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增订版)》简介:

《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上学记》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讲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战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识和风雅。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何先生说:“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上学记》不止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知识之门,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当然,该书也因对某些老师的个人感受和真实评价而引发争议。

有评价将何兆武的《上学记》、齐邦媛的《巨流河》和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并称为“海峡两岸知识分子的必读书”。

《上学记(增订版)》摘录:

我的家在北沟沿,现在改作赵登禹路,对门有个小商店,卖油盐酱醋和青菜,一个掌柜、两个学徒,总共就三个人。因为就在我家对面,所以我时常经过那个铺子,而且常到那里买东西。当时那条路还是土路,常有赶大车的人从乡间来,就在小商店的门前停下来歇脚。那些是真正的下层劳动人民,你从他们的装束就能看出来。一进门掏出两个铜板,往柜台上一放,说:“掌柜的,来两口酒。”掌柜就用一个小瓷杯倒上白酒递给他,并拿出一些花生放在他面前,客人就一边吃着花生,一边喝酒,一边跟掌柜的聊天,一副很悠闲的样子。其实两个人并不相识,谈的都是山南海北的琐事,然而非常亲切,就像老朋友一样。东拉西扯地聊个十多二十分钟,说声“回见”,就上路了。这个场景一次次出现在我记忆里,让我感觉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现在是不可得而再了,现代化节奏的生活中再也看不到往昔的那种人情味了。

《上学记(增订版)》目录:

修订版序言………………………………………………………………………………何兆武
序 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幸福和自由………………………………………………葛兆光
第一章 (1921-1939)
我的祖上没有名人
三民主义的少年兵
“一二·九”见闻
上学记·甲
1. 力矫时弊,以古为则?
2. 无事乱翻书
3. 天籁幻想
鬼子来了
返乡
也是故乡,北京
湖南印象
上学记·乙
1. 中央大学附中
2. 西洋教科书
3. 逃离“修道院”
第二章 (1939-1946)
上学记·丙:迁徙的城堡
1. 自由散漫的作风
2. 三个大学从来都“联”得很好
3. 自由,学术之生命力
4. 逃课、凑学分与窗外的聆听
5. 图书馆不是藏珍楼
6. 茶馆听吹牛,里根挂二牌
7. 兼职做教师
8. 闹恋爱?
9. “天人交感”下的人生转变
大学之谓:忆先生
1. 一包热情的闻一多
2. 民主人士张奚若
3. 战国派雷海宗
4. 吴晗印象
5. 冯友兰先生
6. 金岳霖先生
7. 中国通温德,白俄噶邦福
8. 曾昭抡先生
9. 数学系
10. 物理系
战火硝烟
“一二·一”运动
1. “打到孔祥熙!”
2. 一多先生被刺
3. 一个人的政治底线
五柳读书记
忆同窗
1. “科里红”何佶(吕荧)
2. 殷福生(殷海光)印象
3. 大才子王浩
4. 因言获罪的陈良璧
5. 老友郑林生
6. 高干子弟?
第三章 (1946-1950)
教书台湾
日日江楼坐翠微
上学记·丁:革大学习
零敲碎打
后记:把名字写在水上
增订版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