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散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散文1

端午节每年都有,然而在农村人民公社时期,不是每人每年都可以过端午节的。原因大约有三:一是政府不提倡,认为过端午节是搞“四旧”,要破除;二是当时正处于农忙时节,社员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忙农活,那能放假休息;三是社员手里没有钱,所谓过节,就是要买点好吃的或者是穿的,那时资金大权都在生产队里,生产队给钱,社员们才有钱,生产队不给钱,社员们就没有钱。所以那时的端午节是可有可无的,可过可不过的。

但也有例外。因为端午节是农村劳动人民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的意思在劳动人民的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所以有的时候还是要过端午节的。

在我们那个生产队里,多数时间是悄悄地过端午节的。生产队的干部也是人,他们既是生产队的干部,同时又是生产队里的一名社员,这生产队的干部也不是终身制,今天要你干,你就是干部,明天不要你干了,你就是一个普通的社员了,所以他们也希望能和一般的社员一样,能过个端午节,所以就采取悄悄过端午节的办法。先把生产队里的农活安排好,有些急需要干的活,抓紧时间干完,有些不是急需要干的活,就推迟一天,尽量能放一天假,一天的假放不了就放半天,男劳动力不能放假,就放妇女的假。队长的这一着是挺受社员们欢迎的。

生产队的干部知道,队里不给钱,社员们就没有钱过节,这个时候又是农业生产需要大量投入的时候,生产队里的资金也不足,也没有钱分给社员,生产队就想些其它一些办法,尽量能使社员们能过一个满意的节日。那时上面提倡搞多种经营,我们那个村子过去有开粉坊的习惯,上面提倡搞多种经营的`时候,生产队里就办起了粉坊,因为办粉坊有大量的粉糟,一是可以作为肥料,又可以作为养猪饲料,于是有人提出,何不先把粉糟用来养猪,猪拉的粪仍然可以作为肥料。于是又养起了猪。因为有了猪,又不需要花钱去买,所以每到端午节的前夕,生产队里就要杀头猪,家家户户分点肉,一是改善一下社员的生活,二是可以用来招待客人。

在我们生产队里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在解放前,我们村子里有一个人,小的时候在脉旺街上一家勤行铺当学徒,在当学徒期间学会了做京果、麻枣、绿豆糕、发油条、发虾散等加工食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为了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带着家小回到了家乡。这个时候生产队里过端午节的时候,他就派上了用场。每到过节日的时候,就安排他组织几个人做些时令食品,如端午节的时候做绿豆糕、发虾散分给社员们吃,社员们都喜得不得了。

还有少数家庭是必须要过端午节的,如头一年有接新媳妇进来的,或是有女儿出嫁的家庭,是一定要过端午节的。即使是生产队里不放假,也要请假一天过这个节日的。如是新媳妇,这一天要带上一些礼品和丈夫双双回到娘家,孝敬自己的父母亲;如是出嫁的女儿,这一天女儿和新女婿也要双双回到娘家来,父母亲就要热情地招待女儿和新女婿的。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娶回媳妇的准女婿,这一天更是马虎不得,是一定要带上礼品,孝敬岳父岳母,还要给未来的新媳妇送上一些穿的或者用的礼品,向新媳妇示好。

端午散文2

端午节就到了,菜市场上随处可见包粽子用的竹叶,一小捆一小捆的,干干的,这时我怀念家乡的端午节了。

小时,在端午前夕,母亲就到后山摘了好多的竹叶。叶子是挑合适大小的,竹叶绿得厚实,绿得青翠欲滴,不像这里菜市场上卖的竹叶干枯枯的,像是被生活压迫着的农民工风吹日晒的脸!叶子用篮子装着,一片压着一片,严严实实,提起来都沉沉的。父亲则早砍好了棕叶,像一把大扇子。棕叶的枝骨剔掉后就可以用来扎粽子。棕叶那绿与竹叶的绿相得益彰,挂在屋里,早早地昭示端午节的到来,每天我放学回来,总忍不住过去摆弄摆弄那叶子。不时地询问什么时候包粽子,母亲总说,快了,快了。

如朱自清盼望的春天一样,盼望着,盼望着,夏日到了,端午节的脚步近了。

终于到了包粽子的日子。包粽子用的是上好的糯米,母亲包粽子的速度极慢,人家的粽子拦腰一扎就好了,母亲总是固执地要把棕线扎成五角星形的,她说这样扎出的粽子才结实,确实母亲扎的粽子总是有棱有角比邻居的好看,而且形状有普通形的,也有单羊角形的,还有双羊角形的。粽子包好了,那时既没有高压锅也没电饭煲,粽子是用大大的蒸笼蒸的,我总是兴致勃勃地充当火夫的角色。那鲜竹叶的清新在蒸笼中无所遁逃完全渗透到粽子当中,馅料一般用花生和红豆,也有只包米不加馅料的。你别以为这个不咋得,这个吃法可讲究了,不加馅料的,爱吃甜的,可沾糖,爱吃肉松的,可沾肉松。味正而不腻,咬上一口,口齿留香。端午节前后的那几天我们兄妹几个放学回家一口气就能吃好几个粽子,全当正餐,也不吃饭了。不似现在的粽子馅料杂而多,花里胡哨的,吃上一个就不想吃第二个了。

端午节那天早上,我就和伙伴早早地去后山,拔些艾草,枫叶,菖蒲、艾叶、榴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等吃过午饭,母亲就煮一大锅的水,里面泡了我摘来的花草,鸡蛋的个数是数好的,一般是一人俩个,放在锅底的最下面。水开后,母亲就把蛋捞出来,蛋壳经花草的浸泡煮开之后犹如镀上一层黄色,那黄,黄得粉粉的,壳上像铺上一成粉,孩提的我们总来比试谁的’蛋颜色更黄。我就挑了俩个装在漂亮的香囊里,挂在胸前,香囊是在前几天就准备好的,用各种彩色的袋子编成的,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结成一环,形形色色,玲珑夺目,刚刚好可容纳俩三个鸡蛋。

这时候我们已经急切地想跟同伴玩斗蛋游戏,但还不能出门,今天的沐浴可是个大事,每年的这天,我们就用煮过草的水泡澡。孩提时的我泡在桶里,泡上半晌,沉浸在老祖宗编织的“这水泡了皮肤好”的古训当中。

而端午节这天最让我们期待的是新衣服,夏季的衣服比春节的要来的五彩斑斓,也更风光旖旎。这天的新衣服自然比春节的更有诱惑力。泡完澡,我就即刻穿上新衣服,女孩子喜欢的自然是连衣裙,我至今犹记,小时候的一条连衣裙是粉色的,摸起来极软,如婴儿的皮肤。为了买那条粉色的裙子,我跟在父亲的身后一趟一趟地徘徊在那家店铺门口,在我的一再一一哼哼,弱弱的要求下,爸爸咬咬牙买了下来。那条裙子成了我记忆里一抹永不褪色的粉红。穿上新裙子,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同伴家显摆了,有时同伴显摆得更快,先到我家了。裙摆舞动时,亦如我心里的涟漪,美滋滋的。年少的自己并不曾多想父母过节却极少有新衣服。

自此外地求学后到如今十几年了,我再没在家乡过端午节了。

端午节眼看就到了,我到底想念家乡的端午节了,如今我们几个兄妹都分散在各地,孤身在外的父亲不知道能不能吃到粽子,而我们的留守母亲没有了儿女绕膝,没有了儿女对节日的殷切期盼,还包不包粽子?还烧不烧那淋浴汤?家乡的端午节,魂牵梦绕……

端午散文3

表妹的儿子今天过满月。

母亲抱着弟弟的小毛丫早早来了,迎她进门的一瞬间,我习惯性地朝她身后瞅。

结果很失望。别说她身后,就是百米外,也无熟悉的身影。我要找的那个人其实早已没有踪影,可我仍抱有幻想地搜寻。

我被病魔折磨的糊涂了吗?吊针两天了,生怕一睡起不来,星期天强撑着和女儿,以及邻居会走路的小家伙去村外转悠,证明自己还有一丝生机。

最近总是梦见父亲,撕日历时,才晓得是一年一度的端午。是否没和他对话,老天才给我一点小小的惩罚,让我遭受如此病痛么?颇有风度的父亲一定不会和女儿计较,他不是小心眼又为难女儿的那种人,至于降罪,更不是他的性格和修为。

母亲边从包里掏泛黄的杏子,边兴奋地对我说:“你们的父亲生前一直是按阴历给你们姊妹三个过生日的,今天你恰好三十五岁,那么借亲戚儿子的酒席顺便给你庆贺一下了!”

