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战争史》简介:

2011年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获奖作品

当下最全面、最前沿的三十年战争史研究专著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英语世界神圣罗马帝国史、中欧史、军事史权威专家,本书荣获2011年军事史学会杰出图书奖

☆全书分开端、冲突、后果三部分,细致全面地将三十年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战斗过程全景展现

☆批评了以往三十年战争研究的粗疏错漏之处

◎ 内容简介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战争之一,它蹂躏了整个中欧地区,令数百万人死亡,将城镇和村庄夷为平地,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以比例而言,三十年战争造成的人员损失甚至超过了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三十年战争给后来的德国史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彼得·威尔逊的这部著作全面介绍了这场战争,内容广泛,不仅囊括了军事、政治方面,还涉及了文化、社会层面。威尔逊分析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结构,对战争的前因后果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细致描绘了战争的进程,还分析了战争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 媒体推荐

一部杰出、全面且详细的著作。

——蒂姆·布兰宁,剑桥大学欧洲现代史教授

一部权威、明智、视野广阔的著作,研究得极为细致。

——劳罗·马丁内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极为成功,作者的学识令人钦佩,文笔轻快优雅,持论公正。

——保罗·肯尼迪,耶鲁大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作者

一直以来,人们都需要这样一部博学多识……一锤定音的历史著作。现在彼得·威尔逊提供了这样一部作品。

——杰弗里·科林斯,《华尔街日报》

《三十年战争史》目录:

哈布斯堡家谱,1500—1665
1618 年中欧地图
地图和战场平面图列表
前 言
第一部分 开 端
第 1 章 序 幕
三个男人、一扇窗
多种解读
本书论点
第 2 章 基督教世界核心地带的难题
帝 国
教派化
宗教与帝国法律
第 3 章 奥地利王室
领地和王朝
等级会议和教派
天主教复兴
第 4 章 土耳其战争及其后果
土耳其的威胁
战争的方式
长土耳其战争
兄弟之争
第 5 章 西班牙和平
西班牙君主国
尼德兰叛乱(1568—1609)
西班牙之路
西班牙缔造和平
第 6 章 波罗的海霸权
丹 麦
分裂的瓦萨王朝
波兰 - 立陶宛
第 7 章 从鲁道夫到马蒂亚斯(1582—1612)
宗教与德意志诸侯
至 1608 年的教派与帝国政治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1608—1609)
于利希 - 克利夫斯危机(1609—1610)
第 8 章 一触即发?
皇帝马蒂亚斯
乌斯科克战争与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1615—1617)
普法尔茨的边缘政策
第二部分 冲 突
第 9 章 波希米亚叛乱(1618—1620)
为了自由和特权
一个国王换一顶王冠
费迪南德集结力量
白 山
失败的原因
第 10 章 费迪南德的胜利(1621—1624)
普法尔茨事业
新教圣骑士
天主教占优势(1621—1629)
第 11 章 奥利瓦雷斯和黎塞留
奥利瓦雷斯
黎塞留
瓦尔泰利纳
第 12 章 丹麦对皇帝的战争(1625—1629)
下萨克森的麻烦
瓦伦斯坦
丹麦的失败(1626—1629)
第 13 章 欧洲战争的威胁(1628—1630)
波罗的海
尼德兰
曼托瓦和拉罗谢尔
《归还教产敕令》
雷根斯堡选帝侯大会(1630)
第 14 章 北方雄狮(1630—1632)
瑞典的干预
在狮子和老鹰之间
瑞典帝国
呼吁援助
顶 峰
第 15 章 没有了古斯塔夫斯(1633—1634)
海尔布隆联盟
莱茵河沿岸的紧张局势
西班牙的介入
瓦伦斯坦:最后一幕
两个费迪南德
第 16 章 为了日耳曼自由(1635—1636)
黎塞留决定开战
西方的战争(1635—1636)
《布拉格和约》(1635)
唤起爱国主义
为和平作出新的努力
第 17 章 哈布斯堡高潮(1637—1640)
僵 局
争夺莱茵河的决心
德意志北部的和平?
第 18 章 均势(1641—1643)
法国 - 瑞典联盟(1641)
帝国内部的战争(1642—1643)
西班牙日益严重的危机(1635—1643)
从布雷达到罗克鲁瓦(1637—1643)
第 19 章 谈判压力(1644—1645)
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法国在德意志(1644)
瑞典支配波罗的海(1643—1645)
1645 年:可怕和诞生奇迹的一年
第 20 章 战争或和平(1646—1648)
信心危机(1646)
达成共识
西班牙与尼德兰议和
最后一轮(1648)
第三部分 后 果
第 21 章 威斯特伐利亚协议
国际层面
基督教和约
复 员
帝国复苏
第 22 章 人力和物力损失
一场毁灭性的狂怒?
人口影响
经济影响
领地国家的危机
文化影响
第 23 章 经历战争
经验的本质
军事 - 民事关系
认 识
纪 念
缩略语
注 释
出版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