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疆尔界》简介:
“门罗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作为一种地缘政治学概念,倡导“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为美国的区域霸权提供话语支持。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门罗主义”不仅在美国有了新的阐释方向,以服务于其对外扩张的政策,更流布出西半球、拓展至全世界,进行了一场“理论旅行”。
本书正是对“门罗主义”话语传播史的考察,重点梳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对于“门罗主义”话语的认识与使用——美国如何在“门罗主义”的伪饰下实行“霸权主义”乃至“殖民主义”;德国如何将“门罗主义”与“大空间”“中欧”等概念结合,最终走向民族性极强的纳粹主义;日本如何以“门罗主义”为参考,形成“大东亚共荣”的概念,以行侵略之实;在中国,“门罗主义”话语如何在反满革命、军阀割据、抗日反殖民的不同形势下,发展出不同样式,中国的知识分子,又是如何对之加以利用或排斥的。
章永乐从政治史角度全面考察“门罗主义”话语的“全球化”变形,提供了一幅颇为整全的“门罗主义”历史图景。在这种历史图景的描绘中,不仅含有19世纪以来对世界秩序的思考,更契入了章永乐自《旧版新造》《万国竞争》以来深切的现实关怀——中国未来需要一种怎样的全球秩序想象?这种想象又与霸权的“门罗主义”有什么不同?只有通过对自身与人类整体秩序的历史认识,才能为我们想象21世纪及其未来的全球秩序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此疆尔界》目录:
绪论 “门罗主义”:一个空间政治概念的全球旅行
一 问题、进路与方法
二 “门罗主义”与空间政治的四个层次
三 多极化与不确定的全球秩序前景
四 余论
第 1 章 超越西半球:美国“门罗主义”话语的嬗变
一 从“门罗主义”到“威尔逊主义”:连续还是断裂?
二 从威尔逊回到门罗?
三 余论
第 2 章 中欧的“拦阻者”?“门罗主义”、大空间与国际法
一 从19世纪到“一战”
二 欧洲公法的衰变
三 凡尔赛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四 大空间秩序与新国际法
五 余论
第 3 章 暧昧的“抵抗”:日本“亚洲门罗主义”话语之兴起
一 “亚洲主义”与“门罗主义”概念的结合
二 “一战”与日式“门罗主义”的上升与受挫
三 日式“门罗主义”的全面来临
四 余论
第 4 章 近代中国“省域门罗主义”话语的谱系
一 超国家、国家与省域:“门罗主义”话语的三个层面
二 辛亥革命之后的“省域门罗主义”
三 余论
第 5 章 “亚洲门罗主义”话语之祛魅
一 梁启超:引领风潮的祛魅者
二 孙中山:财政自主与话语自主
三 蒋介石:在美日“门罗主义”之间
四 战国策派:“大力国主义”的前景
五 李大钊:朝向未来的“门罗主义”批判
六 余论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