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读  泡读美文  泡读学习

关于母亲散文7篇

  母亲,是一个用行动来诠译爱的人,她的每一个动作中都包含着深深的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母亲的散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关于母亲的散文

  夜里梦到我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我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我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我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我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我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我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我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我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我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我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我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我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我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我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我母亲的面影。

  篇二:关于母亲的散文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依然一头乌发,身板挺直,步伐稳健。人都说看上去也就七十来岁。父亲去世已满十年,自那以后,她时常离开深上海的家,到北京居住一些日子。不过,不是住在我这里,而是住在我妹妹那里。住在我这里,她一定会觉得寂寞,因为她只能看见这个儿子整日坐在书本或电脑前,难得有一点别的动静。我母亲也是安静的性格,但终归需要有人跟她唠唠家常,我偏是最不善此道,每每大而化之,不能使她满足。我母亲节即将来临,杂志向我约稿,我便想到为她写一点文字,假如她读到了,就算是我痛改前非,认真地跟她唠了一回家常罢。

  在我的印象里,我母亲的一生平平淡淡,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当然,这个印象不完全准确,在家务中老去的她也曾有过如花的少女时代。很久以前,我在一本家庭相册里看见过她早年的照片,秀发玉容,一派清纯。她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的家里,家境小康,住在钱家塘,即后来的陕西路一带,是旧上海一个比较富裕的街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母亲还年轻,喜欢对我们追忆钱家塘的日子,她当年与同街区的一些女友结为姐妹,姐妹中有一人日后成了电影明星,相册里有好几张这位周曼华小姐亲笔签名的明星照。看着照片上的这个漂亮女人,少年的我暗自激动,仿佛隐约感觉到了我母亲从前的青春梦想。

  曾几何时,那本家庭相册失落了,我母亲也不再提起钱家塘的日子。在我眼里,我母亲作为家庭主妇的定位习惯成自然,无可置疑。她也许是一个有些偏心的我母亲,喜欢带我上街,买某一样小食品让我单独享用,叮嘱我不要告诉别的子女。可是,渐渐长大的儿子身上忽然发生了一种变化,不肯和她一同上街了,即使上街也偏要离她一小截距离,不让人看出母子关系。那大约是青春期的心理逆反现象,但当时却惹得她十分伤心,多次责备我看不起她。再往后,这些小插曲也在岁月里淡漠了,唯一不变的是一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我母亲形象。后来,我到北京上大学,然后去广西工作,然后考研究生重返北京,远离了上海的家,与我母亲见面少了,在我脑中定格的始终是这个形象。

  最近十年来,因为我母亲时常来北京居住,我与她见面又多了。当然,已经入耄耋之年的她早就无须围着锅台转了,她的孩子们也都有了一把年纪。望着她皱纹密布的面庞,有时候我会心中一惊,吃惊她一生的行状过于简单。她结婚前是有职业的,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便退职回家,把五个孩子拉扯大成了她一生的全部事业。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作为由她拉扯大的儿子,我很想做一些令她欣慰的事,也算一种报答。她知道我写书,有点小名气,但从未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直到不久前,我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当我女儿在她面前活泼地戏耍时,我才看见她笑得格外的欢。自那以后,她的心情一直很好。我知道,她不只是喜欢小生命,也是庆幸她的儿子终于获得了天伦之乐。在她看来,这比写书和出名重要得多。我母亲毕竟是我母亲,她当然是对的。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我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我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

