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乐为天下》简介:

西夏学泰斗李范文亲笔题签。

宋史名家李裕民破例作序

学界推荐:

读一读林的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完全符合学术规范,言必有据,注文长达6万多字,占全书五分之一以上。博览群书,引证古籍127种,今人论著311种,其中外国著作四十余种。充分吸收了国内外有关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成果,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提出取舍意见。其治学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其水准放诸当今有关范仲淹庆历新政较为优秀的论著之列,也是当之无愧的。

说实在的,我对当今史学界存在的粗制滥造成风、学术垃圾成堆的现象十分担忧,颇有一代不如一代之感。当我看到年轻中学生林嘉文的新作,令我确信,不可小看年轻一代,他们中间是有好苗苗的,衷心希望好苗苗茁壮成长,成为学术界的新星。我一向不愿为年轻人的书作序,我的硕士生、博士生修改论文后出书,请我写序,都拒绝了,而今自破其例,为了鼓励这位年轻人,我欣然答应作序。

——宋史名家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裕民

范文正公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庆历诸公之真精神,一传为王荆公、张横渠、二程子之“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再传为朱晦翁、陆象山“以身任道,舍我其谁”,三传为王阳明、东林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遂为我中华文化不朽之魂魄。吾友林嘉文君,骋少年高才,挥如椽大笔,所撰高文大着《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表彰文正诸公之大功业,弘扬其真精神,于当今之世,又岂止有功乙部也哉!林君志向高远,更得硕德名儒真传,精进不已,臻于学术高峰,必矣!

——山东大学教授范学辉

《忧乐为天下》摘录:

吊诡的是,总览范仲淹的仕途起落。每一次似乎都是士林舆论在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庆历新政时期,他任参政、罢参政,都是士林舆论造成的。这一点南宋思想家叶水心特别提到过,他说自打韩琦、范仲淹当政以来,台谏议事的风气渐开,“然韩、范既以此取,及其自得用。台谏侍从方袭其迹,朝延每立一事,则是非蜂起,哗然不安”。当宰执之初,范仲、韩骑等人是凭借“士望所属”,上台执政,但上台后又有不少人开始批评他们,所以等到范仲淹巡抚陕西时,人们对他的态度变成了“谤毁浸盛”。 在我看来,以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土人群确实是被與论抬上政坛中央的,当时士林都期待他们能有所变革,范仲本人的起复其实本就是士权取得相对胜利的产物,是士林呼声左右帝王意志的結果。但是上台之后的范仲淹、富弼等人,之所以没在能得到土林的广泛支持,除了新政自身触碰到的既得利益者太多,力度和节奏让许多人不适应外,似乎还因为他们设有道守之前宋代士林普存在的“方未时、好指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的潜规则、所以又被所谓的小人——实则是反感范仲淹等人的新政以及激进做派的士大夫——赶下了台。 这之中或许本身就存在着士林在士风过渡期的矛盾性格——他们让范仲淹上台是希望新政,可当新政真的来了,他们又对之持保留态度。这是士风从消极转向积极的过渡时期持有的现象,大家还不太能接受新事物的强烈冲击,虽然欢迎新政,但是又对大幅度的变革有些不能适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外官们普遍不能适应磨勘法的变革,一下子让很多人失去了钻空子的机会,他们对新政积怨随之而生。夏竦、王拱辰等人,只是因为恰好跟革新士人有私人仇怨、意气之争,因而很自然地成为、或被后人当作反新政士大夫的代表。他们的作为,有个人情感因素掺杂期间,但不可否认,其行为背后有不少反对派士人的“共同意志”在起作用。 但是,真正动摇范仲淹等人的舆论支持的,或许还真不是所谓的保守派。当革新士人的和而不同异化为骄浮议政之...

《忧乐为天下》目录:

序(李裕民)
自序
第一章 山雨欲来:范仲淹的早年经历与北宋前期的政治局势
一、岳州故事
二、幼年坎坷
三、苦学生涯
四、北宋的建立
五、边患重重
六、贫弱之局
第二章 万千气象:仁宗朝初年的士人结盟与朋党政治
一、范仲淹早年的仕宦与思想
二、“救斯文之薄”
三、“儒者报国,以言为先”
四、“四贤一不肖”
五、西北军政的压力
第三章 同道为朋:革新思潮下的同志士人与庆历新政
一、“患法之不变”
二、天章阁对策
三、庆历新政的十条纲领
四、吏治改革与其他
五、欧阳修的文史之学及其思想史背景
六、虚虚实实的“朋党”
七、庆历兴学与“宋初三先生”
第四章 人散曲未终:新政的夭亡与北宋的士大夫精神
一、“天下议论相因而起”
二、“当世已不容”
三、“自知其不可行”
四、政治、权势与“风”
尾声:波峰浪谷——近世清流的命运
附录1:晚唐至宋初社会历史大背景与庆历新政
附录2:关系、范式、历史想象——对历史研究的若干随想
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