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美文欣赏

老巷子的变迁感概散文

我终于走近了这个叫红崖村老巷子的地方。

这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庄,有六百多年历史,距隆德县城一公里,依山傍水,东靠六盘山,西邻清凉水,清凉河穿村而过,绿树环绕。可以想象,在漫长的六百多年的历史里,一辈辈的村民在年复一年的春种秋收中勾画着他们美好的日子,在一茬又一茬的生老病死中延长着他们彼此的情感。不管是苦乐,也不管是悲喜,他们认命于上苍赐予的这方水土,日子虽说清苦,但也悠然自得……

然而,在多年之后的某个秋日,寒风瑟瑟,凉气袭人,一个自由摄影家悄然出现在红崖村的山顶,秋阳下的红崖村显得洁净、纯粹,当村庄一览无余得被定格在虚幻的镜头时,一种质朴、粗狂的美触动了他的意念……经过几天的考察与论证,这个古老村落的历史遗迹和文人景观深深吸引了他。

于是,百年老巷子不再宁静。也正因这个人的独特创意,使这个百年老巷子起死回生,焕发出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勃勃生机。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愚笨的人,似乎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但当慢慢靠近百年老巷子时,我有些激动。透过百年的风雨浸淋,你随时随地都能领略到这里文化的苍茫与浑厚、渊博与凝重。当然,我不是老巷子的始作俑者。老巷子以她的包容和开放,接纳着天南地北的人,让更多的人来探寻她的酣畅与凄美。

顺着百年石阶上去,拱形石门映入眼帘,顶端有一杆“酒”字旌旗随风摇曳,左侧“六盘第一村”的题字遒劲有力。通过红崖村的拱形石门,一股水流从崖面飞泻而下,这股潺潺流水就是源自红崖村的一口百年老井,艺术家用几块石头改变了它的流径,也就赋予了这口百年老井的艺术生命。

听着百年老井的潺潺流水流,在古树下解读这个老村的历史人文,耳边传来悠扬的钟声,把人们引入长达200多米的百年老巷……

一面浓缩了的文化墙,百家姓、门神、老树根、蜂窝、羊圈、毛上炕等,让我看到了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在毛上炕前,我注意到了一根木质的炕沿上有六个碗状的小窝,这是苦难岁月的积淀和再现。其实,这几个小窝就是吃饭的碗,那个年代生活窘况,聪明的村民就在炕沿上凿个坑当碗吃饭……

很奇怪的是,这倒让我想起大人们曾经议论的关于桂琴婶与孙瘸子的风流韵事——夜黑如盲人眼里的世界,院门吱的一声响,一个黑影轻盈地向孙瘸子住的毛上炕靠近,一些轻微而深远的响动后,世界变得温馨宁静如初,像屏住了呼吸一般……

当我想起这件事的时候,首先闪现在脑海里的,仍旧是那些空洞而感人的瞬间,也就是说,许多的事都是从一个幽深的眼神切入,叠印,展开的。正如老巷子一样,因一位自由摄影家的一次意外发现,找到了千年农耕文化的灵感,才迎来了她今天的新生。

漫步在古老的石板道上,感受老巷子的乡村文明,浓厚的文化气息不断温润着我的视觉——苍劲有力的书法、细腻多姿的剪纸、雕工精细的砖雕、栩栩如生的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展示于此,技术精湛,巧夺天工,无不凝结着老巷子人的辛勤与智慧。在老巷子1号院,石磨、木犁、连枷等农具重现眼前,尽管现代文明让她们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她们的品质和精神,就像渐远的村庄一样,会永远烙在每个人的骨子里。

吃着农家菜,看着农家景,抛却了都市的喧嚣与争鸣,享受山野来风的干净与浸润,岂不惬意?这里,就是一首春的田园诗,一副秋的丰收图。

坐在凉亭内的木凳上,看着眼前这些青瓦泥墙、飞檐翘角、茅草凉亭以及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无不透露着古朴与典雅;再仔细琢磨老巷子“修旧如旧”改造理念,还真的是前卫与环保。如果老巷子推到重建,不但要毁掉珍贵的历史遗迹,仅这个50多户的人家院落至少要花费300万元,而政府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费用就完成了老巷子的改造重生。

从北向南细细看去,土墙上的一句话“我在老巷子等你”让我驻足良久。尽管它是一句看似平常的商业广告语,但意境深远,让我想到了情人的如水眼眸,朋友的神情邀约,等等。从设计者的初衷看,老巷子也是一个采风、摄影和写生基地,她将等待更多的文化名流走进她,调戏她,以及宣传她。其实,生命里有很多假象恰似老巷子那般虚幻和不可捉摸,她在远处诱惑我们一点点靠近,靠近时却发现她比我们最初的所在之处更加荒凉。

然而,没有诱惑的生命又是何等的无趣与苍白?

老巷子的尽头,是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先遣团团部遗址。如今的老巷子消失了往昔的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声声。沿着红军的脚印追忆那段红色的历史,红军长征的脚步声似乎穿越时光隧道仍然在这篇古老的大地上回响,厚重而清晰。

这里,驰骋纵横着一股英雄气。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领下,于1935年7月15日进入隆德,配合中央红军长征……

静静地倾听那段历史,我的思绪穿透缭绕的雾气,耳畔传来当年长征路上的马嘶枪鸣,细细地阅读这段秣马厉兵岁月,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浸透纸背……

尽管,红崖村百年老巷子被设计者定位于集旅游观光、摄影采风、养生度假为一体旅游景观。但我以为,老巷子是一个文化载体,传承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得不承认,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软实力,生态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明度。而老巷子的变迁表明,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一所明亮的房子,一条宽阔的马路,立足本土,唤醒沉睡的乡村文明,才给新农村建设提高了经济和文化动力。

admin3473

Recent Posts

白露春分

✨《新婚之夜》《有人跳舞》《晚…

2月 ago

商务男装宣传口号230

商务男装宣传口号230   在…

2月 ago

自白录

刘晓庆文集”包括两本书:一本书…

2月 ago

乌镇一日游日记

乌镇一日游日记(通用21篇) …

2月 ago

做家务日记100字

做家务日记100字(通用15篇…

2月 ago

海边旅游日记

海边旅游日记(通用25篇)  …

2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