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雅婷

我的师兄李海鹏曾经写:“陈丹青先生第一次去美国,大吃了一惊:街上的年轻男女,人人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我猜陈先生忘了说一句话,就是那还是一些不准备欺负别人的脸。”

受欺负的脸长成什么样,我还真不太能端详得出来,但不快乐的脸我是见多了,如果你在街头站会儿,凝视着路人的脸,你就会发现很多人面无表情如一块冰冷铁板,更有眉头紧锁尽显压力庞大者,还有各种幽怨、愤恨、欲望强烈的面孔,让你觉得,原来我们格外热爱那些纯真幼稚的面孔,只是因为他们有着阳光和开心的气质。

那种淡淡的、会心会意的微笑的面庞,是需要修炼的。我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同意一句滥俗的话:相由心生。真的,有些貌似俗透的话,仅仅是因为被重复得太多,但却无限接近真理。比如“三十岁之后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这种。但一旦不断的被验证,你就会相信这真的是真的。

一个内心纠结拧巴的人是如何才能给你一个自然顺畅的微笑?一个内心温暖的人又如何才能让自己一直面无表情?虽然有人很擅长在生活中也做一个演员,但,心灵所携带的信息是骗不了人的,由灵魂带来的温暖感,一定会营造出某种舒适的气场。所以,我们经常这样形容一个女人:她看上去很舒服,她让人感到温暖。

其实这种感觉很难言语精准表达,但其实更不需要表达。这事儿和健康的身体一样:当你全部健康的时候,你不会明确的感觉到某个部位的存在或机能的运行,只有当某处有问题的时候,你才会感到成日被强调。

而温暖同样,就好像你舒服的沐浴在春日暖阳中,有轻柔的风掠过,你不会发出“真暖和呀”这样的感慨,又不是UGG。这就好比一条同样轻柔的羊绒披肩、母亲的怀抱、恋人的拥抱、回家时看到的一盏灯光、冬天路边的烤白薯摊儿,有一种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温暖之感。

如果需要诠释,或者需要提醒自己珍惜这一切,那只能说明,温暖已经成为奢侈品,温暖已经离你远去。而寻找回来的过程可能是艰辛漫长的,就好像仔细调养那些患病的身体,和心灵。

温暖是一种小确幸。微小的、确定的幸福。轰轰烈烈的干柴烈火虽然壮观,但太容易灼伤;而冰冷,很显然和理智与现实紧密联系,更有可能是一种保护色。我们生活在当下时代,每一座城市都在急吼吼的想成为国际大都市,唯一的价值体系是成功,言必谈政治经济和意义的时候,温暖就变得可有可无,被视为小情调小清新小文艺的锦上添花。

所以,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点像一坨无坚不摧的钢铁战士,冷冰冰、硬邦邦。虽然有可能只是外壳如此,内里依然是柔软不堪。而温暖,它就在那儿,一直不温不火,显得太过平常。不拧巴不激烈不出位,如一粥一饭般平实朴素,所以平凡得不值得过多关注。乃至,慢慢的,我们的生活充斥了压力、焦虑、奋斗、拼搏这样的词儿,温暖就真的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可,它真的是微小的确定的幸福啊。那么容易实现,那么容易打动人心。你只要放低自己,放过自己,就很容易得到。物质会带来温暖,但根本不用很昂贵的那些,一张亲手写的卡片,一条亲自织的围巾,一杯恰到好处递到手中的茶,一把细碎的小野花……而温暖往往是非物质的,一个拥抱,额头的一个亲吻,小动物亲密的依偎过来的姿态,朋友一句鼓励的话语……

这听起来俗套么?也许,但就是这些东西让你感觉到爱和被爱,感觉到自己是在真真切切活着。一个时常感觉温暖的人,脸上一定是会有笑意自然溢出的。而,一个让人觉得温暖的社会,街上的行人们,也许表情会更多轻松愉快吧。

我相信,人性的温暖一定是伴随灵魂而来的。传说灵魂是21克,那么,要是能少一克宏大,多一克温暖,是不是会显得更有质量?

泡读  泡读美文  泡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