  篇三:关于母亲的散文

  襁褓中,是她,用她甘甜温暖A乳汁,浇灌着我绽开蓬勃A生命。

  幼儿时,是她,用坚实A手臂牵引我学会走路、奔跑、跳跃。

  童年时,是她,用她深情A呼唤牵引我走出病魔A掌控,走向健康。

  少年时,是她,用殷殷A期盼牵引我走入知识A殿堂,做一个有知识A人。

  她,就是我A母亲。

  总是最受累A那个人

  拿什么报答你,我A母亲。

  冬天,寒风肆虐,吹在脸上,似如刀割一般A疼。而她,却依旧站在那儿,不挪一步脚步。只见,她那长满冻疮了A手,一只拿着刷子,一只压着手中A衣服,刷洗着。谁可知道,她那长满冻疮了A手以洗得通红?家中有洗衣机,她却是不使用它,仅仅是因为洗衣机洗得不干净而已。这么冷A天,她并没有停下来去暖手。因为她在想:现在一定要洗好衣服,冬天衣服难晒干,起码要一个星期左右。如果丈夫孩子穿着这潮湿A衣服,肯定是会生病A。她不顾寒风再怎么猖狂,依然低着头洗着。

  一条小道上,家家户户都把门窗关得紧紧A,路上也没有什么行人。而只有她,那已被冻得通红A手还在不停地刷洗着。

  “刷刷刷――刷刷刷――”

  总是站起来A那个人

  拿什么报答你,我A母亲。

  饭桌上,一家四人围坐着吃饭。“诶呀,怎么没有拿勺子,让我怎么喝汤啊?”我埋怨道。“糟糕,忘记拿了。”说着,她站起来转身走进了厨房。过了不久,她A手中拿着一个勺子走了过来,然后放下。“妈妈,这个汤怎么没味道啊?”一旁A弟弟说着。“嗯?”她半信半疑地尝了尝味道,“诶,真A,难道我忘了放盐。对,肯定是忘记了。等等,我拿去重煮。”她端着汤又离开了。“铃铃铃……铃铃铃……”电话响了起来,

  正在煮汤A她听到电话声,又跑了过来,然后接起了电话。谁可知道,她A那碗饭早已没有了热气。

  我爱她,可是我却不知道我有什么资本去爱她。

  我想报答她,可是我却不知道应该拿什么去报答她。

  拿什么报答你,我A母亲。

  篇四:关于母亲的散文

  母亲,是我心中的太阳,永远的太阳!

  我忘不了,当落日的脉脉余辉洒满那贫瘠的土地时,一缕缕缥缥渺缈的阳光,便把母亲和大地染成一汪金色的光轮,母亲清瘦的双颊便悄悄映红,脸上沟沟壑壑的皱纹将儿女们心中的太阳勾画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

  我也总是在甜美的梦里将母亲描绘得至善至美!多少个风风雨雨,寒风霜雪。母亲,在人生道路的岔道口,总是将我拉上充满泥泞、布满荆棘的阡陌小道――我虽跌跌撞撞,单仍向前行。我曾在凹凸不平的泥道上摔倒,母亲,从不用那双瘦骨嶙峋的大手扶我起来,总让我自己爬起来,爬起来!当我自己爬来时,母亲总是欣欣然。“勇敢些,孩子,跌倒了,爬起来,接着走,接着……”,于是母亲便把我十几年的年轮塑造得花朵般艳丽。

  从此母亲不在低眉垂睫――因为我们都无愧于自己心中那轮鲜艳的太阳!

  如今,母亲老了,却仍是将自己残存的余辉展现得淋漓尽致,将那份爱尽情的沐浴在我们身上。老了的母亲,将伤感藏了起来,如丰收后的种子不在萌芽。伴着一串串脚步声,母亲又将我们送上了弯弯的山道。他为我们祝福,又把希望深深的洒在我们的脚印里。

  爱,一片似锦的繁华,一盏温暖而又明亮的灯。

  我爱着母亲,我铭记着她赋予我的一切。

  我爱着母亲,我努力的拼搏,用自己攫取的光华点缀她仅有的季节。

  我深爱着母亲。感谢母亲为我的坎坷生命中扬起前进的风帆!