这时,妹妹牵着她女儿的手走过来,她纠正母亲说:“阳历准确。谁现在还以阴历为主呢?”

我故意说:“过两个生日得了!”说完之后,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惦记着我的生日才托梦呢!

母亲说她不记得我是阳历哪天,她只知道端午节前一天她肚子疼,父亲便拉着架子车准备送她去卫生所,谁知在她出门时,我却顺利降生了。所以这么些年,每到端午,父亲都会提醒她煮两个鸡蛋。而后道明:如若以后遇到有闰月的端午,就煮两回鸡蛋。因为他们的女儿懂事争气,没有在麦收季节给他们忙上添乱。

妹妹说:“难不成一年过三回生日?这样一来,三个孩子每年要过七八次,那还不过穷了啊!”

母亲说:“你们父亲在的话,绝对吩咐我煮七八次鸡蛋,不仅是你们几个从小体弱多病,日子窘迫才是全家的心结。总想着哪年生活改善了,好好给你们弥补,没想到你们父亲说话不算数……”

母亲最后那句“父亲说话不算数”令我和妹妹一时间陷入了沉默。好在姨妈和姨夫前来,催我们赶紧走,亲戚朋友几乎等不及了。我们这才掩饰住暂时的辛酸,相继向距我家不远的表妹家走去。

坐定后不一会,舅舅和妗子分别给大家敬酒。大概是病体的影响,抑或是触景生情,我不由自主盯着父亲的位置。一般情况下,父亲不贪酒,亲戚朋友每有红白事,他抿两口以示对主人的`还礼和谢意。

不过我出嫁那天,父亲一反常态,滴酒未沾。母亲忙碌着招呼亲戚,他却满腹惆怅,魂不守舍。我静静地坐在炕上,透过玻璃窗,看着他的满头白发,心里难过极了。老公抱我出门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再也不能尾随父亲去旱塬地耕种,再也不能分担生活压迫给他的忧愁。

多数女孩脱离农业劳动都欣喜若狂,远离父母身边后,更像自由飞翔的鸟儿,我却躲藏在无人的角落,鼻涕眼泪混合。我明白,这一走,永远没有回头路;这一走,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尤其是我婚后每年的端午,父亲看着她胖乎乎的女儿一下子瘦了几公斤,眼神里的那份心疼强装不出。父亲看起来非常憔悴,且沧桑几倍,不过他把苦涩下咽在肚,轻易不表露出来。就这他骑着自行车探望他的宝贝女儿,包里仍不忘带着水果和零食。

父亲患有腰椎间突出,除了种地的任务和家里一些琐事外,大梁以及其他无疑是母亲挑。多年来,母亲劳碌奔波,顾不得和我们交心培养感情,这得以让父亲成为我们的精神领袖。地里播种,我累得一个劲抱怨苦,他就无限愧疚说沟以外本应是我的世界,可他今生最大的遗憾是让我中断了学业。

夜晚星月再现,他说贫穷困苦不算什么大碍,精神折磨才是他最担心的。

他指的是我失败的一塌糊涂的婚姻。眼睁睁看着他的女儿无路可走,他却束手无策。这时候,父亲才觉得他是真正的无奈。我婚后第二年的端午,父亲和母亲照常前一天来,他买了许多我喜欢的吃食。我却和公婆的关系恒久僵持着。

父亲尽管心里不是滋味,但他始终面带微笑。最后,极有涵养的父亲不想破坏大家的食欲和气氛,更不想影响我这个孝女的心情,就示意我心胸放宽阔些。还让我一定要学会博爱和大爱。

只是万万没有料到,那是父亲来我家吃的第一次饭,也是最后一次。

寒冬了,我的婚姻临近崩溃的边缘,我私自做好了远走高飞的打算。母亲外出给人家做活了,父亲像是有第六感应,他竟然托人捎话叫我,还下了命令说非来不可。这次,他和我推心置腹。

他问我实在熬不下去了吗?我点头承认了。在父亲面前,我是很诚实的,也是无地自容的。我的做法不应该是他的女儿。他历来清白,理性,有骨气、且仁慈,却没有能力扭转他女儿的未来,也没有好的办法改变他女儿目前的状况。

他是极其懂他女儿的心思的。他说我的忍耐限度是过头了,是他不会给女儿撑腰、出主意,是他不会娇惯、纵容女儿,这才逼得他的女儿走上了不归路。我说,路是自己甘心情愿选择的,不赖他。真要到了鱼死网破的地步,我自己的苦自己受,绝不责怪连累任何人,也决然不后悔。

他说不管怎么,都不要糟蹋自己,也不要伤害诸多的亲人,那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他相信他乖顺的女儿能固守起码的底线。

期间他说了许多,说了过去,也说了以后。随之,送我和孩子到村头了,我完全也没有丝毫的征兆,走时还给他留了四个红彤彤的富士苹果。世事无常,这次敞开心扉的谈话却成了永别。那四个苹果,他没舍得吃,下葬他那天,被母亲作为贡品放在了他的遗像前。

欲哭无泪……

春天来了,草醒我醒。没有走,也不能走,为了他的信念,也为了我的婚姻,静心留了下来。我是他的乖乖女,生前让他歇息不下,死后还让他操心不尽吗?

他宁可让他的女儿隐忍也不愿辜负于人,他从来不给我胡乱教唆,也不愿我堕落没尊严地活。

父亲,很想喊一声爸爸,把我当你弱不禁风的女儿。像我小时候生病那样,你喂我药时,放颗冰糖,继而拉着我的手,给我勇气和力量。

您说您不是我的救世主,可您却让我顾全大局。很想为自己活一天的,撂下您的包袱,取掉您给予我的使命,末了却还是顺从了您的旨意。这个端午,您来不了,女儿的心意又寄予与谁?

说过要陪您的女儿多走一程,父亲,您就这样忍心,将我拒之门外?母亲说您说话不算数,您难道真让女儿不舒坦吗?思念持续了这么多年,您也该抚平一下我的创伤,为什么,您一概不言?为什么,您装作若无其事?

我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也是我生命的转折。

您就这样撂下我走了。想您的心不知何时停止过,在女儿三十五的生日,彻底才明白了您的良心用苦。您说我麻木不了,就清醒地面对痛苦;您说我装不了糊涂,就好好为人处事;您说修补不了旧房,即便盖新房,也是漏洞百出。

这是您留给我的最中肯的方式,也是我成长成熟的主要原因。在这个粽子飘香的端午,我要您放心,您的女儿纵然不会给您争光,也绝不可能给您丢脸。您遗传且教导给我的慈悲,善良、宽容和豁达,我会传承给孩子们,也会以行动给他们做表率。

端午散文4

我们医疗队驻地的小四合院内,简单而整洁,那一朵朵不知名的小红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展露笑脸,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那静谧洁白的金银花,却不争不抢,默默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沁人心脾,仿佛在跟我们医疗队员共同庆贺我们来也门的第一个传统佳节。或者是这些花儿很有灵性,以它们自己的方式,为我们这个没有粽香,没有艾蒿,更没有赛龙舟的端午节,增添几许节日的喜庆,以慰藉他乡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离情别绪。

