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章目录[隐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乡的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乡的散文1
每当想起故乡的时候,我的心情都会久久地不能平静。故乡给我了太多的回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我的心里都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我爱我的故乡,特别是故乡的冬天,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最深的印迹。
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故乡的乡亲们的农活相对就少多了,也应该说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候了。记忆中,乡亲们喜欢迎着冬日的暖阳,把双手揣在黑棉袄的袖子里,坐在厚厚的玉米杆子上,三五成群地靠着二大爷家的西屋山,谈着天南地北的趣事。或者几个人抱来几根树枝,找来一个破瓦盆子,在里面生起火来,大伙围在火盆四周,一边烤着火,一边吸着自卷的烟叶子,一边谈着东家长,西家短的往事。那时候不像现在,可以出来打工找活干,很多人没有那种闲工夫聊天的。那时候乡亲们忙的时候很忙,农活一闲下来就没多少事情可干。大伙没事闲聊天的情景,在当时是很司空见惯的。
为了开春时能给地里的庄稼上一层农家肥,有的乡亲在冬季里也不会闲着。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更是闲不住。他们常常挎着一个大篮子,手里拿着小叉到处转悠着捡拾牛粪之类的东西,回来积攒在一起,来年当农家肥使用。常言说的好,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就是父老乡亲们的经验积累。因为那时农业科技还很落后,乡亲们没有多少肥料可用。他们有的喜欢拉着架子车,带上扫帚,拿着小叉,到野外的路上,地边扫树叶子。记忆里,我经常跟着父亲去野外扫树叶子。父亲常常拉着架子车,让我坐在架子车里面,带上用具就出发了。故乡的冬季常刮西北风,野外的地里的桐树,路边的杨树,槐林里的老槐树都显得光秃秃的样子。不远处的树枝上,几只不知名的鸟在枝头上发着呆,一动不动的。有几只在地面上蹦来蹦去的,好像在寻找食物,给空旷的原野带来一些生机。总体上无边的原野给人一种万物萧条的感觉。地面的落叶随风舞动,在地面的背阴处聚堆隆起。父亲拿起扫帚快速地扫着落叶,我用小叉挑起来树叶往架子车里面存放。不一会儿,就装满了整整一车子。我头上戴着小棉帽,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手上戴着母亲给我缝制的小棉手套,一点也感觉不到冷。父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拿扫帚的手常常被冷风刮的裂出小口子来,手上的血印子像要流出血来一样,看了真让人心痛。为了我们的家,父亲在不知辛苦地干活,即使到了能让人喘口气的冬天,他也不闲着。为了家里人能过上好日子,父亲真的是呕心沥血的为之付出。
记忆中故乡的’冬天特别的寒冷。我的故乡在祖国的北方,说到冬季,我们就常常会想起雪来。在我的记忆中,故乡的冬天,雪常常下的较早,那时的雪下得很大的,很多时候下大半尺深是常有的事。每到该下雪的时候,天色总是阴沉无云,西北风带着哨音,呼呼地刮着,吹在人的脸上像刀割一样的疼。等气温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从遥远的天际就会洋洋洒洒的飘起雪花来。雪花和着北风,北风卷着雪花,像在一起跳着曼妙的舞蹈一样,飘落在故乡记忆中的草房上,飘落在院子里的槐树和榆树上面,飘落在小院四周的土墙上,洒落在院子里的地面上。不一会儿,院子里就会有厚厚的一层雪覆盖地面。乡亲们这时候大都会待在家里,或者干脆坐在被窝里面,眼睛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脑子里浮想联翩,似乎有着对来年丰收的渴盼。每每下起大雪的时候,奶奶总是很高兴的样子,常言说的好,大雪盖得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雪一下起来,往往就是两三天的时间。等雪停下来的时候,推门一看,外面的景色真得好美。呈现在乡亲们面前的是一片银白的世界。院子的地面上,房屋上,树上,到处都被厚厚的雪覆盖着。看着满目的白雪,就会想起那句古诗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的很赞诗人的手笔,多么生动形象的描绘。每当这时候,父亲就会拿起铁锹开始铲院子里和路上的雪。等院子里的雪快铲成堆的时候,我就嚷着让我的父亲在院子里给我堆个小雪人来。我的父亲就会停下来手中的活,开始堆起小雪人来。家里的几个姑姑也过来帮忙,她们还会拿出家里的红萝卜,用刀削得尖尖的,当成小雪人的红鼻子。用土灶里的草灰给雪人画上眼睛和嘴巴。不久,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雪人就活生生的立在我的面前。我就会张开我的双臂,来回围着小雪人转,嘴里不停地喊着:“我家有小雪人喽。”记忆中,可爱的小雪人,是大自然赐与的杰作,浑身散发着一种灵动的美。父亲亲手给我堆起的,那个可爱的小雪人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现在的日子里,每到下雪的时候,我的儿子都会嚷着叫我给他堆小雪人。我无论再忙,都会满足他的要求和愿望。看到他围着小雪人跑来跑去的高兴劲,和他会心的笑。不知不觉就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父亲和几个姑姑给我堆起的小雪人来。那是我童年最快乐的记忆,那是浓浓的亲情的氛围,我一直都是在那种氛围里长大的。当父亲在门外铲出来一条路影时,我就出来找我的小伙伴们,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去。我们的小脚一踩到雪上面去,脚下的雪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最喜欢听这种声音了,就像一首音乐的节拍,单调而有趣。一路过去,我们的身后就留下来深深的脚印一串串。我们会跑到地里的打麦场里去。那时的打麦场是一大片空地,我们喜欢在那里打雪仗。我们相互地追逐着,用小手里面的小雪蛋投掷对方,我们的身上,头上,都会有雪附在上面,有时雪蛋会落在脖子里,给人好冰凉的感觉。我们玩的好高兴啊!尽管冬天的温度很低,但我们的身上都会有汗津津的感觉。我们的额头上不知道是雪水还是汗水?我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在冰雪的世界里,我们尽情地挥洒着我们的欢歌笑语。玩累的时候,我们就歇上一会儿。等身上有劲了,我们就开始滚雪球,雪球在我们不停地滚动下越来越大,越来越沉,我们就两三个人一起滚雪球,滚好的雪球像碾麦子用的石磙大小。大雪球一层一层夹着故乡的泥土,泥土粘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就用地上的雪在手心里搓几下,手心有一股透凉的感觉。我们的小脸和小手尽管冻得透红,我们也不愿意停下来,我们的童心像洁白无暇的雪一样鲜活透亮,又是那么的快乐无忧。
太阳出来的时候,雪就开始慢慢融化了,厚厚的雪一半天是融化不完的。当晚上气温降下来时,雪水就顺着屋檐慢慢下来,成为倒挂下来的琉璃苔。在我的记忆中,乡亲们那时还住着草房子,屋檐下倒挂的琉璃苔很长,大人一伸手就能够拽下一个来。琉璃苔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是挡不住的诱惑。大人们不让我们吃,怕我们吃出毛病来。我们就偷偷地拿棍子出来,趁大人们不注意时用棍子把琉璃苔撬下来,含在嘴里当冰棍吃,那感觉是透心的凉爽。有时嫌化得慢,干脆就在嘴里嚼起来,发出咯嘣的脆响,冰得小嘴来回的吸溜着,那神情像吃着天下最好的美味。是那种比现在的冰棍化起来还凉还甜的感觉。
