档案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档案馆、广岛和平纪念馆、杜鲁门总统图书馆、“曼哈顿计划”遗产保存协会以及多位亲历者提供的照片。
各界媒体对《广岛倒计时》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并屡屡将本书与另一本广岛核爆题材的佳作约翰•赫西的《广岛》进行对比。有不止一家媒体认为本书“可以与约翰•赫西长盛不衰的《广岛》比肩”,著名媒体《华盛顿邮报》更是认为与《广岛》相比,“史蒂芬•沃克描绘出了一幅更为宏大的图景”。
在本书中,史蒂芬•沃克从未渲染过仇恨,而是从多个角度冷静的描述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呈现出战争,尤其是核武器的可怕。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这部佳作获得了著名的戴顿文学和平奖(Dayton Literary Peace Prize for Nonfiction)。
《广岛倒计时》摘录:
总统的轿车缓缓驶出满目疮痍的柏林,驶向郊外宁静而阳光明媚的巴伯尔斯贝格。尽管柏林断壁残垣的轮廓线和上百万绝望的居民已渐渐向身后退去,但这段经历像一块铅一样压在杜鲁门心上。他当晚的日记罕见地有了些哲学意味。“我希望和平,”他写道,“但我们只是个星球上的白蚁。也许,如果我们在这个星球上挖得太深,那里就会有某种报应。谁知道呢?”
《广岛倒计时》目录:
引言 重走原子弹的旅程
关于时间的说明
序幕: 广岛核爆前12小时
第一部 三周前:“彩排” 1945年7月15—16日
第1章 风暴中的高塔
第2章 推迟起爆
第3章 外交游戏
第4章 弗兰肯斯坦的怪物
第5章 等待
第6章 笼罩天地的闪光
第7章 第二个“太阳”
第二部 决定 1945年7月18—28日
第8章 与众不同的第509混成大队
第9章 不二人选
第10章 轰炸皇宫
第11章 原子弹“给总统和首相撑了腰”
第12章 戒备森严的组装车间
第13章 “这座城市很安全”
第14章 这“不是什么‘重大决定’”
第15章 送达天宁岛
第16章 最后通牒
第三部 投弹:最后时刻 1945年8月4—6日
第17章 “我们的时刻终于到了”
第18章 明天将是一个晴天
第19章 选定瞄准点
第20章 起飞
第21章 核爆前6小时 安装引爆装置
第22章 核爆前2小时 阳光沐浴下的广岛
第23章 核爆前1小时 广岛敞开了怀抱
第24章 核爆前30分钟 “时间过得真慢”
第25章 核爆前3分钟 “它是你的了”
第26章 核爆前45秒 这是他们听到的最后声音
第四部 影响:核爆后24小时 1945年8月6日—7日
第27章 核爆后1分钟 地狱一瞥
第28章 核爆后15分钟 它看上去不像人
第29章 核爆后1小时 火焰风暴
第30章 核爆后3小时 五张照片
第31章 核爆后12小时 “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件事”
第32章 核爆后18小时 赤裸裸的警告
后记 广岛之后
尾注
文献和参考书目
致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