依照约定,端午节我们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日,以表示也门人对我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尊重。中午是我们的节日正餐,围坐在餐桌旁的,是我们这个临时大家庭的全部9名成员。其中有家乡人已经熟知的6名池州分队医疗队员,有来也门后新插入我队的1名来自蚌埠的外科医生,还有另外“一老一少”。老的是年过半百的合肥厨师费师傅,这是他第二次来也门,也是个不可或缺的“老援外”。少的是毕业于民族大学阿语系的新疆姑娘吴月,她年轻大方又活泼可爱,是上届医疗队留任的随队翻译。

陆续端上桌的7盘菜,都是费师傅精心烹制的拿手菜。有溜炒牛肉、水煮鸡、水果罐头大拼盘,一条当地特产小青鱼,看模样有点像国内的青鲦鱼,切块裹上薄薄的.面粉油炸,色香味俱全;那盘被队员窥视已久的江南风味腊鹅,是费师傅从国内带来特别留到今天;而大家最感兴趣的,是满盘青枝绿叶的空心菜,这是队员们从国内带来菜籽,在也门的土壤里种植出来的第一个菜品,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那味道,已经远远胜出了一道菜。

也门是个全民族禁酒的国度,商店里绝对买不到任何含酒精饮料。我们的杯中物,是正宗的北京“二锅头”。因为夹带过境有限,大家只能浅尝辄止,增添些许节日气氛。

池州市卫生局和医疗总队领导的节日问候和良好祝愿,经我这个队长的转达,成了大家又一道“下酒菜”。桌上的菜可口,这道菜可心。在异国他乡,举杯同庆端午节,是我们这个大家庭成员前世今生修来的缘分。我们无论走到地球哪个角落,丢不下的,依然是对屈原爱国精神的崇拜,是对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感。

医院为我们每个队员提供了一个带有卫生间的单间,彩电、冰箱、空调俱全。餐后大家各回房间,或休息补充睡眠,或打开手提电脑跟亲友们联络。我知道在遥远的家乡池州,妻儿一定早早等候在电脑前,盼望着一家三口异地视频团圆的时刻。接通视频,儿子抢先告诉我,他们晚餐是跟外公外婆和3个舅舅舅妈一大家在酒店吃的。呵呵,你别奇怪,因为时差5小时,我们在也门吃中饭时,你不就该吃晚饭了吗。儿子还说,上次把刊发《赴也门》文章的报纸带到学校,班上同学读了,都羡慕的要命,妈妈也接到许多电话,有祝贺的,有关切的,我和妈妈都为你加油。听到儿子一席话,感觉才离家两个多月,上初一的儿子仿佛长大了,懂事了。原先还担心自己离开两年,有可能对儿子成长不利。现在看来,是我小瞧了小小男子汉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一旁笑吟吟看着我们父子亲热交谈的妻子,也见缝插针地告诉我,医院召集3名赴也门医疗队员家属开了座谈会,还分发了粽子和绿豆糕等节日礼物,说家里一切都好,让我尽可放心。

一串急促的电铃声,打断了我和家人的视频。事后才知道,有一名产后大出血导致休克、已经命悬一线的“阿族”产妇,经我医疗队舒青医生和也门助手半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产妇渐渐苏醒过来,苍白如纸的脸上,慢慢有了血色。产妇母亲见女儿捡回了一条性命,深深地长吻着舒医生还没来得及清洗的右手,以表达她难以言表的诚挚谢意。在也门的第一个端午节,因了这个意外的小插曲,必将给我们医疗队留下难忘的珍贵记忆。

端午散文5

犹记儿时看西游记,悟空计盗紫金铃片段,朱紫国国王与王后金圣宫剥粽过端午节时,金圣宫娘娘被赛太岁借风掠走,之后悟空巧变有来有去以买粽子没买着看到皇榜的事取得娘娘的信任,最终使得国王与王后夫妻再续前缘。也从那时起,记住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时光荏苒,年年端午粽子香。到了懵懂年华,也有一件关于粽子的乐事。上学住校,端午时节同班一男生回家带来些许粽子,分给在班里自习的几个同学,当时我的同桌正在题海战术,男生把粽子放在她的桌旁,悄然离开,同桌看到粽子后猛抬头看到刚过去的`男生,突然狂喊:“哎,你的粽子!”男生回过头来,先是一怔,然后笑着说:“是你的粽子!”话音刚落,在坐的几位同学全都大笑起来,像是在给粽子做广告似的,非常有趣。我想当时男女主角吃粽子时是体会到粽子香味中多了爱情的味道吧,目前俩人以夫妻的名义奋斗着。

而今,又将是一年端午时,回想起初次去他家,也是吃粽子,闻着他精心剥开的粽子,满心满脸都是幸福。脑海中也浮现了和他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不禁感叹:端午粽情爱恋长。

端午散文6

在如织的岁月里,有许多往事宛若浮萍,轻轻的浮在脑海,似一帘春雨,莹莹地落在了我的眉湾,润泽在我的心海,弥漫在我那远在故乡岁月的年华,每当站在风尘岁月,总有一丝故乡的微风,吹开我人生的门扇,那微风参杂着故乡泥土的清香,让我仿佛从泥土的清香闻到了山花的烂漫,故乡,让我久违的思绪,似一卷闸门,冲开了我的岁月,燃起了我的思念,如一帘幽梦,乘着思绪,仿若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故乡,如一湾清澈的水秀,虽说不及江南的烟雨,却也四季如画,阳光明媚,青山延绵,河水潺潺,如一幅长长的画卷,镶嵌在我那清浅如织的岁月里。

故乡,我生命的一部分,无论我走到那里都会有你绚烂的多姿,故乡,你就是我的向往,你是我永久的期盼。

多少回岁月流转,光阴轮回,故乡,那一抹清馨,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晕染在我生命的年华里,每当夕阳西沉,暮色黯淡,仿若我又看见了母亲,晚归在迟暮晚霞映红的乡间里,挑着一付陈旧的担子,袖子挽在臂弯,脚穿一双平绒平口的布鞋,步履沧桑,踏碎在牧童一串串的玲珑里。

母亲的担子很沉,但香味却十分浓郁,那一枚枚的粽香,飘然在故乡的小路,侵染在故乡的晚霞里,多少回伴着星月,静候在母亲晚归的小路,也记不清有多少回雨水淋落了夕阳,暮风吹散了粽香,那一段崎岖不平,延绵的乡间小路,却留下了母亲永远不变的足迹。

端午,一种莫名的思念,如一缕烟雨,扩散在心里,淋湿在岁月的路口,每当端午节的来临,总能回想起故乡暮色黯淡的小路,仿若母亲又挑着盛满粽子的担子,健步在乡间熟知的小路,粽香溢出,飘进山林,侵染着我那斑驳如水的年华。

如今,远离了故乡,告别了朝夕相伴的母亲,踏上了南去的列车,让我安读于一所知名的大学,虽说我如愿以偿,但我却永远无法忘记,母亲那一轮陈旧而又沧桑的岁月,奔走在故乡的小路,和那一缕缕粽香的飘逸,多少回,岁月流转,时光渐逝,但那母亲包着的粽子,始终缭绕在我的心海。

端午,粽香的季节,如故乡一抹山花,清香,浓郁,芳馨。似风,淡泊在我的记忆里,轻潋在我的心扉里。

只记得很多年以前,由于家里经济结据,开学迫在眉睫,最后,母亲用卖粽子仅有的一百多元钱为我交了学费,我拿着母亲卖粽子的.钱,用手小心翼翼的放在了衣内的口袋,生怕这一百多元钱飞了似的,我用这钱交了学费,我知道,这一百多元钱,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是多么沉重,就是这一百多元钱,让我体会了母亲的辛苦,更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那钱沾满了粽子的清香,沾满了母亲岁月的芳华。