记得每到冬季即将来临的时候,母亲怕我们受冻,就会早早地给我们穿上她亲手给我们缝制的棉衣,棉鞋。母亲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母,她知道那种受冻挨饿的感觉,她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受冻了。她把她全部的爱都缝进了棉衣里,无私地留给了自己的儿女。可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到了遥远的我另一个世界,我再也不能穿母亲给我缝的棉衣裳了。母亲走后,每到冬季,我总是想起母亲给我们缝制的棉衣,母亲缝制的棉衣针线活是那么的细致,母亲缝制的棉衣很厚实,穿在身上感觉很暖和,也很舒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远离故乡的我现在想起来,因为那时身上穿着母亲给我缝制的棉衣,我才拥有了好身体,棉衣紧贴在我的心口,温暖我的心里。在日常生活里,我每每看见有耳朵,手面,脸上冻伤的人时,我总会想起我的母亲,母亲把我们照顾的太好了,我真的感觉太幸福了,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就没有让我们饿着,或是受冻过。
故乡的冬天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深深喜爱和怀念故乡的冬天。因为有故乡的亲人们浓浓的亲情在,还有我的母亲在冬天里给我缝制的棉衣穿在身上,我没有感到有一点冷意。故乡的冬天里,有母亲的爱在,故乡的冬天就不会冷,永远都不会冷的。
故乡的散文2
麻雀崖,顾名思义,乃麻雀聚族而居的山崖。以其独特的景观,在我的故乡享有盛名。
突兀的山崖是大山棱角分明、嵯峨嶙峋的额头。上面悬垂着纤细柔长,浓密厚实的一种草。眺望之,像山崖的胡子,乡亲们亲切地称之为崖胡子草,这称谓,流露出对大山的崇拜。嘶溜溜的山风大把大把地捋着,像顽皮的小孩。
山崖上杂树繁多,缠绕着青藤,蓊蓊郁郁,像缭绕的绿色的云,笼罩着荒凉、冷寂。
崖壁上深绿的苔藓、地衣,凝涩滞重,倾泻着冷色;裸露的青黑色岩石,苍老暗淡,凝固冷涩,却在日光下昭示着坚硬与永恒,顽强与不屈。
山崖下是一片荒地,苍翠葱茏的野草、有着锯齿形叶片的芭茅,风鬟雾鬓般地散漫。故乡这些最低贱,生命力却最顽强的植物,它们将这偏僻荒芜贫瘠之地,开辟成美丽的家园。它们幸福的信条是“活着并快乐着”。
就是这一道山崖,却是麻雀的天堂。有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般的繁华富庶。
夕阳西下,麻雀衔一缕缕晚霞归巢,编织人生完美的画图。
大多数麻雀栖息于麻雀崖上崖胡子草丛中。密密麻麻的麻雀,像蜂巢里的蜂群。其人口密度,足以令我们人类称奇,也是我们人类无法做到的。
其它麻雀,有些在树藤上安家落户。那星罗棋布般的鸟巢,张扬着另一种盛世景象。
有些则散落在山崖下芭茅、草丛里,如同覆盖着一片灰褐色的云彩。它们极像游牧民族,很是能随隅而安。
所有的麻雀都不急于休憩。它们叽叽喳喳的,好像在倾诉心里头那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他们还不停地飞、跳、走、钻,显得极不安分。有着小孩子的童贞活泼好奇机灵。麻雀确实是鸟世界里的小孩子。
麻雀崖的麻雀归巢时那叽叽喳喳的喧嚣声,尤似决堤的水,四外溢漫,能淹没好几里远。
那时候,麻雀是故乡鸟部落里的’望族。它们遍布于屋檐、竹林、树林、山崖、草地等。它们在住宿方面,从来不挑剔。好像它们悟透了“生存还是毁灭”这人生命题。
我在课本上读到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这啼鸟肯定就是麻雀。因为我们每天早晨起来,都能听的麻雀的叫声。只是我们没能像作者能感悟出诗情画意来。我们常常上树或竹子去掏麻雀蛋。这麻雀蛋有鹌鹑蛋大,煮熟了还挺好吃的。然而大人们不准我们去掏,倒不是大人爱护麻雀,而是他们怕我们从树上或竹子上摔下来。如果让大人们知道了,就会挨一顿揍,就像我们下河洗澡被发现了一样。
通过麻雀世世代代苦心经营,在故乡,麻雀崖已是妇孺皆知的了。
不过,麻雀在人们的眼里,却是个坏孩子的形象。它爱与人们抢食。人们在地里插的那一系列的稻草人,就是用来吓它们的。可是时间一久,被麻雀看出端倪来了,它们竟然爬到这些稻草人的头上去屙尿屙屎,把这稻草人弄得来臭屎臭尿的,把人们的那点儿聪明劲儿,着实地戏弄了一番。
当人们发现麻雀崖的石头有着可观的经济价值时,麻雀崖麻雀的命运就很是可悲的了。
让麻雀崖麻雀惊悚不已的錾子手锤那叮叮当当的钢性的声音,敲碎了麻雀世世代代精心营造的美丽的家园,敲碎了麻雀世世代代美好的梦想。麻雀们眼里噙满了泪水,哀戚、怨怼、抗争、无奈。最后年轻的麻雀不得不拖儿携女,远徙他方。即便故园与先人淡薄成影像,可仍然顽强的挺立在记忆深处。
那些年老体衰,只剩下一把老骨头的老麻雀,它们安土重迁,决心死守着这残破的家园,死守着先人的魂灵,最后都化为那缭绕山峦的雾霭山岚。
那时,听人说麻雀坐火车走了,我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麻雀会飞,怎么会去坐你的火车呢?后来,很多人看见了,很多人都在说,这就不是笑话而是事实了。麻雀为什么在坐火车走呢?它们离乡背井到哪里去呢?难道它们都遭遇到了像麻雀崖的麻雀一样命运么?许许多多的问题像涨潮时的潮水,吞没了我的思想。
故乡的人好像在一夜之间发觉,那多得无数的麻雀倏忽间就销声匿迹了,连影子都看不到一眼了。于是,麻雀在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中,成了一个永恒的符号。
耳边消失了麻雀的叽叽喳喳,我们感到很失落,很怅惘,难道真的像人们说的:“失去了的东西才知道珍惜。”可这时来珍惜又有什么意义呢?
过了一段时间,故乡又飞来了些比麻雀小的鸟儿。但我对它很是漠然,因为陌生,好像又不是,无端地把一些怨艾洒落于这些小鸟儿的身上。
现在的麻雀崖,遍地石砾。衰败、凋敝、荒凉、岑寂,伫立这里,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怅惘中,我想起了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
故乡的散文3
凉爽的风儿,在身旁嘻戏,那种欢快,陪伴我漫步在这片深秋的原野。刚刚有落叶飘落在肩头那一刻起,心里就没有缘由的向往着这一片多情的土地,想念这里的空旷,想念这里的干净,想念这里成熟的庄家,脱去了绿色的衣装,转而身着黄得有些土里土气的衣服时,依然温暖谦虚的笑容。离开这里有多久了,五年,十年,抑或是年少时背着书包离开后,就真的再也没有回来过。
居住在深草丛中的雀鸟,三三两两的喧嚣着,飞过来落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眨着好奇的眼睛,莫名的打量着眼前的不速之客,然后又和伙伴们叽叽喳喳的交流着一些什么,好像心里并不排斥这位与他们素昧平生的来访者,很友好的在我的身边飞起又落下,蹲下身伸出手,想抚摸那一袭柔软的羽毛,却被它们笑着闹着躲开了,飞得好高,然后又落在了不远处的庄稼地里,那里有它们的美食,有它们的伙伴,那里是它们生生世世赖以生息的家园,不忍心再去打扰,转身继续追逐暖阳。
深秋的原野,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种混合的成熟的气息。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只是安静的闭着眼睛,感受那一种气息,有淡淡的草儿和荆轲混合的芳香,有谷穗成熟的麦香,有不知名的野花枯萎后遗落的胭脂香,有瓜果成熟后沁入心脾的甜香,有大片的庄家成熟后,那种低调却足以漫卷整个秋天的粮食的清香。闭上眼,秋的味道,宛若慢慢升腾的烟雾中掩面沉思的女子,那态,那韵,那雅,那朦胧,美得如诗如画。
漫步在田间的小路上,微风拂动着尚未收割的庄稼,时而调皮的抚摸着我的衣衫,象久违的故人,热络中不忘记适时的给对方一个拥抱,暖并且温馨。大片的庄稼都成熟了,高矮相间错落有致的原地待命着,想象着不远处轰鸣着的收割机,也会很快的循序渐进到这里,心里充斥着一种不忍和不舍,一颗种子从春天的萌芽,到秋天的成熟,像一个人从年幼走向苍老,躲不开的宿命轮回。生命中有些经历与归宿,是不可逆转的,唯有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段路程,充实,无愧,是一种最淳朴真实的美好。
沿着儿时的记忆,一路走上了坐落于山坡上的果园,一切如故,高大的枝丫上依然压满了沉甸甸的果实,那果实沐浴了充实的阳光,脸色都是红彤彤的,不由得想起了儿时小伙伴的脸,也是这样红彤彤的’,想起了那些无忧无虑的岁月,想起了和小伙伴攀爬上枝头采摘水果的快乐时光,那时候,山美水美空气美,无论吃什么心里都是甜丝丝的滋味。这些年来来回回的看过了那么多的山山水水,在我的心中,依然只有这里最美最难忘。
