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宏观角度论述文人之不宜从政,感慨良多。苏轼大才,致拣尽寒枝不肯栖,仕途之险恶可见一斑。
摘录部分论述如下:
--从来文人都不适于从政,搞政治的人,首重实际利害,而文人只管发挥自己的理想,做官的人要用传统的典常来约束一切;而文人则重视自由意志的考量,不屑规例。苏轼生有极为坚强的个性,其不适于从政,尤其如操持中书省这样需要最高幕僚技术的实际政务,就处处露出破绽来了。
--苏轼是个文人气质非常浓厚的人,而官僚与文人,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人物。官僚重视利害,文人耽于想象;政治离不开权术,需要客观冷静,而文人则一腔热情,但求发泄。官僚必然看不起文人,所以朔派领袖刘挚,曾告诫他家子弟道: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苏氏家学,本于荀卿何孟子,具有自由批评的特质。苏轼是非观念之强,实不下于司马光,嫉恶如仇,坚持小人之防,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绝不与人妥协,好用激烈的语言文字,扫荡脏乱。这样做,必然要与现实的权力世界,发生直接冲突,使自己在政治社会中,变成一个可怕的“异端”,异端固常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他本身则将遭受无穷的迫害。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一生的命运,苏轼也不例外。自己形容脾气说“性不忍事,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
结合毛泽东对苏轼“书生之见”的认识,确实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