如今,粽香染满了母亲的霜鬓,双手仿若刚从一轮陈旧的岁月中捞出,肌肤己失去了光泽,如年久沉沦在光阴中的树皮,写下一轮轮岁月的沧桑。

望着天边的晚霞,仿若又看到了母亲走在乡间的小路,挑着还是那一付陈旧,而又失去光泽的担子,但,框子里的粽香却更加的浓郁了,而那一轮暮色里的夕阳,己开始渐渐的失去了霞光,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婉约在夕下的乡间小路,闻着粽香,踏着夕阳归来。

端午散文7

一大早迫不及待驱车杜鹃啼端午回老家过端午。山雾蒙蒙,要下雨了,沿路庄稼地里参差不齐的茶树在乱草从中随风摇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没有回家,整个山村只见两三个老人在菜园里忙乎,一只土狗夹着尾巴沿着公路慢吞吞地走……。小山村显得一片沉寂,不像我童年时端午节的光景。

?童年的端午节很热闹。山里人不知道端午节的来由,反正祖祖辈辈过这个节,所以家家户户都特别隆重。我的母亲去世的早,爷爷和父亲正忙着夏收夏种,端午节由奶奶一手操持。进入阴历四月,就开始用土罐把几十个鸡蛋放在盐水里,腌制咸鸡蛋。四月底要到金竹园里捡笋叶,奶奶常常掂着小脚要走半天,捡回一捆根本用不完的笋叶。五月初四,该包粽子了,奶奶量一升糯谷放在石兑窝里舂,去了谷壳就是包粽子的米。有了糯米,开始包粽子,把笋叶一头叠成三角形的容器,再把泡在水里糯米放在里面,然后把三角形外多余的笋叶折过来,沿着三个边缠起来,最后用构树皮扎紧,粽子就算包好了。蒜瓣不用说了,早挖了成串地挂在屋檐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熬肉,正月十五过后,几个月没有吃肉了,我们很期待这一天,五月初四的晚饭后,锅里开始咕咕嘟嘟煮起来,腊肉味传遍山谷……。

虽然头天晚上我形影不离跟着奶奶,不停提醒她第二天早上保证要最先叫我起床,可是奶奶还是在一切准备停当后,才叫我起床。端午节的仪式正式开始,先到河里去洗脸,然后奶奶用布满老茧的手指蘸一点雄黄酒抹在我两只眼睛四周和耳朵眼里,据说这样一年没有虫子钻进眼睛和耳朵了。最后是喝雄黄酒,一口下去,辣乎乎的,而且会一天晕晕乎乎,我特别讨厌,但奶奶坚持喝雄黄酒可以防病,所以没办法,每次都没有躲过去。仪式结束后,开始吃粽子和鸡蛋,我不吃蒜瓣,因为没有味道。好几天就决心吃5个粽子、10个咸鸡蛋的,但结果自己不中用,一个粽子两个咸鸡蛋就吃饱了。 端午节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个快乐的节日。因为过节大人们对我们管的不是那样紧,我跟着大孩子可以到河里去“撞鱼”。“撞鱼”很简单,要的是气力,用劈柴的斧子照准露出水面的石头正上方用力撞击,撞击几下后,把石头搬开,就会几寸长的石鱼泛了白,像死了一样,任你去捉。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撞“黄丝公子”,一般斧子撞击几下石头后,发现有粘丝从石头下面流出来黄丝,那肯定这个石头下面有“黄丝公子”,这时千万不要急,一定要拿出全身的力气拼命撞击石头10几下后,才翻开石头,能捉到一只几寸长的“黄丝公子”,有时也会捉到一尺多长的`。那时候,我年龄小力气弱,没有资格当撞击手,只能跟在大孩子们后边,将捡到的鱼串在下边带着一个节的柳枝上,常常会被“黄丝公子”把手指扎破,无所谓,反正不太痛。撞上两三个小时,小伙伴们都累了,看看收获颇丰,撞到了好几十条大大小小的鱼。于是开始挤鱼,把鱼的内脏都清理掉后,拿到某一家去,央求大人帮忙用点油炸干后就分着吃了,多的时候还可能成为哪家餐桌上的一道菜,用来招待我们。不过我不吃,我嫌鱼腥味,不管用泥搓、还是用草揉,手上的鱼腥味还是伴随我一天,弄的中午晚上吃饭都没有胃口。

端午节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打麦子了。几户人家共用的打麦场里机器轰鸣,麦粒、麦草、灰尘满天飞扬,我们穿梭在其中,帮大人抱麦草、扫麦子。突然是谁奔跑着一头扎在麦草堆里,其他伙伴们纷纷甩了手中的工具,不约而同爬上麦草堆大闹起来。孙悟空大闹天宫、秦英征西,还有打鬼子,听老人们讲的故事里和在电影里看到的故事永远是我们演绎的主题……。当机器声停下来,小伙伴们也打闹累了,一个个灰头灰面,挂着两条黑鼻涕,被大人们吆喝着、笑骂着,赶到河里去洗脸洗头。然后到这天打麦的主人家去吃饭,这家酒席办的很丰盛,不仅有粽子、鸡蛋和蒜瓣,还有去年积攒下来的腊肉和各种干菜腌菜。小伙伴们专设一桌,早上粽子、鸡蛋吃够了,没人稀奇,抢着吃腊肉,谁抢的多谁多吃,没抢到的孩子跑到父母坐的那一桌哭诉起来,父母一边骂着为没吃到一点肉就哭没出息,一边从桌上夹上几块腊肉算是安慰。等这孩子吃完,别的孩子早又跑到打麦场里打闹去了……….。直到夜幕降临,这一年的端午节算过完了。

老家已经面目全非。粽子和咸鸡蛋的味道不再是当初的味道,勉强各吃一点就腻了;曾经我们“撞鱼”的河里,水里飘着一些白沫使河水不再清澈见底,据说是昨天几个城里人来毒鱼造成的;两户人家在打麦场里建起了砖房,也没有麦草堆了;爷爷奶奶和父亲都去世了,老屋的院子里已经杂草丛生……..,我再也找不到童年过端午节的情景。

午后,下起了雨,坐在屋檐下,任凭雨滴随风飘落在脸上,感受到阵阵凉意,此时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让我的双眼模糊起来……。这时,一只孤单的杜鹃叫声响彻整个山村,一声比一声紧迫,一声比一声凄厉,像一个受到惊吓的孩子发出的哀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我不禁问自己“我该归往何处去?”

端午散文8

耷一拉着脑袋,急匆匆的走着,完全一副睡眼惺忪的状态。唉…友们见我这懒样,没准又会调侃道:你这丫头好像就一直都没睡醒过!呵呵….我也真像是中了睡魔的封印耶!还好的是,病发史只有离校的这两年。(*^__^*) 嘻嘻……

今日,走在这条平日行人寥几的道上,颇感新奇――空荡的道路一换往日之装。地上铺满了艾草,香蒲,九节枫….空气里洋溢着的,也是这略带薄荷的草香味,慵懒的细胞也被唤醒了,神清气爽的感觉甚好!

看着商贩们忙碌的身影,亲朋结伴拿着庆节的礼品,及人们堆满笑意的脸庞,在不觉间自己已顺利的穿梭完一条街了。真的.不得不发出一句感叹:端午佳节,确实是魅力非凡!

在端午节还未到时,自己猜想的这应该又是一个百无聊赖的节日。事实就是事实,一下子就把那无谓的闲扯推翻了,并且一点余念都不曾留下。只是可惜的是,我们这只沿袭了端午的吃粽子,吃咸鸭蛋,喝雄黄酒,挂香蒲艾草的习俗…而自己期许的热闹活动,赛龙舟从未开展过。 没有经历过,因此会把这项活动想的异常的热闹,人们欢呼加油的声音,似乎会把耳膜震裂了…..

端午佳节是要和亲人们过的节日,里面是你侬我侬的关切,父母的碎碎念也会是这般的贴入心扉。中国人是不善言谈的,但中国人是善于抓时机的。因此,诸如此类的佳节,大家可要借此真切的表达彼此的挂念与牵叛哟!

