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品荷,太寂寞;一群人品荷,可就热闹了。又逢七月夏阳,那股热劲没得说。反正到处都热,热的时候品品荷,却有另一番美美的滋味。
我之所以用“品”,是因为不仅仅用眼睛观看,也有心头领会,还有亲口品尝。
中午十二点多,我们一行一百三十多人就在团湖荷塘旁边的餐馆里就餐,几乎吃的每一个菜都与莲荷有关:蒸莲子、煮莲子、莲子汤、藕根条、荷叶包蒸蛋、荷叶粉蒸肉……十多个菜,反正不是直接的莲藕根果,就是用荷叶蒸煮的其它荤素菜。品了荷味,饱了口福,我们漫步于赏莲桥,小憩于爱莲亭,感受了一下亭边小塘莲荷后,便乘坐采莲船儿,泛舟大荷塘。
这荷塘,用“塘”命其名,真是“小看”它了――因为它有两千多亩,青郁郁的一片,一望无际,全是莲荷。“团湖”本是一个地名大概念,其实在这里,是实实在在的“莲花湖”。
美丽的莲花,一朵朵,一片片,高高低低,开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看起来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美,那么令人心旷神怡。据莲主人说:这已经是莲荷的第二拨花了,第一拨花更多更艳,那真是骄美无比呢,不过,你们来得也是时候,莲花也能赏,莲子也能尝,两全其美,且不更胜一筹?说得我们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泛舟荷湖中,那种惬意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小舟儿,一船只能坐八个人,我们这么多人,需要十多条小船。大家争先恐后地找了一个位置坐下,一满八个人,船夫就徐徐地撑开竹竿,驶入碧绿的荷海中。十多条小船,东一条,西两条,没有规则地散落在莲花之中,舟荷相连,人花相映,一幅极美的图画。
大家开始了各自的品赏,有的忙着拍人花艳照,有的用摄影机全程录制,有的挽住一朵莲花在亲昵,有的摘一皮荷叶作帽子挡太阳,有的在向另一条船上的朋友打招呼,有的在扮鬼脸造型……各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着喜悦,阳光的脸上洋溢着兴奋。
我是一个比较好静的人,我品赏莲荷的方式有点不同。中午了,荷叶上水珠已基本被太阳光晒干了,只有贴在水面上的荷叶才有些许水滴,我就用手在湖中舀一些水倒在荷叶上,让水珠在荷叶中荡着秋千;我又摘一个发育不全不能成果的莲心,一瓣瓣扒开,解剖着看看有哪些秘密。
我还倾着头靠到莲花上闻闻莲花的气味,想细细品出究竟是一种什么香味。在炙热的太阳下,荷湖中的水汽散发出一种湿涩的泥水味,和着莲花那淡于风油精却又有些清凉的香味,使我的身心感觉出一种真实的自然气味。这时,一丝微风吹来,放眼一望远处,荷叶一半翻起白浪,青绿与青白相间,又是一番情景,微风撩起我的衣襟,沁入心脾,我从心底内发出感慨――真的好爽!
撑我们这只小船的人,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艄公。这时,一位爱开玩笑的同伴找话头了:“艄公,您接待了不少游客,其中肯定有不少美女吧,有动心的吗?”艄公笑笑,撂出一句:“哪里哟。”便不作声了。聊话者又说:“艄公者,骚公也,未必没有一点儿‘骚心’?”说完这话,一个哈哈大笑。满船的人都发出一阵开心的笑声,船老大也情不自禁地笑了。
船到湖的中心,我们放眼四望,真是美不胜收。我脑海里闪出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七月团湖的荷花何不也是如此呀!
我又想起了我国的理学开山祖周敦颐的《爱莲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周公寥寥几笔,就把莲荷的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了。
荷叶的青丽,莲花的美艳,给人有美好的感观。品荷却还不止这些――莲子肉甜心苦,是谓“为了果实的香甜用心良苦”;莲藕折断丝牵,是谓“有情人即使分开了仍然藕断丝连”。
爱莲者并非周公一人,现代人喜欢荷莲的已经很多了,不独是文人君子爱之者甚众,就连农民们喜爱者亦不少,因为莲荷浑身是宝啊――藕可食,藕尖可食,莲子可食,莲叶蒸什么菜都香,还具有清心解毒的功效呢!尤其那莲花特惹人眼,看一眼便是一种享受,谁不喜爱呢?
盛夏品荷,热在外表,爽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