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读  泡读美文  泡读学习

微v骤雨的散文

  连续几天的阴雨,至今仍处大雨特报的警戒时期。今晨,太阳稍为露脸,乌云不多,天色似乎一下子开朗不少。但是,曾几何时,乌云再度密布,紧接着又是一场大雨倾盆,天候转变之快速,也真是令人有着匪夷所思之叹。

  竟日霪雨霏霏,不在话下。趁着雨势稍歇、云层露白之际,开车返家。在两旁高楼夹缝中行车,所见天色灰白如一,不觉天象有异。待转弯进入桥边宽阔之区域时,却突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天空,竟然是漆黑一片,与当初天空的灰白景象,宛若两个不同的世界。

  在整片黑幕笼罩之中,却夹杂着一块并不协调的灰蒙蒙区域,犹如国画的泼墨山水一般。依据以往的经验,那里想必就是大雨正在滂沱之地。静观此种有如泰山压顶之气势,远方的景物房舍,似乎在瞬间参照之中,突然变得极其遥远、渺小。此一平素难见的大地特异场景,顿时让人不禁心生无限震慑之情。

  小心地开车往前行,天色慢慢由亮转暗,雨也逐渐由无生有、由缓变急,待行车至高屏溪畔之时,已是狂风大作、大雨倾盆。顿时前景模糊,车顶雨声雷鸣,而高屏大桥周遭的景物,也顿时变成白蒙一片凄迷难寻,更遑论先前所见黑雾笼罩下的远方房舍了。

  这两种大地情境之转变,前后大约也仅是两百公尺之遥。路无差异,同样的台一省道,桥也相同,相同的高屏大桥,所不同者仅是时空的瞬间幻化、以及造物者的恣意挥洒而已。综观大地转变之快速,思考世事幻化之无常,此一天幕的转变,虽然令人有些匪夷所思,但却也给了现实的人生,上了宝贵的一课。

  这种幻化的场景,倒令我想起以前另一次的大地惊慑,地点就在距离此地四、五公里之遥,国道十号末端的高雄旗山附近,傍晚时分那场超级的倾盆骤雨……

  那天与一群慈济志工前往高雄甲仙,进行居家关怀和访视之后,于下午五点左右准备返回高雄。沿途天际晴朗,晚霞斜挂,清风徐徐,除了掌握方向盘的我必得清醒之外,其余三人早已进入梦乡,只差鼾声响起而已。

  从甲仙、杉林到美浓,一路由北往南、从东转西,在蜿蜒的山路中前行。沿途虽见西边的云彩逐渐隐匿,乌云渐次增加之外,一切似乎一如往常,只是感觉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诡谲气氛而已。

  接近旗山外围,细雨突然丝丝飘落,这是此行首度遇见的飘雨,感觉有点突兀。待转进前往国道十号的匝道之际,豆大的雨滴,便瞬间疾疾地拍打着车顶,发出“霹啦、霹啦……”的声响,而小时候那乡间瓦顶雨声的真实场景,似乎又再度从尘封的记忆深处,轻轻地逐渐浮现。

  急雨不断加密,待上高速公路之后不久,景象却突然完全丕变,狂风夹带骤雨,大地顿成黑夜,在凄风厉雨之中,犹如台风来袭一般。原本车内沈睡中的人们,也顿时被外头的声音所惊醒,大家不约而同地探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最快速的雨刷,也挥不去挡风玻璃的雨水,因为雨刷之后,瞬间立即又被雨水所覆盖。车前模糊一片,根本看不见前方的道路,行车者内心的惊惶可想而知。在看不清前头景物的情况下,大家似乎变得很有默契,纷纷将车子停靠在路肩,静待这场暴雨的过去,也顺便让车子洗了一次免费的SPA澡。

  这是我平生所遇见最强烈的瞬间暴雨,天昏地暗犹如夜间,狂风暴雨横扫大地。因缘这场暴雨,见证了大地的无常,也让我们能在外头超大风雨的肆虐中,有缘静下心来洗涤内心无名的尘垢。

  大约二十分钟左右,狂风骤雨逐渐消失,大地又恢复了原本的平静,在大雨的洗涤之后,车窗分外明净,视野再度清明,只是却留下满地的残枝落叶,见证着刚才惊心动魄的画面与记忆而已。

  远处的斜张桥,再度遥遥相望,左邻的高屏溪,则是滚滚急流。穿越斜张桥,顺着高屏溪,在有限视野的尽头,就是记忆之中的高屏大桥。它也同样在一阵的狂风暴雨过后,天空又从原本的黑雾笼罩,逐渐转变成灰蒙的颜色。

  大雨依旧不歇,虽然少了那股雷霆般的震慑,但是其磅R的气势,也是不容小B。只是由于其系紧随刚才那场狂风暴雨之后,因此也就很难凸显其原本应有的气势与格局。而此种的现象,也正可彰显所谓“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个中道理了。

  这场突来的骤雨,虽然早已在上天漆黑的脸上写明,但仍带来了相当大的震撼。所震撼者,乃在于那种莫名的气势与威力,竟然能够迫使吾人的内心深处,不由得产生一股寒意。而此一场景中的那一大片宽阔的黑雾,则真有如电影“ID4”(星际终结者)情节之重现。终究,当那庞然大物的外星战舰,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之际,岂是恐惧和无助之情所能描绘?

  从以往旗山高速公路的狂风暴雨,以至于这次高屏大桥的黑雾迷航,虽然两者的时空不同,下雨的场景也有所差别,但是令人好奇的是,两次的大雨都发生在傍晚时分,也都是在同一条的高屏溪附近。这样的因缘巧合,是黄昏的氛围较易产生滂沱大雨,抑或大雨是为着洗涤人们一天疲惫的心灵?

  这两场漫天大雨的瞬间警示,显然与一般“微v先堕,以淹欲尘”的温柔场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实,大地对人类的教化,无论是如沐春风之轻拂,或是程门立雪之严苛,其用意可谓堪称完全一致,都是为了启迪每个人的闭锢心灵,只是由于个人的因缘际遇以及顿悟的程度有别,因此教化的方式,也自然就会随之而有所调整与不同了。

  微v淹欲尘,静寂明镜导方向;骤雨涤心垢,清澄心灵引迷航。用心聆听大地静谧声音,静心善解宇宙深邃真谛,返璞归真,谦卑为怀,应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之道。终究,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