一家人围坐一桌吃饭,真的很幸福!幸福,也就是如此的简单!

端午散文9

端午来时,几口香糯,油油的鸭蛋黄,是佳节桌上的可口美味。珍盘绿粽,边上人忙前忙后,苇叶挽成了云窝,捞起米粒垒就小银山,抚平,盖好,白线将叶系紧,不漏。买来的鸭蛋不如自家腌蛋的细腻黄瓤心。老人家毕生的精力,养育了子女,现在和子女一同包粽。看足了世间千万,此刻借着浓香的端午享受着天伦。家常世事,皆成谈资。一家人平时忙忙碌碌,各奔西东,佳节团聚,别是一番喜悦心情。

家和万事兴。一家人佳节重逢,又是一幅团圆画。于是便企盼百业兴隆,回家说点开心烦心的’事儿,均是一场欢喜一场忧。谁家姑娘生的好,却怎的还没嫁人。东家的儿子去哪里做生意,回来后又是给家里盖新房,找工作,还带回了几个伙计种种这些事。一家人忙活了大半辈子,听着这些或稀奇或平常的事,或是唏嘘,或是乐呵的不拢嘴。一碟花生米,一个个紫砂杯,飘着今年新上市的好茶,屋子里一半飘着粽叶的清香,一半是新茶的芳香,整个屋子里是安静祥和,香里又夹杂着笑声,呵叹声,此起彼伏。

到午饭时候,一桌丰盛,吃酒敬酒,谈东论西,不乏情趣。为了这顿节日饭,老人起早贪黑了几天,先是买食材,再是烹蒸煮炸。每次节日为了亲人的到来,老人是和面包馅,中国的传统讲究繁多,现在虽然简化了不少,但追求数量上多还是累弯了老人的腰。但为了这一天的欢愉,老人家依旧年复一年的如是准备着。

饭后,男人们东倒西歪,或醉或醒,离席而去。女眷们却要在餐桌上逗留些时辰,继续着东家西家的轶事。又感叹这几年自家的光景,期待努力工作来年挣更多的钱。而老人家却说,你们忙你们的,但俗话说知足常乐,我天天在家,有事就打电话,想你们我也晚些打给你们。

众人离席,有的去里屋看电视,有的在阳台抽烟,成了一个个小组织。节日里电视有特别栏目,总会播些节日科普,譬如屈原,譬如龙舟比赛。看节目,老人小孩吃着小糖瓜子,专注的一动不动。而一边抽烟的男人们,诉说着自己最近几年的境遇,感叹着时光流逝。女人们则收盘理筷,准备着晚饭。

而今端午,我在异乡。一个人想着他们还会那样过,应该要吃晚饭了吧。但我还伏在案台前,复习着那即将到来的种种考试。在思绪乱麻之时,又提笔写了篇小文。端午节,和平常一样,只是家乡的团圆饭前少了一人。

端午如期至,在望有人家。炉边人忙碌,灯熄火独明。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端午散文10

又到端午粽子飘香时优美散文

――写在母亲去世后的第二百九十一天

(怀念母亲,兼及其他)

过去,每年在端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总会有一颗心在牵挂着我,总会有一个人在惦记着我,这个人就是我的妈妈。而每个过去的这样的节日里,我也都一直沉浸在那一串串、被妈妈精心制作的、飘着浓浓香味的粽子里,让我觉得总也吃不够、吃不好,这个节日就又成了回忆。端午节过去了,就又是长达一年时间的慢慢等待。而今,我连这一点点等待的机会也没有了,因为妈妈不在了,因为我们之间的联系已经断了。世界上对人最残酷的折磨,就是让人绝了念想,从此再无交流。不知道是我的失败,还是我活该遭此惩罚,你一去无影踪,从此这样的节日就失去了原有的滋味,不再令我期盼。

今日的街面上,卖粽子的都排成了串,说个笑话,是卖的比买的都多。价格也不便宜,个头还很小,比妈妈包的那些粽子小多了。再说味道,除了有苇叶的滋味,哪里有一点点粽子的味道?比起妈妈做的粽子来说,这些粽子充其量也就是只具其形、实无其味了。所以,我也仅仅是尝尝,再无购买的兴致了。好像就是因为街面上有卖粽子的,所以至今没有一个人给我打电话说:回家吃粽子来!尽管,那时候,妈妈也知道我不是特别爱吃粽子的,因为她知道我的胃不好,吃也吃不了多少。可是,她就是一个劲的打电话让我回去,让我带着媳妇和娃娃一起回去吃她包的粽子。那时候,我的顾忌太多,每次回来的时候妈妈要给我装粽子,我都尽力的推辞,不让她给我拿那么多。现在想起这些,也不知道那时候妈妈是不是也如同我今日这么伤心和难过……

记得,还是小时候在妈妈身边生活的时期,每年快到端午节的时候,家里最忙活的就是妈妈了。早早就在念叨着:换哪儿的糯米最好了,粘性大,好吃;折哪儿的粽叶最美了,粽叶宽,好包;买哪儿的红枣最大了,果肉多,好甜。因为本地这些东西都没有,所以要早早的准备。那时候,似乎是全家总动员的去备料,也许我就是因为付出了这点辛苦,再加上那种天天做梦吃香甜的粽子的迫切心理吧,所以,总觉得小时候的粽子最好吃了。至今,想起这些,我才感觉到,妈妈吃粽子的样子很模糊,几乎就没有真真切切的看到。我看到的是妈妈的忙碌,妈妈的辛苦;我感受到的是妈妈的心疼,妈妈的呵护。

还记得,在我刚刚结了婚的时候,由于是家里的老大,要分开了过日子,所以就住在外面。妈妈总是常常惦记我日子不好过,尽管距离不太远,可她经常是托人带信让我回去看她。那时候,我还很傻,说真的,我那时候真的还不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道理,总觉得都好着就行了,回去有什么看头呢。没想到,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天我才知道,我想回去看,却已经再也无法亲自看到她了。我后悔呀!为什么过去那么多的时间我没有好好的抓住机会?为什么过去那么多的机会我没有好好的回家看看她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我居住的地点距离她越来越远,我还在为我的努力取得的丰厚回报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却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她的感受她的无奈她的担忧她的“孤独”……

近十几年来,因为孩子在渐渐的长大,要给她创造好的居住环境、提供好的学习条件,我把家安在了银川,把孩子从母亲的身边拉开,入到了银川的学校。我只顾了自己,却根本没有征求过二老的意见,更没有一点点考虑到母亲的感受。尽管我也时常的把她接到家里来住,却和她的语言交流越来越少了。那时候,总觉得给她吃好的住好的穿好的.,尽力的顺着她的意思就是孝顺了。现在我才知道,其实,语言上的交流是她最最需要的,虽然她也经常给我絮絮叨叨的说话,但却从来听不到我的诉苦。因为,妈妈得的是糖尿病,最忌讳的是心理焦虑了,深深知道这一点的我,也怕自己那一句话说的不合适了,让她老人家为我烦心再加重了病情,那就更不好过了。我最想要的是让她的安安稳稳的多过几年,可是,却忽视了让她放放心心的安度晚年。所以,她的病老是反反复复的,现在想来,皆是因为姐姐弟弟妹妹们都给她说心里话而唯独我没有。让母亲为我担忧了却不自知,我这是多么愚蠢多么迟钝的人呐!

