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简介:

《内战与危机(1927-1937)》以1927─1937年间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为线索,叙述近代社会在这段错综复杂的特殊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完成名义上的统一中国后,从实施训政、实行宪政到强化军事、国防、教育、经济基础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中共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实行农村武装割据、创立苏维埃共和国、发展壮大红军的艰难历程。书稿以翔实可信的史料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历史舞台上两个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两个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曲折交涉,再现了自“九一八”事变后两党政策的转变、中共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国共合作的实现这一清晰的历史脉络。

《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摘录:

由于国民党查禁书刊并不直接针对书刊的作者或编者,结果是一本书、一个刊物被查禁了,同样的作者或同样的编者,换一个名字又会发表或发行内容大致相同的其他的书籍或刊物。如太阳社办的《太阳月刊》被查封了,他们马上就改名为《时代文艺》接着再出;《时代文艺》被查封了,他们又改名为《海风周报》再出。又如《文化批判》被禁掉了,就改为《文化》再出;《文化》再被查禁,就再改成《思想月刊》继续出。而像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简称“美联”)、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又名为“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以及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等文学艺术团体,虽然几乎都是在中共指导之下成立起来的,却能够在国民党的统治区生存下来,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这些左翼社团创办的书店和书局,为社会上众多渴望了解激进社会主张的学生和青年提供了大量精神食粮。包括许多共产党的宣传品,也是通过这些书店或书局使用假封皮(即印上与内容不符但可以公开销售的别的书名的封皮),或改换作者的笔名,来躲避国民党人的审查的。共产党人阳翰笙对书店和书局的作用有过这样的回忆:当时“除了刊物,我们掌握的书店也很多。创造社、太阳社、我们社都有自己的出版部,实际上就是书店。还有潮风书店也是党领导的。四马路的一些小书店,也大部分和我们有关系,如光华书局、现代书局、泰东书局、亚东书局。光华书局出过潘汉年和叶灵风编的《幻洲》。这个刊物,上半部分是风花雪月,下半部分是嬉笑怒骂——骂国民党反动派。亚东书局本来是保守的,但通过阿英的关系,也给我们出了一些书”。

《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目录: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军政的努力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宁汉合流
第二节 从二次北伐到东北易帜
第三节 党统之争与中原大战
第二章 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与“革命外交”
第一节 党治、训政与军权统治
第二节 控制城乡的能力与侧重
第三节 财经政策与税制改革
第四节 改订新约与“革命外交”
第三章 苏维埃革命与中共南方根据地的形成
第一节 苏维埃革命的发生与中共暴动政策的实行
第二节 农村武装割据与中共南方根据地的初创
第三节 “立三路线”从形成到终止以及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第四节 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与苏区红红的发展
第四章 人权、民主与专制的交锋
第一节 党内抗争:第党、改组派的骤起骤落
第二节 党外抗争:从人权运动到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第二节 文化抗争:社会性质论战与左翼文化运动
第四节 国民党军事独裁体制的确立
第五章 “九一八”事变与蒋介石的“安内攘外”
第一节 日本占领东北与伪满洲同的产生
第二节 从不抵抗政策到局部抵抗的开始
第三节 长城抗战与“塘沽协定”
第四节 察省抗日事件与福建事变
第六章 舆论整合与国防建设的准备
第一节 在“攘外”与“安内”问题上的舆论整合
第二节 走向现代国家的曲折开端
第三节 加速工业及国防建设的尝试
第四节 币制改革与经济的缓慢发展
第七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消亡以及红军长征
第一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围剿”与苏区政府的反“围剿”
第三节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消亡
第四节 遵义会议与红军的万里长征
第八章 华北事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的产生及其背景
第二节 “华北自治运动”与南京的因应
第三节 “一二·九”运动与救亡热潮的高涨
第四节 国民党五全大会与“最后关头”的提出
第九章 国共两党的政策转变
第一节 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
第二节 张学良与中共的西北大联合计划
第三节 国共两党的秘密接触
第四节 从两广事变到绥远抗战
第十章 西安事变与中国政局的重大转折
第一节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
第二节 西北善后与“三位一体”局面瓦解
第三节 国共两党的曲折交涉
第四节 “七君子”获释与国共合作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