回到故乡,是一定要爬山的。都说北方的山少,可是我的故乡却背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而且登上山顶,看到山的外面还是山,山峦俊秀巍峨,从山脚到山顶,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耐寒的树木花草,时常有很多小动物在树丛中奔跑跳跃,采摘着野果,那副不惊不扰的样子,很是可爱。虽然是深秋了,山里面依然有颜色艳丽的花朵在盛开,叫不出名字,却是从儿时的记忆里,一直绽放到现在,依然那样清新和脱俗,那样充满着对生命的执着。喜欢故乡的山,那挺拔的脊梁,像极了北方人的性格,豪迈,威严,大气磅礴的;站在山巅上,风儿在耳边不停的呢喃,声声低语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从前,那些帝王贵族在此山水间遗留下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一直璀璨到如今。
挚爱深秋,尤其挚爱故乡的深秋,那山,那水,那田园,那村庄,想起来全是温暖,走入期间,犹如投入母亲的怀抱一样,充满着无尽的爱恋,无尽的欣喜。这世间有一种暖,来自于母亲,终身不会改变;这世间有一种念,来自故乡,无论走多久多远,重新回首,仍然会牵动心中最柔软的情怀。闭上眼,很多美好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故乡,应该怎样诉说,才能够完全表达出心中这份沉甸甸的的依恋?故乡的秋啊,该怎样描摹,才能够完整刻画出你秀美的容颜。
故乡的散文4
昨夜,雨落。清晨的风变得更清寒,秋意渐浓。看着窗外的落叶,总觉得秋是个另人情殇的季节。那一年秋,外婆不堪疾病的困扰,撒手远离。在哈尔滨的东面,宾西开发区境内,有一座万寿山,山脉连绵起伏,苍松翠柏沿着山脉的走行,整齐的生长。山角下一湖碧水,一簇簇菊艳,清雅的馨香满园。这里长眠着我的外婆和母亲,青山常在,碧水常流,人却天涯永隔。亲人的远离是剥离之痛,即使多少年过去了,心口仍有鲜血在流,一种痛,入l。月圆月缺又一秋,秋来无处不生悲。
外婆如果健在的话,今年104岁。记忆中的外婆总是面带慈祥,语气温暖。外婆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是个有福气的人,能住上楼房,享了清福。外婆去世后,我才知道,原来外婆是母亲的继母。
外婆是母亲13岁时外公领回家的。外婆是个苦命女子,丈夫病逝,嫁了大女儿背景离乡,可小女儿却嫁给比她大二十岁的老师。一时间,流言蜚语不断,一气之下,外婆放下做衣服的活去工地给大家去做饭。母亲在出生时,妈妈去世,一直跟着外公。从小持家的母亲吃了不少苦,外公看到外婆是个持家的苦命女人,想让她有个家,亦能照顾母亲。
外婆没读过书,性格内敛,寡言。很少看到她发脾气,是我和哥哥的避风港。每次母亲发火,我们都会一人拽住一边外婆的衣襟躲在她的身后。母亲和外婆的感情很好,父亲无父母,又在部队,因为父亲的婶婶对生完哥哥的母亲照顾不周,母亲得了很重的风湿。外婆强行把她们母子接回家,我们从此就一直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婆虽不识字,却是持家的.好手,外公的老屋"远近闻名",当年邻里邻居都是赞不绝口的整洁舒适。
外婆是个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的人。外公对哥哥教育严格,从哥哥5岁开始,每天要写300个毛笔字,学下棋,背着外公上私塾时用的书,更有趣的是外公还让哥哥背折子戏。因为是女孩子,外婆格外疼惜,给我做布娃娃,做毽子,布口袋。小时候的我在小朋友中间很是骄傲,因为我有几个外婆做的布娃娃。渐渐地外婆发现了我对做饭很感兴趣,大家包饺子,我会一边哼着"洪湖水浪打浪",一边有模有样地学着擀皮,包着没样儿的饺子。从我8岁开始,外婆开始正式教我做饭,煮粥,蒸馒头,烙饼,包包子,饺子,炖鸡,炖鱼,炒菜等等,到了16岁,我基本上把外婆的家常本领学会了,过年过节可以露两手。
外婆是个老守旧的女人。生活好了,母亲给外婆添置了好多新衣,外婆都整齐的叠好,放在箱底。春夏秋冬都穿盘襟的衣服,而且只穿白色和藏青色。看着外婆把一侧针线定在木板上,不停的左右旋针,打着盘扣,每次都会忍不住去说:"外婆,你看看我的扣子多漂亮,用这个。""宝贝你不懂,这是俺娘的绝活,外婆到现在还没学精呢。"后来才知道外婆一直用这种方式想念自己的母亲。
上小学时,外公去世了。外婆跟着我们住上了楼房,我长大了,外婆却老了。我和外婆一直住在一个房间里,我很多生活习惯都来源于外婆。自从住上楼房,外婆更沉默了。每天站在窗口,望着我们放学回家的路口,一站就是一个下午。16岁以后,都是父亲买菜,外婆准备前期工作,放学到家,我来炒菜。我们是生活"铁三角",外婆会很好的调整我们的伙食,每天的主食都不同。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外婆喜欢说梦话,只是她叨的事我都听不懂。后来我和母亲说了,母亲只说小姨的去世让外婆伤心了。母亲可能不愿意我们知道外婆是她继母,她自己艰辛万苦找到了远在山东的大姨,并接她来看外婆。那一天,很少落泪的外婆抱着大姨哭得很厉害。送走大姨,外婆开始变得比以前话多了些,时不时的还会哼着那首我还是听不懂的小调。
年逾古稀的外婆变得可爱了,每次我洗衣服,她都会偷偷地把她的衣服塞到我衣服的下面泡在洗衣盆里。每天晚上泡脚时,我会帮她把厚茧去去,每隔一段时间给她剪指甲,她都会不好意思的笑,还会不停地说:"从未想过会得孙女的"记"。"外婆会给我10元钱,让我去买很多东西,在她的记忆里,消费水平一直没变。每次都是把自己的零花钱垫光了,再去向母亲要。看着外婆花白稀疏的头发,越来越弯驼的脊背,我的心会痛,会害怕,这么老的外婆有一天会不会离开。因为外婆,我一直没住校,是学校唯一的一个"走读生"。
外婆从59岁查出胃病,她一直坚持着。后来我学了医,看着日渐消瘦的外婆知道是不可能治愈了的”胃癌"。但外婆用她良好的心态一直坚持到81岁,而且一直生活自理。只是到了最后一个月,才不进厨房,每天还指导我做饭。外婆弥留之际,昏迷的外婆不停地叫着母亲的名字,最后的一个夜晚,她又哼着那首小调,我问母亲那是什么歌,母亲说不是歌,是外婆村子里的人们编的,想念亲人,唱故乡的月亮的小曲,用的当地的土音。第二天清晨,外婆安详地走了,我和哥哥痛哭不止,我和外婆从未分开过,一下子我变得不知所措。外婆的音容笑貌久久地在我眼前,不肯散去。
小时候,每天晚上外婆会和我一起数星星,一直到我入睡。每次在有月亮的夜,外婆都会叨,说潍坊的月亮好大好圆。长大后,才知道,外婆从逃荒出来,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故乡的人和故乡的老屋还有故乡的月成了她心中唯一的执念。当我真正懂得了亲人于我,团圆于我有多重要的时候,外婆却离我而去。总是念着她的慈祥,她做的一口好吃的饭菜,恋着那个在外婆讲的永远不变的潍坊的月亮。
昨夜,雨又落。秋意更浓,佳节更近,我的心随着那风,也沾染着丝丝的寒冷。9月8日,外婆的忌日,正巧赶上今年的中秋节。从小听着外婆哼着小调,在外婆怀里长大的我,又在这个秋天心痛不己。不知道,再过多久,这痛会减少,或许,它将一直伴着我,成为我抹不去的印记。下一世轮回,我会带着它去重扑您的怀抱,再去聆听您的故乡的明月。
一首歌唤起了一段记忆,一段文字书写着那遥远的眷恋。望着夜空中圆圆的明月,我在想您,您一定也会惦念着我和您故乡的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故乡是永恒不变的岁月,是我们内心亘古不变的情感,月是故乡明,想念着您,那念随着风飘去你的故乡去看那轮又大又圆的明月。
故乡的散文5
西北的城隅,流淌着一条小河,河面流水潺潺,岸边翠柳依依。傍晚的时候,我常常携了妻子,牵着女儿,踩着散落在石板道上的艳丽夕阳,任柳丝拂过脸庞,漫步向远方。
许是对小河怀有更深厚的情感吧?每当徜徉在这条小道上,置身于这份少有的宁静中,我常常会放慢脚步,与妻子女儿拉开一段距离,一个人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河水,眺望着对岸郁郁葱葱的湿地,倾听远处传来的虫鸣蛙鼓。有时,也独自踱到水边,蹲下身来,捧一捧清凉的河水,举到眼前,再任其从指缝间沥沥流落,看着河面被击起的层层波纹,我的心中也会荡起片片涟漪
有一次,妻子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又在想念家乡的那条小河了吧?