又到端午粽子飘香时,我却没有一点心思吃粽子,可能今后再也没有了那种切切的期盼,终至于平平淡淡过自己的日子。只要孩子不让我丧失颜面不给我闲气受,就是我最安心的生活了。别人怎么过,不用我操心,也许我想操心,恐怕别人还嫌弃我操心不到点子上,那就随他们去吧。既然别人都不需要我的关心我的帮助,那么我只有把属于自己的关心帮助到位就行了。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是妈妈活着的时候的心愿,我一定秉承她的这一遗愿好好的活下去。从此以后,谁在乎我的存在,我就在乎谁的存在,反之亦然。只是,我也一定会经常在梦里见到你,吃到你给我包的、世界上最最香甜的粽子……

端午散文11

《这个端午节》

这个端午节

我只专注于一件事情

宛若老僧打坐般

静守于时光一隅

打捞溢满粽香或父爱的文字

//

没有去街边折柳

我怕骨瘦如柴的柳丝

不堪承受断翅之痛的折磨

流出乳白的血液

那泛绿的缕缕情思

却在心底荡漾

//

不想去山脚采艾

我怕惊扰大山庄严的沉思

不小心踩伤娇嫩柔弱的小草

委屈的.泪水打湿双脚

那随风飘洒的淡淡药香

却在默默为我疗伤

//

不愿去街头徘徊

我怕人世的纷扰嘈杂

打破一生坚守的淡静

那份弥足珍贵的感情

才是我踏破铁鞋

日夜找寻的本真

//

这个端午节

写满浓浓的思念和忧伤

懒散,闲适,淡然

没有电话或短信的祝福

在散文在线里徜徉的日子

一如白云氤氲的天空

厚重而意蕴深长

端午散文12

春天的风越过甘肃甘南,吹绿了临夏黄河两岸,燕来了,柳绿了,艾草也窜出一米多高。站在高处,已经是满眼绿色、青翠欲滴了。不知放羊的小伙伴们,谁喊了一声:“端午节快到啦!”

端午节的前几天,阿奶和妈妈们都相约到集市上购买端午节所需要的祈福用品,上小学的二姐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购置了五彩线,今年她要自己动手缝制荷包。

荷包叫香包,也叫香囊,临夏人称呼为“绌绌”或“耍货”。荷包的样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叫“绌绌”把布和绸子剪成尕方块,上下缝上两块不同颜色的三角绸子,由里到外翻过来,绣上各种图案,填充上包有松香、白芷、雄黄、艾叶、熏草等香料的棉花,然后把两面的角绌起来,两面用针缝上丝线穗子,用一根线穿在顶上,这样一个既简单又好看的荷包就作成了。细看荷包有迷人的造型,细闻有淡淡的清香。

还有手巧的阿奶和妈妈们,用布和绸子采用传统的方法绌出尕猫、尕兔、尕猪头等。端午的当天挂在尕娃衣服前襟的钮扣上,各种小动物造型的荷包随着孩子们的跳动,成了乡村一条移动的动物园。不时有阿奶和妈妈们抓住玩耍的尕娃,相互攀比各家婆姨的手艺,评说今年谁家的婆姨做的荷包好看。

更有手巧的阿奶和妈妈们,用布和绸子绌出两个尕老虎,缝在尕娃衣服肩膀的两侧,孩子们顺着街道到外乱跑,仿佛自己就是尕老虎,到处炫耀。

还有更讲究的阿奶和妈妈们先绌一个大虎头,再绌出三瓣的胡椒、两瓣的鸡心、桃子、萝卜、葫芦等,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用一根线穿起来,分成三绺缝在大虎头的下面,这就是西北特有的背负型荷包。大虎头荷包在尕娃们后领子下面一绺一串的像风铃一样吊着,随风飘舞,虽然没有悦耳的铃声,但能闻到那扑鼻的芳香。

放学后的二姐拿出事先购制的五彩线,她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制作自己的荷包了。二姐制作的是最简单的粽子荷包,她先找一块质底稍硬一点的纸条,把它折叠成尕三角后展开,在里面放上装有松香的棉花后折叠成粽子状,然后在上面绕上各种颜色的彩线。二姐做针线活的手艺当时不是很灵巧,常常顾此失彼,一会线松了,一会绕错线了,还分不清黄、白两种颜色的线。我就帮她挑出黄线和白线,一缕一缕地递给她。二组终于做成了大小不一的荷包。她把荷包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串起来,下面再吊上一绺长穗子,在荷包穗子中间穿有两粒明亮尕珠子,一个晶莹易透的荷包就做成了,真是漂亮极了。

出于好奇,我也跟着二姐用彩线学着绕粽子荷包。刚开始绕出来的不是稠密不均就是稀疏不严,绕了两个后就慢慢就变好了,我也挂上了自己亲手做的荷包。

端午节到了,大人们早早把杨柳枝插在自家大门上,还在杨柳枝上用绳子吊一颗红蒜。说到吊红蒜,自然有它的来历。

传说,古时西北地区兵荒马乱,在逃难的’人群中,只见一个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大一些的尕娃,手里却牵着一个尕尕娃在大路上奔跑。将军觉得很奇怪,就命人把妇人抓来盘问,原来妇女背上的尕娃是她丈夫的前妻所生,现在孩子的亲娘已经去世,牵在手里的尕娃是她亲生的。妇人的丈夫出门在外,两个尕娃由她抚养。

妇人说:“我的尕娃万一死了还能生养,要是我后背上的娃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能对得起我的丈夫,又怎能让他的亲娘在九泉之下瞑目呢?”

将军听了妇人的这一番话很受感动,他想在这个世道上哪还有把继子背在自己身上,却把亲生的孩子牵在手里的后娘呢?

将军详细地询问了妇人所居住的村落后,就让她放心地带着两个尕娃回家去,并告诉她:“明日一早,在你家大门门栓上插上一枝杨柳,再系上一颗红蒜,官兵一见到,就不会进你家了。”并告诫她别把这事泄露给别人,并传令三军,凡看见门栓上插着杨柳枝并系着红蒜的人家,一律不得入内,谁违反禁令,一律按军法处置!

心地善良的妇人回到庄上,把将军叮嘱她的话忘掉了,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乡亲,一传十,十传百,每家每户都在自家的大门上插上了杨柳枝,并系上了红蒜。

第二天正好是端午节,官兵们一进庄子,就看到各家大门上都插着挂有红蒜的杨柳枝,就悄悄地撤走了。

正是这位不知名的妇人用她善良无私的爱感动了将军,才使得将军对她有了恻隐之心,她又用大爱无疆的善良救了全庄和邻村的乡亲们。

为了纪念这位普通农家妇女,从此以后,每年的端午节每家每户的大门顶都要插上杨柳枝系上红蒜,祖祖辈辈相传至今。这不仅是风俗习惯,更重要的是善良的传承。

中午时分,孩子们会戴上大人们事先准备好的荷包,并在手腕上系一圈用各色丝线搓成的花线,还在耳朵门里抹上桔红色的雄黄。母亲会告诉孩子,不点雄黄虫子会跑到鼻子和耳朵里去的,不缠五彩花线,蛇会缠住手脚的。

端午节,这个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习俗,虽然过法各有不同,但是企盼平安、幸福、健康的愿望是一样的。祛邪祈福,永远是端午节民俗文化的永久主题。用荷包祈福未来,借助尕猫、尕兔、尕猪头,表示生生不息;借助老虎的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之气,借助鱼儿钻莲,寓意男女爱情;借助葫芦石榴,期盼多子多福;借助大枣、桂圆、莲子之名,谐音早生贵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回忆起老家的端午节,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一个个快乐的场景又浮现在了眼前……

端午散文13

小时候过端午,无疑是极为有趣而又热闹的。

父亲并非家中长子,但常常承担起了原属大伯的责任,逢年过节,总是要将兄弟姐妹聚集起来,吃饭,喝酒,摆龙门阵;兼之行医,父亲也算是半个读书人,恪守“仁”“义”二字,又喜好古文,于是对传统的节日、习俗,无不认真对待,除夕烟火、春节祭祀、元宵送祖等等,无不虔诚而认真地履行着每一道程序。端午算是举国皆知的传统大日子,又因为母亲的生日恰逢其时,更是从来马虎不得。