  我深爱着母亲!今生今世,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太阳!感谢母亲,永远的……永远的……

  篇五:关于母亲的散文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无数个夜晚,我们睡得酣然;无数个夜晚,妈妈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闪注视着我们。

  妈妈,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她就由至高无上的女王成为了女仆。我们的出现,打破了她每晚的美梦,打破了她的心房。

  妈妈,我们的第一任教师,启蒙着我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小学六年,即使是半字不识的她,也要通过白天自学,晚上辅导我们作业。我们总是感叹六年的光阴难熬,却未曾看到背后她那坚强的身躯。小升初的时候,我们的一副无所谓的神情遇上了她那紧张的眼神,仿佛要参加考试的是她而不是我们。

  中学的我们,有了青春期的叛逆,如同一个长出羽毛还未满的翅膀的小鹰,执意要展翅飞翔,却不注意自己是否有了资本出去闯荡。听腻了母亲的唠叨,看烦了母亲的爱抚,于是宁静的屋子里时不时地传出“乒乒乓乓”的声音。

  终于有一天,火山爆发了。稚气未褪的我们不顾母亲的苦苦挽留,收拾起自己那不到一皮箱的行装,漂向远方。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啊!我们看得目不暇接,不亦乐乎,却是忘了身后远方的老母,直到有一天,外界的恶魔朝我们伸了魔爪,我们根本无力抗衡,于是开始躲闪,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远方来信,是母亲!是母亲!我们激动着拆开信封,短短一行字,倾注了母亲所有的思念,诠释了最真实的母爱,“孩子,回家吧!”抬头看向远方,那是家的方向……

  母亲的呼唤,越过了千山万水的阻隔,来到我们耳边,你听到了吗?“孩子,回家吧!”台湾啊,你听到了吗?孩子,回家吧!

  篇六:关于母亲的散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的思绪不仅飘散开来,飘向那远在大山脚下守着几亩田地辛勤耕作的母亲。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整天玩耍在田间,从未走出过大山。4岁那年,父亲随山里的打工队伍走了,去了深圳就再也没有音讯了。后来父亲托人带来书信,逼母亲与他离了婚。那一日,我孤独的守在破旧的小屋中,看见母亲跌跌碰碰地从村委回来,她抱着我,失声痛哭。那件事深深震撼着我幼小而纯真的心,我发誓,一定要为母亲争口气。10岁时,我来到了城里的姑姑家,开始另一种生活,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寂寞,是母亲一直给我生活的动力。

  不知怎的,我不愿让同学看到我那农妇模样的母亲,于是,我就叮嘱她别来学校,东西是可以让别人带来。无意中,从姑姑口中得知,母亲每星期都来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的心里暗暗地谴责自己:“你太自私了!”

  打那以后,当我主动请母亲来学校的时候,她怎么也不肯来,她一个人守着几亩田地,为了我――她唯一的希望。

  母亲,我曾经给了你太深的伤害,你却仍然一如既往,给予我所能给的一切,好似我在你那儿存了一笔“感情的巨款”,可以随我尽情的挥霍似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者孟郊的《游子吟》,我似乎又飞回了那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大山脚下,依稀望见母亲伫立的身影。在茫茫的人海里,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

  我在内心深处默默念着: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我永远爱你,敬你,爱――你――敬――你!

  篇七:关于母亲的散文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耳朵里听着这首歌,母亲节到了。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忘记,而这次,我要把它记录下来,来提醒我。

  每年的生日妈妈都是会给我过,但我连妈妈的生日都不记得,今天在母亲节,我要好好的检讨一下我自己,检讨我给妈妈带来多少麻烦!

  每当我生病、发烧,妈妈就会守着我;每当我考试没考好,妈妈就会安慰我;每当我做错事的时候,妈妈就会教育我。而这背后的幸苦我从没看到过。

  我的成绩不太好,但妈妈从没怪过我,她只会说:“没事,努力就行”我在玩电脑的时候爸爸看见了会说:“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玩玩玩”但妈妈看见了会说:“适当玩会,要劳逸结合”

  但妈妈也有生气的时候,当我不知道上进的时候,妈妈就会恨铁不成钢,而我却是不理解,继续玩我的。也正因为我的不知好歹,令我中考没考上理想的学校,在中考后我才明白妈妈的苦心,而这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母爱容易娇纵,所以我们要认真的体会母亲的爱,被让她受伤;明白母亲的爱,才能保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