这句话,一下子拨动了我失落的心弦,发出一串串酸楚的音符。而一旁的女儿正叠了几只小纸船,放在河面上,转过小脸对我说:爸爸,爸爸,你可以坐着我的小船回家了。
哦
看着那几只悠悠远去的小纸船,我的眼眶湿润了,心,也跟着湿润了何止今天?又何止此时?我曾无数次地用这绵绵的乡愁叠起这样的一只只小船,企图载着我的思念,与河水顺流而下,绕过绵绵群山,穿过重重迷雾,驶入我故乡的河湾,驶回我远去的童年
我无法忘记家乡前面那条清澈的河湾,河湾旁边那丛深的蒿草甸,更无法忘记生活在河湾旁边的村人们,还有村人们讲述的关于河湾的那些美丽传
家乡的小河,由后山里几条帘子一样的小溪汇聚而成,汨汨地绕过断崖脚边,流经村口的河床,涌入村前的河湾。童年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她还有另外的一个名字,是识字以后,才知道小河的名字居然标注在地图上,虽然不长,却弯曲迂回,如妇人做针线遗下的一根线头儿。不过,村人们谁也不肯遵从书本上的那个称谓,认为那是官家的名称,并不代表自己和祖先们的意愿,而一直称她为仙女河。
为什么称它仙女河呢?这里边还有一段祖先们传下来的故事:远古的时候,这里只有草木繁生的山岭洼地,并没有什么河流,只是有一天,天宫的仙女们下凡观赏人间美景,云游至此。恰逢骄阳似火,酷暑难当,仙女们个个颜面汗浸,粉脂斑驳,欲寻个湖泊沐浴,结果寻遍附近也没有结果。其中一个美貌仙女急中生智,飞上断崖,将手中的绢带一扬,飘落到草地上,瞬间就变成了一条河流,流淌出清凉凉的河水。仙女们饮水解渴,沐浴畅游,直到消暑之后才去别处游赏。后来,人们就将这条河定名为仙女河,一辈一辈传续至今。
听着这个古老的传说,如在听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谁也不去轻信它,而从老人讲述的表情里,我们又不难看出那是一棵怎样虔诚的心啊!是怎样的一种自豪啊!无不是在叹服和景仰仙女们的点化神功,又在庆幸自己有生能陪伴这条神来之河!为了河水的洁净,与这个故事很老很老的,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不准往河水里泼脏水,丢脏东西,就连小孩子撒尿也不许,否则,脏污了河水,会激怒仙女,触犯天条,要遭受报应的。村里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都在一心恪守着。
清晨,我们带着未散的梦境,揉着惺忪的睡眼,隔窗望去,眼前偌大的河湾里,清澈透碧,波平如镜。东山巅染着灿烂朝霞,清清楚楚地倒映在河中央,水,一下就被山染绿了,山,也一下就被水润活了。那时候,我们望着眼前的这幅景象,常常会生出很多遐想:是山跳入了河中,水才绿了?不是,是水罩住了山,山才活了。大人们这样打趣地回答。偶有一只小船远远划来,山立刻被剪刀似的裁成了一段段的碎片,缓缓浮游向岸边,小船驶远,那悠悠的河水又将山在欲合欲断中缝合完整,经这一剪一合,我们的梦也就醒了。
每天,我们如泥鳅一般从大人的腿缝间钻出,一路奔跑过那条踩压瓷实的田埂,一头扎进清凉凉的河水里。村里的孩子一般长到五、六岁时,就由大人领着,先是在浅滩练游水,逐渐由浅入深,之后再练潜水。等我们的身子晒得黑黝黝的,水性也就可以让大人放心了,所以我们都会水,而且水性并非一般能比。做个旱鸭子,是要被同伴耻笑和歧视的,就连大人们也要把这当作一件稀奇事,挂在嘴边上传来说去。伙伴们相聚一起,时常会互不服气地争吵一番,而唯一平息的办法就是大家一同憋足了气,一个猛子扎进水下,忽然间,河面上就没了一丝的动静,过了好半天,说不定谁在河中央的哪里钻出个小脑瓜,两手在头上捋一把,扭头寻找着同伴,自豪地向对方招着手笑。
河湾的旁边,是一片平展开阔的湿地,我们习惯称它蒿草甸。每年春初,听到河湾里喀嚓喀嚓跑过冰排,河水开始漫延出来,将小草和野蒿滋润出绿色。随后是燕子飞回来了,小鸟兴奋地叫起来了,在虫儿的歌唱声中,蒿草一天一天地长高,葱翠茂密,人没走进去没几步,就淹没在那绿帐之中了。我们在水里玩腻了,就钻进蒿草里,或在矮浅处扑蜻蜓,逮蝈蝈,或在丛深处捉迷藏,抓蛇头,玩得热闹喧天,酣畅淋漓。直到日傍西山,家家房顶炊烟袅袅,似在招呼我们回家喽吃饭喽,我们才感觉到肚子已是瘪瘪的,个个水鸭子一般回到村里。
小河是富有而无私的,水里的鱼虾似乎永远也打不完捞不尽。农闲的时候,村人们三两个搭成一伙,带上鱼具,驾着小船,在碧波之中荡来漾去。驾船的,抛网的,摘网的,忙个不停。小船在欢快的笑声中驶到岸边,卸下来的有鲤鱼、黏鱼、鲫鱼、泥鳅红艳的、黄绿的、青黑的,品种繁多,颜色搀杂。而人们只将大鱼装在柳筐里,担回家去,小一点的却要撒回河里,因为在每个人心里,还有一条规矩不能违,要想靠这条河养活,做事就不能绝尽。
那些夏末秋初的日子里,是收虾的最佳时机。晚饭后的空闲,人们不肯歇息,手持网竿沿着浅水滩的草稞趟过一段,便是沉甸甸的半网虾,棵棵硕大肥实,活蹦乱跳的。女人们连夜用清水洗了,放在铁锅里煮熟,第二天一早,院子里铺开一张席,将炒熟的虾凉晒在上面,站在村后的断崖上放眼望去,家家的院子里红彤彤一片,衬托着满园的’葱翠,如忽然盛开的一畦畦芍药花。晒干以后收起,转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炒上一盘添在餐桌上,为清苦的日子点缀出丰盛。
还有那夏日的傍晚,劳作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习惯地踩过田埂,来到河边的古柳下乘凉。古柳被几经漫延的河水冲刷,裸露出一条条苍虬的根脉,人们坐上面,望着眼前的河水和远处的青山,津津有味地谈古论今。夕阳撒在河面上,偶有轻风吹过,整个河面顷刻间波光潋滟,光彩绚丽,如一条巨大的鲤鱼身。茂密丛深的蒿草里虫鸣蛙鼓,此起彼伏,清脆悦耳。如此欢歌尽舞,如此激情高涨,难道这些另类生灵们在为疲惫的人们举办一场音乐盛会吗?在这不知不觉中,一身的疲劳消散了
家乡的那条小河,你日夜不息地流向远方,带走带走的是艰辛的岁月,留下的却是一路欢歌。是你用丰富甘甜的乳汁养育了村里的祖祖辈辈,是你用柔软宽阔的臂膀温暖了我们一代又一代,难道你真的具有通晓人心的灵性,一无返故地守侯在故乡的土地上,在接受爱心庇护的同时,又将自己的一切默默奉献给这些淳朴善良的人们!
家乡的那条小河,我童年的时光都撒在你的怀抱里了。流走了,一去不复返了。而有多少和我一样由你哺育成人的儿女们,为了生计、为了事业,远走天涯,漂泊他乡,有心却又不能再回到你的身边,守护你,陪伴你,安慰你
女儿的那几只小纸船该游出很远了吧?但愿它们一路顺畅,一直向前,驶入我家乡的河湾,因为它们载满了我的思念。
远处朦胧了,河水朦胧了,在那汨汨的水流声中,我似乎听到了家乡的小河在低低地呼唤:归来吧,我的儿女们
故乡的散文6
这是我儿时故乡小院最通俗的一幅生活场景,如今,它经常涌如今我的梦里,美好的令我沉醉,无法自拔。即便梦醒神归,怀念的心弦依旧被牵动着,让我心驰神往之。有时,站在高楼里极目了望,眼里看见的是城市的多彩华丽,脑里跃入的倒是小院的清爽朴实,令我留心回味。岁月静静的流淌,我越来越怀念少时在故乡小院生活的时光,怀念那份朴实和纯粹。
因为机缘偶合,卒业后我来到乌海电业局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活。虽说回到了内蒙古,然则赤峰在东,乌海在西,长度跨越千里,我依旧是那个远离故乡的游子。有句歌词唱作:到不了的处所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处所叫做故乡。从19岁开端,为了妄图,为了前程,我便背离了故乡,远离了小院,从此近十年的时光里,我只能经常的在远方与故乡遥望,与小院遥望,我知道它一贯在原地等我,而我只能遗憾与愧疚,回不去。
我的故乡是美丽的赤峰翁牛特旗梧桐花镇,我家的小院便坐落在个中的一隅,于岁月更迭中,安静安详着。19岁以前,我所有的成长故事都缘于那片热土和那个小院,那边曾生活着我至亲的人以及后来的我。
小院淡雅朴实,孕育了我们一家生活的所有故事。
春季里,当院里树木泛新芽,绿意朦朦,柳絮洒满地时,我的父亲便在院中开端补缀汽车,为出车做好预备。我的分娩队长爷爷也早已按捺不住,忙劳碌碌为春耕预备对象、种子。生活的源泉便在这春天的小院里开端了奔驰不息。
“安静湛蓝的天空,淡淡白云与之相依,老房子屋檐上的白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已开端慢慢熔化,散落的水滴嘀嗒嘀嗒敲在水泥台阶儿上,声声清脆悦耳,也敲在了我心上。房顶上袅袅的炊烟,悠悠的飘向天空,逐渐地,似乎似乎能带走人的思路。我鹄立在小院儿中间,看见远处起伏的山脉,它不高耸也不伟岸,披着白衣逐渐卧立,模糊着星星点点的绿,美丽又亲切。饱饮了雪后沁人肺腑的空气,双脚还未踏入屋门,另一股诱人的喷喷鼻气已迎面扑来,本来,妈妈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出锅了……..
