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简介:

明清时代的财政体系有何特点?与前朝有何不一样?本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原额主义”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以制度上缺乏弹性的正额与实际运作过程中具有极强伸缩性的额外附加或追加来探讨明清财政问题,将财政体系视为窥测传统中国政治支配秩序特有的性质和构造的切入点,系统而又深入地论述了明清两朝财政体系的构造、本质、特点、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将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境地。

《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摘录:

為了保障戶部對國家財政擔負的監督和支配的職責,至雍正初年,國家財政基本上形成和確立了一個制度上的框架。戶部與各省之間的財政關系,筆者認為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一省財賦總匯」的布政使司,在每個(財政)年度前算好一年需要支出的兵餉銀兩數目,由巡撫在十月前「冊報」戶部。戶部據此從估算收人中對各項目和數量於正月進行「指撥」(估餉─部撥制,即彭雨新所稱的「冬估制」)。 (2)向收入不足的省份調撥的協餉,從預估黑字收人部分中按正月的部撥進行,或者其他機會另行安排。 (3)戶部銀庫的收入包括:①通常捐納等直接收入,②作為例解部款,《賦役全書》中規定的定額部分,③與協餉一樣,在預估黑字收入之內命令起解的京餉,④奏銷時年度內尚未支付的部分,和成為盈餘收入後命令起解的京餉,等等。 也就是說,各省的兵餉、京餉、協餉,都從年度內估算的收入中,預先受戶部指撥如數支出,次年通過奏銷報告其實施狀況,再由戶部進行決算手續。通過這種程序,戶部對各省支出進行調控, 力圖實現全國財政的平衡。然而,每年獲得的收入未必都能如同估算的那樣,除了部撥款項之外各省還會出現一些臨時性支出。這樣一來,就會發生預先訂好的京餉、協餉不能如數起解的情況。我們不難預想到,以上所述的制度中就潛藏著這樣的問題。

《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目录:

目录
图表一览 Ⅰ
内容提要 1
序 章 1
第一部 财政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21
第一章 正额外财政与地方经费的困窘 23
第二章 正额财政的集权结构及其变化 74
第三章 清末的危机与财政 107
第四章 清末的外销经费和地方经费 146
第二部 徭役与财政之间 185
第五章 均徭法与明代徭役问题 187
第六章 里甲制与徭役负担 230
第七章 一条鞭法以后的徭役问题 295
终 章 364
附 篇 中国的近代国家与财政 373
一 传统的国家财政结构 375
二 近代的财政膨胀 381
三 被地方架空的中央 387
四 军阀统治与财政 393
五 国民政府的财政改革 397
六 内战及抗战时期的军费与财政 401
著者后记 406
参考文献 413
译者后记 432
《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解说 范金民 43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