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简介:

1944—1946年间,国共两党关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争论,是两种对立的国家政体的争论,是争取一个怎么样的抗战结果的争论,因而也是国共两党政治对立全部历史关系的最高表现形态。本书对这一场长达两年的政争的发生、发展和终结,进行了全程的跟踪考察,集中论述了国共两党是如何由政争走向战争的。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摘录:

中共是希望将美国的干预引入国共关系的,从而将中共问题国际化。因此,华莱士访华前后,中共加强了对美宣传。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是民主,为此,中共重点强调国民党的独裁制与美国民主制的对立,以期分化美国与国民党的关系。6月23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欢迎华莱士先生》。社论称赞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表示四大自由在中共区域已“见诸实施”。同时抨击国民党“箝制舆论,统制思想”,要求“立即废止独裁、实行民主”,希望华莱士“帮助中国人民促进这些迫切需要的改革”。 简言之,国民党的独裁体制不符合美国的价值观,而中共则实行了四大自由,因此美国应支持中共。 7月4日,在美国的国庆日,《解放日报》再发社论,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美国“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璧”。称国民党拒绝实行民主制度,为此,“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 该社论出自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把中共称为华盛顿等人的后继者,就是要向美方表达这样一个意思:美国应当选择中共为“同伴”。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目录:

导论 联合政府的口号与国共关系的最终分野
第一章 国共力量的消长与两党合作基础的演变──联合政府口号的推出
一号作战与国共关系
联合政府口号的推出
联合政府旗帜下的第三方面
中共的两个部署
第二章 联合政府与参加政府
史迪威出局与赫尔利入局
赫尔利斡旋下的国共谈判第一回合
国共策略的调整──两手对两手
赫尔利斡旋下的国共谈判第二回合
第三章 国民大会与解放区代表大会
两党的举措与意图
国共的两个党代会
第三方面的斡旋
中共关于“解代会”的筹备
第四章 中苏谈判与中苏条约──蒋介石的一个政治布局
国民党的政治需要与中苏谈判的提出
雅尔塔决议与中苏谈判的启动
中苏谈判第一阶段
中苏谈判第二阶段
中苏条约的批准与评论
第五章 重庆谈判──背景与条件的转换
两周的较量──日占区的归属与国共版图的重新划分
邀请与应邀
重庆谈判的基础与主题
主题的交锋与两党政治理念的展示
僵持与妥协
各方得失
第六章 国共两军战略方向的选择与展开
中共战略方向的调整
中共各项部署的展开
中共在东北的战略部署
国民党的战略考虑与展开
第七章 苏军的双重性与东北的三角格局
东北行营退出与再入长春
中共东北战略的再调整
国民党与苏军关于东北经济合作的争执
第八章 政治协商会议──背景与条件的再转换
政协会议的国内背景
政协会议的国际背景
政协会议的组成、议题与性质
政协会议前奏曲
五项议题的争论与协议
热议、隐患与结论
第九章 多向与无序的政局
政协会议之后中共关于时局的判断
国共关于整军方案的谈判
国民党对政协协议的不满及其焦点
中苏在东北经济合作问题上继续争执
国共在东北问题上继续争执
反苏反共游行的爆发
第十章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两个僵局的形成
二中全会开幕与主题辩论
国共就两个焦点问题的磋商
二中全会期间的蒋介石
二中全会与国民党内部关系的变化
二中全会的政治后果──两个死结
第十一章 四平决战
三角格局的淡出与东北问题的演变──国共四平对峙的形成
中共关于进占长春的考虑与决策──政治要求之下的军事方针
四平决战与重庆谈判
战局的转折与谈判的转折
关于四平之役的争论与评价
第十二章 最后的谈判──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终结
停战令与停战条件
中共的部署与反击
最后的谈判
不宣而战
结束语 民国政治的逻辑及其历史局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