大年夜大年夜学四年,研究生三年,我在天府之国,美丽的成都度过了我最美好的芳华年光时光。我生活在了多彩繁华的大年夜大年夜城市,步入了更高的平台,获得了更高的学历,熟悉了很多才干横溢,来自四面八方的同伙,我开了眼界。我是知足的,知足于本身的赓续晋升,我却也是悲哀的,悲哀于那份强烈的孤单,独身单身在外埠肄业的悲凉老是在夜深人静时向我袭来,我惦念我家可爱的小院,惦念院里生活着的亲人。过往的回想像彭湃的洪水,直倾泻到我的心上。我想起我与母亲大年夜大年夜手牵小手,在院里种下苹果树,合营浇水,合营培养的美好;我想起夏季午睡醒来时,爸爸为我摘来可口柿子的温情;我想起我与姐姐形影不离的高低学,在院里一路跳皮筋、踢口袋的快活…….想着想着,泪水已在黑夜打湿枕巾。那时,我深深领会到了什么是思乡情切,什么是思家肉痛,当我分开故土,远离小院,才创造那份雕刻在骨子里的对其深深的眷恋。我的小院,是我对亲情的依附;我的小院,是我对故土的`情怀。
秋季里,金黄的树叶随风飘摇,逐渐落下,似乎似乎在给小院里满眼的秋收伴舞,庆贺劳动之美,收成之乐。苹果、李子在这时熟的方才好,红的最娇艳。秋叶的黄,喷喷鼻果的红,为小院增长了一份缤纷多彩,我家的小院就如许在秋季里诗意着。
冬季里,小院经常被白雪覆盖,美的纯粹无暇。炊烟悠然飘向天空,明示着一种暖和的气味。炉火很旺,家里很暖,父亲母亲一锅一锅的蒸着我们都爱吃的粘豆包、年糕,爷爷点着卤水豆腐,一家人早早为过年预备着。家人团聚的喜悦就如许在冬季的小院里漫溢着。
岁岁年年,年年纪岁,我们一家在这小院里繁衍生息着,尽力生活着。而我也赓续的成长,获取着新常识,慢慢懂获得外面世界的美丽与出色,逐渐的,小院带给我的幸福与快活已无法知足我对外面多彩世界的神往,一门心思要走出去,走向更大年夜大年夜的人生舞台。于是,借助高考,经由过程苦读,我成功走出了故乡,分开了赐与我一切的小院和亲人,逐渐的,我与他们越来越远……
家里几经变故,父母也跟着哥哥进城生活,故乡的小院便空了,它变成了孤单的守望。然则,我们谁都不曾遗忘小院,往往团聚的时刻,一家人聊的最多的照样生活在小院里的故事。那边有我们兄妹几个快活的童年,父母斗争的岁月,一家人联络齐心专心共度难关的辛酸以及喜悦。对于故乡的小院,家人和我拥有同样深的眷恋,因为,我们的根深深扎在了那边,永远不会改变。
故乡的散文7
我喜欢用“清静”这个词来形容故乡的秋天。
整个山林,就是空气,都静极了,只剩下溪流的声音。在人们看来,大概流水的声音都一样,我是不赞同的。夏天和秋天的溪流就是不一样。夏天是“哗哗”,秋天是“淙淙”。“哗哗”的声音,流着夏天的气息,“淙淙”的水声,才是秋天的韵致。
秋天的水特别得静,像个睡熟的婴儿。她睡着了,躺在摇篮里,在清幽的山间,安然地流淌。突然,溪流下了个小滩,于是有了“淙淙”的声音,那是婴儿鼻孔呼出的.气韵。
溪流都不大,一路潺潺而行。每到一个山谷,就有一条小溪汇入,等到了家门前,几条还算可观的支流汇在了一起,小溪也就煞是那么回事了。
村头有座石桥,桥下是潺潺流水。由于长年的冲刷,桥墩附近形成了一个水深及人的小潭,那是姑娘们平时洗衣裳的地方。深秋时节,山静水清,一个人在桥上放眼望去,小潭淡显天蓝,清澈见底。
水潭四周,溪水渐浅了些。伙伴们常在这游玩嬉水,两个脚丫把水底的鹅卵石,磨得细圆发亮。鹅卵石的形态各异,有圆有方,颜色也颇为丰富。有红的,也有青的;有紫绿交叉的,也有白黑相连的,煞是好看。在明白了什么是化石的岁月里,伙伴们开始疯狂地爱上了这些椭圆形的器物,一个个乐此不疲地往返于水面和潭底之间,直至把脸憋得通红。天渐晚了,伙伴们依依不舍地上了岸,心里遥想着天边那个名叫三叶虫的梦。
溪流“淙淙”作响,偶尔有个姑娘来洗衣裳。
春竹编织的背篓在腰间晃动。到了溪边,小姑娘把裤脚往上一卷,便下了水。清脆的捶打声开始在桥下回荡。淡淡的微波惊起了潭底的小鱼。鱼儿熟悉地在姑娘身边转上几圈,接着在脚丫上吻上几吻,便又游向了深处。水潭往下,一条支流汇入了小溪,两溪之间是一片玉米地。地角有古木一棵,树大而中空,两人不能合抱。
古树缓缓向上,中途猛的却向外伸去,直至河心。这一奇特的姿势,无疑为伙伴们嬉水提供了便利。盛夏时节,伙伴们三五成群,沿树干而上,到了河心,便一哄而下,那四溅的水花,让我们好不惬意!有时,有些伙伴初次上阵,心一急,眼一闭,就从树干上飞身而下。结果,火候没把握住,“啊”一声,踩到了前一个伙伴脑袋上。水面上一阵惊慌,两人相继浮出水面,似乎要动起手来,但不久,那“咚咚”的水声便又弥漫开来。
等到了深秋,这份景致就难得一见了。那被伙伴们的身体磨得已没了外皮的树干,依稀记载着它盛夏时的喧闹。几片从古树上飘落的秋叶像舞倦的蝴蝶,安静地躺在了水面上,但它没有顺流而下,而是有几分留恋,在两溪交汇的河心徘徊起来。
在某个雪夜滞留异乡的时候,我突然记起故乡的溪流,就这样生出冰雪融化的春意来。
故乡的散文8
梦回故乡_经典散文
有好多年,我在一条路上行走,有时走得从容,有时走得小心,有时走得匆忙,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脚印,却什么也没留下,我就觉得,在这大千世界,一个人是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一个人到底能有多大作为,看个人的能量看个人的造化看个人的积累,于是,回忆就成了一种消遣,一种百无聊赖的寄托。当那些无聊的日子从手边溜走的时候,小时候的往事就浮上心头,我就回到了我的故乡,看山上的树数山上的草,听旁边的河水流过想老人们摆起的故事,醒来却是个梦。
为什么人所做的梦与故乡总是勾连在一起呢,为什么童年的欢笑与痛苦常伴我左右呢。我找不到答案,但故乡的梦依然从我的脑子里挥散不去,我醒来才知道,这不是梦,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无非是故乡成了这些梦的外衣,故乡成了一种梦的氛围。
就象山中的雾气,我不需要去理解雾如何云起云飞,雾同样存在着,而且给山中人一中依赖,没有了这些雾,山中人就觉得缺少了什么,这一年的生活就没有什么滋味。故乡的事就如同那故乡的包谷酿出来的酒,你不去喝它,它也会醉到你的心里来。我听惯了故乡润物细无声的溪流声,我习惯了故乡夏天说来就来的暴雨,我不用问也知道是有些故事只有是故乡人才摆得出来的掌故,我看得见故乡的绿色正向我招手,我的心里就跟故乡的小溪一样的滋润,尽管当梦一醒,就不知道这梦是真是幻,反正就像家门前的小河流进故乡的山肚子里去了。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故乡阴河遍地,河在地底下是贯通的,就像我现在做的梦,梦里出现的是今天的人今天的事,但实际上与我故乡的人和故乡的事是分不开的,有好多的心境就被故乡的人故乡的境占据了。于是,我就想,故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的思绪的闸门也就是在此时被打开了,故乡的事故乡的人就这样一件一件的跳入我的眼帘进入我的脑海,让我不由自主地随着故乡的山水人物一起鲜活地跳动。
梦里回到故乡,最熟悉的还是故乡的人。我最熟悉的是我的父亲,父亲就像是故乡的写照,那么勤劳那么不屈那么忠厚那么善良那么可爱那么让人想念。有时候,我就觉得父亲的存在就使故乡鲜活多了,故乡就有了激动就有了生命,故乡就在前进。有时候,又觉得故乡是不是因为父亲的存在而延误了故乡的成长,因为父亲的存在使故乡就满足于父亲一样的现状,虽然有所追求却又走不得太远。但我觉得故乡就像父亲一样到现在依然长青,故乡本来一片穷困的土地在父亲一样的人们的呵护下变得郁郁葱葱,就连我这个在这片儿玩戏耍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异乡人,回去后已经有点认不出故乡了。本来故乡是平淡的’,也没有什么值得记下来的理由,但我居然就被父亲的热情与父亲平淡无奇的故事所感化了,就写下了后来的文字。
其实,故乡的氤氲不仅在于父亲,还因为故乡有着许许多多活灵活现的人和物,故乡的人就是一本书,故乡的物就是一个出版社,有很多生生不息的大戏和小戏就在这个舞台上演出,有的生命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有的故事就是这个时代的绝唱,哑巴公然就与活生的姑娘联姻,而且发生得非常自然,就连我这个与之相濡以沫的生灵都不怀疑它的合理性,生产队长为什么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乌嘘呐喊呢,那就是那个时代存在的理由。