那时的我们,还没有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落脚,全家居住在那个山清水秀而鸟语花香、风轻轻水潺潺的村子里。屋前一望色全是绿,绿的秧苗,绿的玉米,绿的树,绿的一重一重的小山。间或也有一些黄的,红的,还有叫不出颜色和名字的花儿,点缀着绿得寂寞的一年四季。俗话说“清明挂柳,端午插艾”,端午前几天,父亲便会带着我们去打菖蒲和艾叶。菖蒲叶子修长,宽,薄,犹如绿色的软剑,在池塘边或溪涧旁静待着我们。其叶底肥厚,一镰刀下去,“噗”的一声轻响,一股浓郁的草腥味便随着喷发出来,吸入鼻中,是沁脾的清凉、舒爽,醒神效果极佳。由于菖蒲通常长在水边,父亲往往穿着长长的筒靴,一字马站在水里,一边割下菖蒲递给我们,一边轻声细语地告诉我们药用功效,等我差一点要记住这味中药的时候,一大抱的菖蒲已堆了满满一背篼,足够多了。艾叶有别于菖蒲,通常会长在干燥的地里,平常并不多见,但奇怪的是,父亲每次领我们去收割的,总是极鲜嫩,极茂盛的`。艾叶有圆而挺立的茎秆,柔软顺贴的叶子,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挤挤匝匝中混合着泥土的芬芳,闻起来有点苦,微风过处,即使还没有下镰,地里竟也氤氲出一种青涩而神秘的气息来。

等到割好了菖蒲,艾叶,背回家,看着父亲将两种植物混杂,分成束,再捆成一个一个的大把子,然后仔仔细细的挂在门边上。记得那时奶奶身体还硬朗,每从地里回来,老喜欢穿着蓝布斜襟的褂子,坐在长条凳上歇息,看着父亲挂在她家门上的菖蒲和艾叶,总是半欣喜半惆怅地念叨,啊,端阳来了,要包粽子吃了。

端午节自然是要包粽子的。通常是天还未亮,父亲母亲便早早的起床下楼,烧火,做饭,剁猪草,煮猪食,打扫屋子,清理院前院后的腐草,枯叶和垃圾。等到饭菜香味沿着木楼梯袅袅而上,弥漫了整个瓦面的时候,我和姐姐便知道,该起床了。急匆匆用过早饭,淘米,洗粽叶,然后开始包粽子。粽叶要先洗好,再晾一会,如果太湿,拿在手里,水哒哒的让人不舒服;糯米要淘干净,同样要沥干一下,太湿太潮的米包出的粽子不紧密扎实;腊肉颗粒一定要细些,太粗了不黏米,口感不好不说,还容易散。包两三升米的粽子算是不小的工程,通常是父亲和母亲担当主力,我们在旁边打下手,因为最先的时候我和姐都不会,弟弟年纪太小,更不必说。妈妈动作麻利,一张又一张的粽叶在手里翻飞,卷曲,一会工夫也就是好大一提;爸爸动作规范细致,一丝不苟,每一个粽子都棱角分明,即使煮好,也鲜少有变形或漏米的。他包的牛角粽尤其漂亮,小小的尖角,窈窕的腰身,分明的轮廓,说有多漂亮就有多漂亮。而我之所以学包粽子,除了此为居家必备手艺之外,也是基于受牛角粽的诱惑,直到现在,我也还是喜欢缠小小的,尖尖的牛角粽。

当然,在端午里一起包粽子的,不止我们,还有姑妈。姑妈家离我们家并不远,只隔了个小山头,走几根田坎,再过一个池塘就到了。妈妈和姑妈特别要好,哪怕一点点绿豆芝麻大的事情,也会互通有无,全然没有姑嫂间“针尖对麦芒”的小心眼与嫌隙。在举家团圆过端午的时候,姑妈常常是第一个过来的,来了后坐下来就开始包粽子。随着客人陆陆续续到来,家里很快便热闹起来。父亲和母亲的兄弟姐妹,左邻右舍,甚至还有慕名前来找父亲诊疗的病人,大家聚在一起做饭,炒菜,炖汤,顺便说说家长里短,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喜庆而喧闹的气氛甚至盖过了大甑子上热腾腾冒出的蒸汽。现在想起来,那时的人们还真的没有现在这么多讲究与隔阂,哪怕是来就医的陌生人混在一起,大家也没有什么不自在,好似横竖不过是添几副碗筷罢了。而像我这样大小的小孩,借着节日的由头,也终于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了,不用帮着做家务,不用上山打猪草,而是可以自在随心的玩了。兄弟姐妹们不分大小,一概凑在一起,玩所有能想出来的游戏。最奇妙的事情是,母亲觉得差了什么东西,往往在屋里大喊一声,我们几个争先恐后的飞跑进去,问清事由,拿了钱,再一窝蜂的向商店跑去,买好了东西,再飞快的跑回来,一点没有身心劳顿的疲惫和气恼,反而因为逛了一次商店,附带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欣喜莫名。

等到几个小孩的游戏正做得锣鼓喧天,打打杀杀间即将分出胜负时,恰恰大人就招呼吃饭了。堂屋里,地楼上,几张八仙桌错落有致,桌上碗挨碗,盆贴盆,密密麻麻荤的素的全是菜。饱满圆润的粽子,波澜不惊的油汤,色泽如玉的豆腐脑,青翠可爱的小白菜……我们家没有小孩不上桌的祖训,好一顿狼吞虎咽的扫荡后,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转眼间一片狼藉。随便抹抹嘴角的油渍,我们继续楼上楼下屋前屋后乱窜,而大人们则喝酒,抽烟,劝饭,每到这个时候,爸爸总会拿起瓶子和酒杯,一个一个的给客人们倒酒,或逼着或劝着让他们多喝一点。妈妈照例不停的添饭,添菜,不停的招呼大家吃,没有什么菜,慢慢吃,将就吃。眨眼间客人们一阵哄笑,说做了那么多,几天几夜也吃不完,还说没得吃呢,妈妈会舒心地大声反驳,且趁热打铁留大家吃了晚饭再回,爸爸的酒于是劝得越发的频繁,大家的笑声也就越发的敞亮爽朗。

往往要等到月上柳梢时,喧闹了一天的家里才能安静下来。吃了,闹了,高兴了,我们姐弟三人早已昏昏欲睡,而临睡前最后的记忆便是父亲母亲仍在灯下忙碌的身影,以及压低了声音商量着剩下的粽子还要给谁谁谁提些去才好,明年的端午节还要添哪些菜,多包多少粽子才够,那些孩子来了要怎么安排才有耍事。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听着他们此起彼伏的鼾声,我迷迷糊糊的想,其实,我们耍得可高兴着呢。

是的,那种单纯的快乐,满足的感觉,给我的印象是那样的深刻,甚至成为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多年后,已经长大的我,日日淹没在红尘俗事里,倒是很久很久都不曾那么热切的期待一个节日的降临了。

端午散文14

杨柳依依,艾草青青,五月的暖风,吹来沙枣花蚀骨的香气,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也悄悄来临。街上的人流骤然增多,市场上卖粽叶卖大枣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开始忙着采购。节日,总会让人感到一种喜庆热闹的气氛。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馋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漂水,应自照千峰。

提起端午,总会想起一个铁骨铮铮的名字――屈原。端午节的来历甚多,而广为流传并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的,还是屈原在五月五日抱石沉入汨罗江的悲情故事。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曾一度受到重用,被封为三闾大夫,其间写出了流芳千古的佳作,与《诗经》齐名。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官员们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贬去官职,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途中,还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哥》等不朽诗篇。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悲愤不已,在五月五日含恨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汨罗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表达着对祖国的一片忠魂。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跑到汨罗江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着船去打捞他的遗体,他们把饭团,鸡蛋等食物抛进江里,是想让鱼虾吃饱了,不去咬屈原的尸体,一位老中医还把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怕蛟龙水兽来伤害屈原。后来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就以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虽然这只是传说,但却也表达出了后人们对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的缅怀和尊崇。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还有很多,有纪念春秋时期被吴王夫差冤杀的伍子胥的传说,还有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神话故事。从这些世代称颂的传说和故事里,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忠孝节义的美德。端午节的来历,大都和粽子,艾叶和雄黄酒有关系。屈原已随着历史的烟云跨越几千年,任滔滔的时光划过多少个年华,人们不会忘了他那忧国忧民的精神和不朽的诗篇,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也伴着粽叶的清香一代代流传下来。

