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赓武回忆录(上、下卷)》简介:

★ 这是一部丰富又极为坦诚的回忆录,读者可以毫不费力从中看到,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广受赞誉的历史学家的学术成就和世界视野。而尤为吸引人的是,他用近一个世纪的经历,回溯了对“家”和“爱”的领悟,探索并创造家园归宿感,充满了睿智与朴素诚挚的情感。

★ 继黄仁宇《黄河青山》、齐邦媛《巨流河》之后,又一本充满历史细节、家族记忆和个人魅力的跨时代记录。

★史学家、教育家、2020年“唐奖 • 汉学奖”得主王赓武,年近九旬执笔回首动荡的少年时期,“变动随时会降临,人们可能轻易就被从根切断”,然而“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

★两卷本《回忆录》,王赓武亲笔撰述的珍贵文本,加入母亲、妻子跨时代的记录文字,近六百页巨制,十数幅跨越百年的家族照片,兼具丰富的文学与史料价值,笔调平实深厚,谦逊动人,堪称二十世纪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

王赓武是享有盛誉的海外华人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其生长于1930年代的南洋,时逢战乱和动荡,不得不在中国、南洋和英国等地辗转求学,加之出身中国江南耕读世家的知识分子父母强烈的乡愁情怀,使作者对华人在海外安身立命、“寻找家园”的归属感这一复杂的命题,有曲折的经历和真切的人生经验;成年后,在横跨三大洲几十年的学术与教育生涯中,他与同时代的史学、汉学界重要学者,几乎都有交往;一生挚爱的太太林娉婷更是他领悟“爱”与“家园”的人生伴侣——由此构成的个人与时代的画卷,经由朴素儒雅的笔墨,展现得波澜壮阔,又发人深思。

本书是历史学家王赓武亲笔撰述的唯一的回忆录,其在年近九旬之际,回溯上下求索、“长年半游牧”的一生,回忆录兼具丰富的文学与史料价值,笔调平实深厚,谦逊动人,堪称二十世纪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

回忆录共两卷。上卷《家园何处是》,王赓武回顾了对他影响至深的父母家世,他在南洋出生,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统英文教育。因日军入侵东南亚,他不得不辍学,数年间在街头游荡,以少年人本真的好奇心学会广东话、马来语、客家话、闽南语,并对殖民地错综复杂的“华人性”有了最初的领会。凭藉奇迹般的机缘,他在日本战败前夕重拾学业、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却亲身见证父母谆谆教导的那个故园中国终归于幻灭。然而,青年王赓武对“家园何处是”的困惑与不安在此际渐渐抚平。站在儿时经历为他塑造的“多重世界”交汇处,他“开始感到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

下卷《心安即是家》由王赓武与太太林娉婷合著,述说他们由青年时期在马来亚、英国求学,学成后在吉隆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治学与生活,在三大洲移动的切身经历,更内在地成就了他对海外华人研究的学术生涯,同时在不确定的时代洪流中,探索并创造家园归宿感,充满了睿智与朴素诚挚的情感。

《王赓武回忆录(上、下卷)》目录:

上卷 家园何处是
叙说缘起/Ⅰ
第一部 我的小小世界
从泗水到怡保/3
从绿城开启的世界/13
中国的滋味/25
帝国终结,另辟天地/35
母亲的回忆/41
第二部 学习漫游
战火延烧至马来亚/61
小城男孩/67
另一种学习/77
新规则/91
准备回家/101
母亲的战时回忆/107
第三部 前往南京
大家族/121
抵达南京/133
和父母同住的五个月/141
安顿下来读书的日子/149
我的老师/159
向朋友学习/173
母亲回到怡保/185
第四部 怡保
改变方向/195
重新开始/207
下卷 心安既是家
家园何处/Ⅰ
第一部 入乡问俗
安全着陆/3
新来乍到/9
谁的文学?/15
诗歌创作/21
书山有路/29
马尼拉的警讯/37
第二部 我的新思维
什么是民族国家?/49
新加坡殖民地/55
政治教育/63
第三部 喜结良缘
初识娉婷/75
妈妈童懿和/85
爸爸林德翰/93
重新认识/101
第四部 双重视野
学海无涯/115
遥远的历史/125
为什么是十世纪/133
与汉学半途相会/139
英国文学中的英国/145
第五部 成家
重聚和结婚/153
剑桥和伦敦/163
婴儿诞生/171
第六部 理想的工作场所
近乡情怯/179
迁居吉隆坡/193
哪一个阵营?/199
第七部 全球化?
进入冷战/211
关于新世界的报告/215
东岸研究中心/227
娉婷眼中的美国/237
马来西亚/241
调查报告/251
第八部 家庭根源
祖孙三代/259
我们盖房子/265
定居/271
第九部 出乎意料
1965: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83
1965: 调整方向/289
国家历史/295
革命/303
聚焦东亚/311
稍事休息/321
总结/327
心安即是家/333
附录: 有关马来亚家乡的著作/33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