有的日子当时是很激动的,而后来其实是很平淡的,就像那个电影,电影就是大山里的一张邮票,因为它的存在就沟通了山里和外面,就缩短了城市和乡间的距离。而有的生活确实是外人想象不到的,那些煤匠就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生活,但他们却生活得很富有,比旧社会时代的暗无天日的生活得好多了,除了瓦斯爆炸的日子,他们的妻儿苦女哭丧的激情得到释放,但他们却体会不到,因为他们走得那样从容,生活原来却是这样的简单,这些也是耐人寻味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些梦流水一般的纷至沓来,其实答案是唯一的,这是一种选择,一种无法拒绝的选择,因为长时间在乡间里耳濡目染,生活也成了一日三餐,当你又与另一个地方接轨的时候,原来的生活就像一张网一样罩着你。所以,当豆沙关的悬崖像张薄纸一样捅开了中原与云南文化的关系,当五尺道上的蹄声叩开了亘古不变的永恒,你就知道,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乡的人都逃不开对故乡的眷念。也就是这个原因,这块没有五尺道的蹄印像印章一样抚摸过的土地却会活得那么从容,居然就成了k人藏踪的地方,就成了中原赤子流落异乡最后的领地,居然就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就像那所有的家乡人一样,也许,你可以记住许多地方,也可以忘记许多地方,但有一个地方你是永远忘不了的,那就是生你养育你的土地,因为,你的根就在那里。
故乡的散文9
前几天,回老家吃侄孙娃生日酒。以往逢年过节回家祭祖扫墓,只到后岗遗地里,来去匆匆。多年没到村里去,正好趁此机会走走看看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以偿夙愿。
进村后,几经绕弯,找到堂哥院子,在树荫处停下车。堂哥迎进客厅,里面已座满五六桌吃酒席的人,一大半是陌生面孔。六十七岁以上的近门和邻居,凭着依稀印象,还能叫得上称谓,都已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垂垂老矣。大家互相虚寒问暖,有一两个远门老哥闪着混浊的泪花说,这次见面,以后可能就见不着面了,说得自己心里也酸酸的。
简单用过餐后,在大侄儿陪同下,先到村里转转看看。本家二三十户,世代聚族而居,住在村北头。现在年轻人大都外出谋生,只剩下老弱病残守候着家园。村里二层平屋、瓦房和一两座土坯房杂陈,一家一户宅院较大,相离较远。房屋四周树木茂密,遮天蔽日。几户人家,大门常年铁将军把守,院墙半圮,院内长满大半人深的树苗和野蒿。
小时候居住的三间土坯房,早已荡然无存。老宅基上,是远门建起的二层楼房。村北边的大水沟,干涸无水,变窄变浅,长满树苗和野草。村东北角的大堰塘,也已填平,种上蔬菜和花生,只剩下最东边的小干坑。只有塘南边现存的竹园和一棵老连树,见过我小时候,在堰塘洗澡,洗衣,摘菱角,捞猪草,逮鱼,摘藕叶身影。村中间东边的老井已填,成为宅院。乡亲们吃水用水,靠打几十米深的机井抽水。睹物思旧,感慨万千,一种沧海桑田般的感情涌上心头。
出村,沿着新修的U型渠和铺的碎石路北行,路东原来的大宽沟,同样干崩崩的,长满灌木杂草,靠沟边母亲的自留地菜园,也变成耕地,眼前闪现母亲当年辛勤操劳样子。路西边生产队的新打谷场,已成一片庄稼,社员们顶着烈日,戴着草帽,搭着毛巾,拿着桑叉,挥汗如雨地打麦扬场的情景,晃若昨天。路边几棵的穿天杨,热风中,绿叶发出哗哗响声,枝头几只花喜鹊喳喳叫着,似欢迎故人的归来。沟坎上,一丛丛,一窝窝白色莲篷状野胡萝卜花,开得蓬勃旺盛。花丛中,蝴蝶们飞来飞去,追寻着逝去的春天,犹如我此刻归来寻找旧时的时光。
从田地中间,沿抬水渠向河边东行。原来宽大的土渠,现在也被改造为窄小的U型渠。渠埂渠坡变成地和路,种上庄稼,和长着艾蒿野草。渠道两边当年的田地里,割麦,插稻,掰包谷,摘绿豆,挖红薯,送土家肥,留下过我小时候的辛勤汗水。来到东排子河边,原来河滩一大片柳树林,都已变成耕地,只有两头绿杨成林。既是原来芳草萋萋的河坡,现在也都种了庄稼。河水静静地流淌,泛着涟漪,不再清澈见底。水里不见了成群结队的青黑色小鱼,自由自在地来回游动。水中也不见浮萍红花和蜻蜓们徘徊的身影。河水失去当年清冽甘甜味儿。当年夏季的小河,两岸绿柳茂盛,水草丰美,使碧绿、明亮、清澈的小河,显得窄小。如今,既是盛夏,也显得空旷,甚至有点荒凉。这条承载了我小时候多少欢乐和幸福的小河,早已变了模样。
站在渠首远眺,一个个村庄掩隐在夏季的青纱帐和浓荫里。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都是不到膝盖高的玉米苗,在中午的烈日下,绿叶半卷,热风中,泛着碧辉银光。近处几行看起来茁壮的芝麻苗,耷拉着嫩尖和绿叶。赤日炎炎,热浪滚滚。田地龟裂,庄稼干旱。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远水难解近渴。眼前的蓝瓦抽水机房,却不见电杆电线。绿色田野上,纵横交错的灰白色的笔直U型渠,干崩崩的`,此刻分外剌眼。几千年来,中国多少人渴望能实现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如今看来,还是一个一时半会难以企及的梦想。
少年时代,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朦胧的憧憬,外出求学。渴望有一天学有所成,造福桑梓,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多少年过去了,梦想还是梦想。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创伤归来,寻找旧梦和慰藉与力量,心里不胜愧疚和仓皇。先人们的期望和乡亲们的叮嘱,似乎还在耳边回响。西方遥远的地平线上,透过迷茫的云雾,闪烁出几缕绚丽的霞光…….
故乡的散文10
秋冬时节,回到家乡。远远就可以看到那一座座金黄色小山似的稻草垛。这时,那种亲切、温馨的情愫,就在我的心里滋长着。啊,家乡的稻草垛!正是你,曾经陪伴着我和伙伴们度过快乐、难忘的童年时光呀!
稻草垛堆成的时候,就是我们孩童时最快乐的日子。每天邀约好三五个小伙伴,早早吃过晚饭后,等不及夜幕的降临,就来到稻草垛里,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经常玩的有:捉迷藏、摸营、过家家…… 其中,百玩不厌的要数捉迷藏了。我们的游戏规则是:由一个人悄悄地藏在一个稻草垛的某处,喊一声“藏好了”后,另外几个就开始搜寻。直到被捉到为输,再另换人藏。如若找寻的一方,寻不到人,认输后,藏的一方就胜出了。我常常是藏方的赢家,因为我总是选一个令伙伴们意想不到的地方躲藏。也因为这个,那个夜晚,我让伙伴们和父母,寻找了整整一夜,着实令父母担心了一宿。
那是一个繁星满天的冬夜,虽没有月亮,但地上的景物也依稀可辨。寒风呼啸,也丝豪不影响我们玩游戏的兴趣。吃过晚饭,我和几个伙伴又来到村前晒场旁的稻草垛,玩起捉迷藏来。轮到我躲藏时,我选择了一个高高的稻草垛,悄悄地爬上去,掏了一个窝躺下,然后再把稻草盖在上面伪装好。躺在稻草窝里,那温暖的稻草特有的气息,令我既舒服又有安全感。我放心地躺着,偷笑下面几个伙伴像无头苍蝇似的,四处乱搜瞎摸。大概是由于疲劳,我竟然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当我醒来后,推开身上热烘烘的稻草。太阳已高挂在村东的树梢上。回到家里,父母很生气,虽不挨揍,但是,也免不了一顿严厉的责骂。
如今,我和小侄子谈起童年捉迷藏的.往事。他似乎不感兴趣,他用鄙夷的口吻说:“小叔你真老土,现在谁还玩这些。QQ游戏里什么花样没有呢?”我却无言以对了,想想侄儿说的也是。都什么年代了,侄儿这代人有他们感兴趣的事儿和特色的玩法。但不知怎么的。总觉得心里翻涌着一股别样的滋味:说不清是高兴还是伤感。
故乡的散文11
我的故乡
那个不大点小山庄
地图上找不到的名字
一场雨就会没了你的影子
故乡的小街
长在河滩上
飘摇的像一条鱼
草檐秸淡
披着黝黑的尘土
老柳未摇
炊烟已经走远
没有油渍的辘轳井
唱着古老的歌谣
驴半睁着眼
拉着石滚子
昏暗的碾房
磨不出半斗粮
呻吟埋在墙旮旯
谁的`泥脚踱了一夜
门板抬走的是活生生的
抬回的却是冰冷的游魂
窗纸润开
却没有人露出脸来
谁在哭
是邻家弟弟
土花脸流下的露珠
穷呀上不起学
越爱越吵架
狗叫就是唱戏
只会扶犁杖的老人
一会儿闷头抽烟
一会儿望着窗外
梁上的燕子
传来了晴好的消息
天亮时雨停了
风却仍在枝头
鸡啼就是报晓的钟
左手一只柳笛
右手一枝喇叭花
木门吱吱呀呀
檐下滴滴嗒嗒
扫完落叶好收秋
每一阵风
把白色的炊烟吹得
袅袅升腾
多少年后
我用木棍划出一条小河
麻绳一样
因故乡打了个死结
如今老屋已经坍塌
炊烟已经远去
影子已经支离破碎
当我站在异乡的风中
故乡像记忆里的窗纸
一到秋天就开始崩裂
震痛了我的胸膛
浑身不住地颤抖
故乡的散文12
这次回到家乡,这次草原之行,让我最难忘的是草原的蓝天和白云,草原的青山和绿草,草原的牛羊和骏马,草原的歌声和落日……草原的一切都在我梦里绕。
――若雨非尘
【草原恋】
终于出发了,带着梦想与期盼,带着向往与情怀,不受世俗的牵绊,没有尘事的纷扰,只背一个行囊,只带一部相机,拂去一身尘埃,踏上了呼伦贝尔草原,赴约那梦的天堂。
三年过去了,我终于完成了自己一个人的旅行,一直梦想去一个远离人群的城市之外,远离喧嚣的浮华的梦中天堂,这次都实现了。说真的,虽然我是从小生长在内蒙古,生长在草原上,可惜从没有真正的去过呼伦贝尔大草原。曾经梦想着和你在最美的岁月里,沿着梦的足迹,去我的家乡,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那白云轻轻的飘……