端午吃粽子,是我国南北都有的传统习俗。粽子的制作方法有些复杂,先要备好宽大新鲜的粽叶,也就是采的芦苇的叶片,绿绿的,厚厚的`,柔韧有光泽。糯米提前用清水浸泡,加上红枣,葡萄干,核桃仁等辅料,把两片粽叶并到一起,糯米攥成团,包成一个个三角形的大粽子,再用细绳绑扎好,放在锅里煮一个多小时,香喷喷的粽子就可以出锅了。糯米粽子凉热皆可食用,吃的时候把绳子上的活扣解开,剥掉粽叶,蘸点化开的红糖水,香甜软糯,米里透着苇叶的清香,是老少皆宜的美味。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富裕了,粽子的吃法也多种多样,有八宝粽,肉粽,海鲜粽,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来做,过节嘛,过的就是喜庆,热闹,舒心。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紧张,大多都不善厨艺,也没有兴趣去学做这样工序繁琐的粽子。当然,这并不影响大家过节的心情,超市里各种口味的粽子早就上市了,买上两斤回去煮好就开吃,解馋又省事。在学校附近,有一个卖竹筒粽子的小贩,蹬一辆三轮车,长长地吆喝着,五元钱一个,掰开细细的竹筒,露出跟竹筒一样圆柱体的白白黏黏的米粽,中间插一根细长的竹签。小贩把米粽放在一个盛着白糖的盘子里滚一下,递过来,还冒着丝丝的热气,咬一口,甜糯里还带着竹子的清香,小孩子们都喜欢吃。

但在我们老家农村,是不包粽子的,我们那里没有江河湖泊,自然也没有芦苇荡,城里人买粽叶,农村的人可能是嫌麻烦,就做油饼卷糕,炸韭菜盒子吃。用糯米和大枣加上红糖蒸成米糕,卷在炸好的软软的油饼里,吃起来又香又甜。小时候家里穷,没多少好吃的,总是特别盼着过节,不论哪个节日,都是掰着手指头算,到了节日那天,才可以吃到点好的,不是因为孩子们馋,真的是日子过得太艰难。

妈妈一向都很看重节日,不管生活多么窘迫,总会想办法给我们准备上节日的食物。妈妈炸的油饼总是又软又香,妈妈蒸的米糕也是又粘又甜。妈妈在的时候,每年过端午,都会提起一段往事。妹妹是五月初二生的,端午这天,刚生完孩子的妈妈,怕我们过节吃不到卷糕眼馋,就进厨房给我们做。妈妈说,当时家里没钱,没有去买白米,她就用两碗小米加上爸爸从城里捎回来的红枣,给我们蒸了米糕,又烙了几张油饼。妈妈刚把卷糕给我们做好,村里的队长来了,他知道妈妈坐月子,我爸又不在家,孩子们都小,可能不过节,就端了几个卷糕给我们送来。队长看到妈妈给我们做的小米卷糕,笑着拿起一个吃了一大口,连声夸好吃,其实妈妈也知道,小米做的糕,哪有白米做的香呢。队长是个善良的大叔,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相邻之间的那份热气忠厚,真的让人很感动。

端午节除了吃卷糕,还有好多流传下来的习俗。小时候每到端午,妈妈都会提前做好几个漂亮的荷包,香囊,里面放上晒干的艾草,端午的头一天晚上要放到外面润晨露,早上给我们每人带上一个,能避蚊虫叮咬,还能辟邪。小孩的手腕上,脚脖上都戴上用彩线搓成的花绳,如今的人们,除了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恐怕都不给孩子做了。妈妈手巧,绣的荷包香囊可漂亮了,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常来跟着妈妈学,我这亲闺女,从小就怕干针线活,一样也没学会。我当年戴着妈妈做的香囊到处炫耀,等自己做了妈妈,却从未给我的孩子做过,真的是愧为人母了。

在我们老家,还有端午节在门上插杨柳条和艾叶的习俗,大概的意思应该还是辟邪吧。折柳条的任务,自然归孩子来完成。村子里那时候最多的就是柳树,房前屋后,地头沟旁,到处都是杨柳婀娜的身姿。男孩子三下两下爬上树,咔擦咔擦,一根根细长的柳条扔下来,我们女孩则忙着往家里搬,端午节早上,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插上碧绿的柳条。我们也不忘给自己用柔韧的柳枝编一顶绿色的纱帽,戴在头上满村子疯玩。妈妈还会去水沟边拔来一些艾草,也插在门头上。对于这些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人们也无从查究它的出处,只是一代代延续着,成为一种节日的传统。

端午节早上,妈妈天不亮就起床蒸米糕,炸油饼,等我们起来,桌上已经摆好一大盆卷糕。妈妈先用盘子装五个祭献,还要点蜡烛,上香,口里念念有词,大概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类的话,我们小孩子只记得吃,哪里能记得妈妈念什么,所以始终也没听明白过。妈妈还会让我和妹妹把卷糕送给邻居家几个品尝,人家也会拿自己家做的回赠,而小孩子们,则成了来回往返的信使。农村里世风淳朴,乡邻之间也大多和睦,过节时更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如今的城市里,邻里之间很少走动,平时也不怎么往来,对门住的邻居,轻易都不串门,是体会不到那种浓浓的乡情的。端午节这天大人们会喝点雄黄酒,给小孩子额头和耳朵背后都要抹点,可以驱邪防虫,反正都是祖上流传下来的,是不是和《白蛇传》的故事也有点关联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我也住在城里,城里人端午节都包粽子,可我总是笨,学不会,只能买几个给孩子吃。孩子们却不爱吃,更喜欢吃我做的油饼卷糕,我自己也一样,还是觉得香甜软糯的卷糕好吃,也许,这也是恋旧的一种情结吧。家乡的传统习惯,早已潜移默化渗透到了骨子里,如今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心中的眷恋却时刻萦绕着。其实吃什么无所谓,只要大人小孩心情舒畅,快快乐乐就知足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无论身在哪里,家乡在自己的心中总是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

南方的端午节应该更热闹了,汨罗江上,是不是年年都会赛龙舟呢?屈原祠里,一定还会有人络绎不绝地拜祭那位忧国忧民的屈大夫吧!历史的云烟会随着岁月渐渐淡去,但那些民间的习俗却一代接一代延续下去,即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香香甜甜的粽子,飘荡着节日的喜庆,流淌着岁月的情怀。屈原若在天有灵,看到今天的社会繁荣昌盛,人民丰衣足食,浓浓的节日气氛,也应该会含笑九泉了。历史可以变迁,时光可以退去,但他那永恒的诗篇和壮志忠魂会随着这个传统的节日代代流传,不朽不枯。

湘中

唐(韩愈)

猿愁鱼跃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O藻满盘无处莫,空闻渔父扣弦歌。

端午散文15

五月初五,汨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就是多么期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就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情绪;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情绪!

汨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你,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此时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此时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必须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齐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齐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国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就是源自你――屈原。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我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可就是我想你此刻明白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必须会感到很欣慰。 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就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就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却不常有,你就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这天,我们仍然过着这端午节,此时为的就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admin3473

Share
Published by
admin3473

Recent Posts

白露春分

✨《新婚之夜》《有人跳舞》《晚…

2月 ago

商务男装宣传口号230

商务男装宣传口号230   在…

2月 ago

自白录

刘晓庆文集”包括两本书:一本书…

2月 ago

乌镇一日游日记

乌镇一日游日记(通用21篇) …

2月 ago

做家务日记100字

做家务日记100字(通用15篇…

2月 ago

海边旅游日记

海边旅游日记(通用25篇)  …

2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