这也是我第一次没有你的远行,我站在没有你的草原看孤独的风景,很美丽,却少了你。双脚踩在柔软的草坪上,风轻轻的跳动着,吹动着发丝,清凉拂过脸庞,灿烂的夏日阳光下,天空清透湛蓝,没有一丝尘埃,到处是一片片如同天上朵朵白云一样的羊群,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竟然有些莫名的忧伤。泪水滑过眼角,化作露珠在草中打转。手里捧着那束油菜花,仔细端详着,一潋柔波,倦了尘心。
风低低的吹过,落入静柔的心堤。阵阵花草味飘满了整个草原,走过去和蒙古牧民们跳几下蒙古舞,浑身上下都沾染上草原的风情,感觉忽然放松多了。也许是在喧哗的都市中生活的太久太久,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尘事所纠缠,爱情,工作,生活等等,都让人变的疲惫不堪。到了这里,没有压力,没有锁事,没有人与人的尔虞我诈,更没有那么多楼房,没有那么多车辆天天塞车,没有空气的污染,没有夏日的炎热,有的只是草原的辽阔,野草的芳香,琴声的悠扬,帐篷前是绿草,帐篷后是青山,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在牛羊成群的环绕下,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世俗的一切,此刻的我,多希望时光可以定格,让我永远置身这美丽的天堂。
没有涟漪,只有安静。一尘不染的蓝天白云下,抛开红尘纷扰,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那绵绵的白云,好似我对你深深的思念。绿色的海洋,碧染无边。那太阳散落的光辉,温暖着我的心灵,皮肤,如同倾泻指间的流沙。这样的景,美的让人心碎,让人陶醉。
牵着马的缰绳,心里还是有点害怕。毕竟还是小时候骑过几次。不过,一会就就感觉胆子大了起来。开始收紧马绳,在矫健的骏马背上,热烈地奔跑起来,浪涛一般的草原上飞驰。风儿轻轻拂过衣袂,花儿纷纷扬扬飘洒,悠扬的牧歌,挥动着长鞭,任四面来风,张扬我最原始的真性情,穿过忧伤的恬静和安祥,感受大自然纯净的气息,我仿佛进入一个童话的世界,迎着风,自由驰骋,放飞心灵,一切尘世纷扰,与我无关。
乳白色的帐篷,浓浓的炊烟被草原的风瞬间吹散。主人以最隆重的礼仪欢迎远方的客人,盛满全羊的第一盘菜出现在我们面前,还有香浓的奶茶。我们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放开心扉,开怀畅饮。许多时候,感动不是因为激情和浪漫,而是来自这谁也无法诉说完整的平淡与真诚,感受着一种平淡而温馨的情怀。这是在闹市中无法体验到的,也是无法得到的温情。我想,那香喷喷的奶茶,热腾腾的手抓肉,醇香的奶酒,将是我终生难忘的美食!
日暮西沉,霞彩依旧,无数的花瓣轻轻摇曳,积攒着彩虹般的梦,承载着我的思念。闭眼,草色青青,风撩动着睫毛,悠扬的马头琴响起来,姑娘、小伙子们穿着精美的蒙古袍,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蒙古包外的篝火已经慢慢燃起。夜幕微微,我心悠悠,轻轻歌旋,静静心听。一阵清风拂过我的年华,我的心,一声轻微的叹息流动在心底,眼前,浮现出你的笑脸,你的前方我无力相随,而我的旅途你无法同游。我知道,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途。此时,我躺在没有你的夜里,看孤独的风景,很美丽却少了你。我们曾许下最美的’誓言,陪你一起看草原,而现在我一个来到呼伦贝尔草原,停留在某个细微的不知名的角落想着你,内心犹如被揉碎了的痛惜。而明天,不知道是否可以同你守在同一片蓝天下,仰望同一轮明月,看同一片最美的风景?泪滑落,在风中洒下一地相思。
“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云轻轻的飘,带着我的思念,陪你一起看草原,阳光多灿烂,陪你一起看草原,让爱留心间”在甜美的歌声里,沉浸在过往的岁月,心里已然回到过去。我想,今生,我们是无缘一起去看草原了,唯愿来世,我们相约一起实现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去听那悠扬的歌,去看那远飞的雁,看那漫漫长长的路,能把天涯望断……就让爱停留在心间吧!
草原的夜,寂静无声,草原的风声,是我的天籁,吹落前世今生都化作尘埃,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等待,我想变成一滴露珠留在你心海。风儿轻轻云儿淡淡,伴随着自己的身影,显得太过苍白。就让我在这最美的夜空下,许下心愿,来世,陪你一起看草原!
【故乡情】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
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
几度山花开,几度潮水平
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
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
难锁我童年,一呀寸心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听这首《故乡情》,歌声缭绕,思绪飞扬,不知让多少在外漂泊的人为之动容和感怀。忽然感觉人越长大越恋家,离开家乡越久,心中萦绕的乡情就越浓,就像一根长长的风筝线,总是轻轻地牵动着漂泊的心,总是认为有亲人在身边才会有安全感。
告别了大草原,到达家乡时已是临近中午。一望无垠的田野,万顷碧波,虽然不像呼伦贝尔的草原之在,可也是连绵,无边。天空是那么的湛蓝,不像北京的天空永远是灰色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也不像都市的炎热闷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都市人都回乡下盖边墅,过这种田园生活了。对于一些久居喧嚣的城市,车水马龙,红灯酒绿,日复一日,两点一线的水泥上班路,谁不向往寻觅一个这样世外桃园般的家园呢?
穿过这条河的时候,忽然想起了燕子。那时她是我邻居,每天放学后,我们俩一起过来这条河拣小鱼,所以在每个晚上,饭桌上肯定会有一碗新鲜的辣椒煮鱼的。忘记告诉你们,这里的河水清凉透澈,可以看得清水底的河卵石,因此啊这里被我们唤作快乐的天堂。在很多时候,我和燕子在河边的沙滩上相互追逐,竞相奔跑,有时我们坐在河边双脚伸进水里,和水玩游戏,手里还编着花蓝,总是玩到很晚才依依不舍地与小河告别。为此挨了不少批评。
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动,而我和燕子也长大了。而童年那些美好的记忆在这条小河上总会觅得它的痕迹,重温它的快乐。有时候燕子还常在电话里说,悠悠,咱抽时间一起在去那条河边拣鱼去,可惜因为工作忙,总是没能去。
再看河的前边那座山,我们都叫它骆驼山,因为它的形状犹如骆驼一样。我的家就在这座山和水之间,可以说是依山傍水喽。我从小爱爬山,所以在每一个山上都留下我们幸福的身影,在每一个白雪皑皑的季节,我们穿着厚重的衣服,去爬山为了逮野兔,且一起享受纯白世界的美。有时站在山顶上,我们呐喊着,歌唱着。童年的点点滴滴都让深深眷恋。
终于到家了,刚进门,就看见爸妈在厨房忙碌着为我XX吃的豆角焖面,土豆鱼,还有土豆粉。回家真好,什么坚强都可以卸下,什么烦恼都可以抛开。累了可以躺在父母的怀抱,那是最舒心的港湾。父母依旧是唠叨个不停,多吃点,出外造顾好自己,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在爸妈眼中我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任性,倔强。很多时候,真希望时间就在某一刻凝固了。
“故乡的爱,故乡的情,故乡有我青春的歌声,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以往的同伴,依然在梦中,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难锁我童年,一呀寸心,他乡也有情,他乡也有爱,我却常在梦里与呀乡行”伴着这首歌我启程了,看着妈妈那双含泪的眼睛,爸爸那坚定的眼神。我知道,他们是非常不愿意让我离开的,但他们也明白,稚鸟总有一天会长大的,会离开父母的,会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的。可是我也知道,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旅程,有自己的工作,事业,生活,甚至是家庭,即使我有千万个不愿意,我还是得踏上旅途。我想,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身在何方,天涯还是海角,对故乡的情结,对父母的依恋,将会越来越浓厚,而透过岁月站在风中,童年的梦想,快乐的记忆将会时常徜徉在我轻柔的梦境里,伴随着我今后的每一天!
故乡的散文13
故乡的冬天,真的好冷,好冷
刚刚,走出家门
眼睫毛上,就冻上了一层冰
故乡的冬天,真的好长,好长
都立春了
还看不到一点点,春的踪影
故乡的雪,真的好大,好大
不一会儿的功夫
就淹没了塞北这座边陲的小城
故乡的雪,剔透而晶莹
到处银堆玉砌,阳光下
就像走进了,美丽的童话中
故乡的雪,洁白而纯净
遍地琼枝碧叶,一朵朵飘飞的雪花
就像蹁跹的蝶儿,飘逸而轻盈
在厚厚的积雪中,我们踏出
一条条,通往校园的`小路
鲜艳的红领巾,就像一道道
飘落在雪中的彩虹
在冷冷的冰雪里,藏着我们
一个个,童年的梦
那时,我们虽然冻得直跺脚
可却不能,把酣睡的春天惊醒
虽然,我早已离开了故乡那座
让我,日夜思念的小城
可故乡,那一朵朵美丽的雪花
还依然,绽放在我的心中……
故乡的散文14
故乡给了米面一个生动异常的名字―――“淌面”。顾名思义,这面是“淌”出来的:一个铁制的方盒子、浅浅的膛,将铁盒子横担在一锅翻滚的开水上面,将磨好的米浆均匀地浇在铁盒子的浅膛里,再盖上锅盖,去蒸。蒸出的面,肉肉的、带着浓浓的米香。稍冷后,拿小刀沿着铁盒的边去裁,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揭、提,整个儿提起的米面,似一方白手帕。裁下的边,已乱不成形,趁着还冒热气,塞给在一边已望眼欲穿的孩子。
乡下,一俟春播,便无暇做饭了,得赶在布谷鸟春返前,先把这米面做好。晒干的米面,撒上粉,放在稻箩里,再覆以塑料布,当农忙时的“茶饭”来打尖,实在是既充饥又省事。
20世纪70年代的乡下,机械化程度低,米,基本上是用石磨来磨的。
印象中,每个村庄都有那么一两个石磨,摆在堂屋里,组成农具的一部分。长长的磨架上,端坐着一个圆磨,上下相合。不用时,上面摆满了农具,磨单挂在房梁上。有借你家石磨的,也总是要给你点东西:打豆腐时,给两双豆腐;做米面时,给几张米面……我家就曾有过这么个石磨,那时外婆还健在,虽是小脚,拉石磨可是一把好手。所以有来借磨的,她总是热心帮忙,有时竟至叫人盛情难却的地步!倒不是为了一双豆腐或几张米面,而是可以在拉磨时和人聊天。石磨一拉起来,“咿咿呀呀”而歌,与拉磨相配合的是填磨膛,填磨膛就是将要磨的’东西一勺一勺地往磨眼里填,填一勺,加点儿水,润一润磨眼。磨单上有一个插销,与石磨上的磨栓扣在一起。填磨膛的要在磨栓转到别处的间隙里往磨眼填东西,才不至于碰到自己的手。两个人这一拉一填的,填进磨眼的黄豆或粳米就磨出豆浆或米浆来。缓慢的过程中,因两人、甚至更多人来帮忙,家长里短,加上爱热闹的孩子们跑来跑去的,乡下生活的沉闷一下子冲淡了。一屋子的喜气,近乎过节。
做好的米面要放在外面晾干,有在椿树林里拉绳子的,也有用竹竿东架西架,摆迷魂阵似的,借着大好春光,赶紧晾。这样的米面一晒就是好几天,灰喜鹊、鹁鸪以及顽童们,都对它垂涎四五尺!所以,晒米面时,家里得安排个半大的小孩看着,手里拿根细竹竿,搬个小板凳,坐在中间。那情景,也是一幅很好的水乡风情画素材。
那时物资贫乏,孩子们的肚子里没多少油水,大人们的背影刚消失在篱笆外,就手忙脚乱地扯下一张,满满地塞进自己嘴里,最后把账赖在别人身上:说有人趁自己撒尿时来偷的,至于是谁,没看见!
晒到七分干的米面卷起来,用菜刀切成条,滚上粉,再晒,直到干通透。而切成三角的,则是零食了。
现在的米面都机制了,厚薄、宽窄整齐划一,磨、蒸、晒一条龙,效率之高,速度之快,过程中的热闹与情趣也一并忽略了。这样的面,吃起来,味冷。
现在很多商家都强调企业文化,说是有文化内涵的产品附加值就会水涨船高。不知道家乡米面的这个做法算不算一种文化。
故乡的散文15
记得老家曾有有这么一句话:好吃不过饺子,自在不过睡觉。意思是说最好的吃食非饺子莫属,最舒服的事儿便是睡觉了。在六十七年代,由于物质生活匮乏,吃到一顿饺子也是极其奢侈的事情,只有过年才能享用。如今,饺子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无论何时想吃,只要有时间,和面拌陷,一顿饺子很快就会出现在餐桌。精致的盘碟伴着饺子飘荡的香味,冲撞着我们的味蕾。而在我的家乡,饺子依然是乡亲们过节待亲,宴请宾朋时餐桌上的主角儿。因为元宝形的饺子寓意着农家人渴望生活富足、日子红火,而饺子也表示着农家人对客人最热情的款待。
我喜欢吃饺子,因为白天上班,我会吃过晚饭把拌陷的原料准备好,把面和好。第二天早起,把馅料加上调料拌在一起,包上二十来个就算是我们的早餐啦,我和老公都喜欢素三鲜的饺子,十几个下肚,喝上一碗饺子汤,原汤化原食,真是舒服,来到单位精力充沛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小时候,吃上一顿饺子很难,一个是小麦产量低,而且没钱买肉,食用油也是一年全家就从生产队分到那么几十斤,如果不加算计,过年过节肯定会过的寒酸。就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也不会自己吃,因为还等攒多了,交到公社供销社换点灯的煤油和每顿必不可缺的食盐。有一次妹妹生病,母亲破例在平常素日里包了一顿饺子。记得是鸡蛋韭菜加粉条末的馅儿,饺子皮加了红薯面。母亲忙着包饺子,我和妹妹看着盆里金黄诱人的鸡蛋眼馋,拿着筷子吃起了饺子馅儿。母亲看我们馋得那样,等我们吃了几口后吓唬我们道:小祖宗,你俩就别吃了,吃馅子等着将来长大结婚的时候会刮风或是下雨下雪的。五六岁的我们虽然对结婚没有什么慨念,但还是停止了吃馅儿。后来去街上看到骑着自行车的结婚队伍,如果那天正赶上刮风下雪,我便会以为那是新媳妇小时候家里包饺子时偷吃了饺子馅儿的缘故。长大后才知道那是母亲怕我们吃得太多,馅儿不够了用了,骗小孩儿玩儿的“谎话”。
过年的’时候,大年二十九,走到街上就听到家家户户剁馅儿的声音。人们都会剁上几棵白菜,挤干水份,放到一个釉面大瓦盆里。在本来买的就不多的肉上割下肥瘦相间的一块儿,剁成肉馅儿,放上葱姜和五香面。三十和初一的饺子是纯白面的,肉也会多放一些,而过了这两天就会加些红薯面,饺子馅儿里的肉也就星星点点了。不过我们还是很知足,最起码在初五和十五,还有家里来亲戚的时候还是会吃上饺子的,这也是小时候喜欢过年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1980年,家乡实行了包产到户。小麦产量高了,地里,人们种的花生等到秋后收回晒干,会拉到榨油坊榨上几十斤花生油。农闲季节哥哥他们会外出到盖房班打工。零花钱相对富裕起来,每到下雨阴天,不能下地出工的时候,母亲就会让小哥他们去菜园里割些韭菜,拿回家择洗干净,加上刚从鸡窝里掏出的还带着余温的新鲜鸡蛋做成馅儿,全家人美美的吃上一顿饺子。
母亲独自一人拉扯着我们兄妹六七个长大成人实属不易,她老人家落(lao)下了气管炎的毛病,做饭炒菜炝锅的时候母亲就会咳嗽不止。长大后,我们相继结婚,大姐想了办法,我们回家的时候就会给母亲买几斤肉,有时候红烧出来,放到盆里。等我们走后,母亲弄些肉和肉汤,加点蔬菜、豆腐、粉条之类的食材煮软就可以吃了。大姐便会在自己家分别调好几盆牛肉,羊肉,猪肉的馅儿,搁上足够的食盐,母亲只需再加点蔬菜就可以包饺子。母亲总是弄得菜多肉少,盆里的肉馅能够多吃些日子,她并非不喜欢吃肉,其实是怕麻烦我们,怕我们因惦记她耽搁自家的事情。母亲经常给邻居家的婶子大娘们显摆她每天都吃饺子,说她天天都在过年,不知那辈子修来得福,养了这么多好闺女。母亲永远那么知足,年轻的时候吃了多少苦却很少提起。
饺子虽然成了家常便饭,农家人办喜事,饺子还是会在宴席上第一个隆重登场,做为开席的前奏。结婚前一天,街坊邻居都会聚拢到一起,整个院子简直成了包饺子的手工加工厂。分工明确,揉面的,做剂子的,擀皮的,负责包的,运输面和馅的,流水作业。人们在说笑声中,有条不紊的包着几十桌宴席上和娶亲前几十个人的饺子、此时的农家院欢声笑语,伴着房顶上音箱里欢快的歌声,显得那么喜庆祥和。盛饺子的柜子是专门租来的,会木工活师傅做成抽屉似的柜子,但抽屉是没有周围的挡板,以方便饺子下锅。一百多斤的面粉也就一个多小时全部包完了。第二天天不亮帮忙的邻居就会点火烧水煮饺子,迎亲的队伍集合完毕后每人都会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再出发迎亲。等娶亲归来,开席的第一轮席面便是饺子,这说明婚宴已正式拉开帷幕,有饺子垫底的肚子就是多喝上几杯也会不成问题的。
现在人们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不再单纯吃白面饺子了,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用绿色蔬菜榨成汁,包裹住白色的面挤儿包成白菜如意水饺;用胡萝卜汁和面,包成黄色的水饺;用紫甘蓝榨汁包成紫色的水饺;用墨鱼汁和面包成黑色的水饺。人们翻新着花样,饺子馅儿也变得丰富多样起来,现在的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填饱肚子,而是再创造一种饮食文化,在讲究营养均衡的同时也在追求着生活的情趣。但无论怎样,在我的家乡,饺子始终代表着家乡人热情好客的一份儿最真诚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