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厌倦了城市的喧嚣,真想再回到“山中无日历,寒尽不知年”的山里的家乡,却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坦然。
山里有“夜静春山空”的阔达,有“人闲桂花落”的悠然,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动中之静。更有多少年都无法割舍的山中的美味。
如今的生活,鸡鸭鱼肉想吃就买,已不稀奇,一碗红烧肉桌上桌下端几次,却不动一筷儿。唯独不舍的是家乡山地里的苘麻菜,微苦而后回甘的感觉,总是让人恋恋不忘。不是狂,现代人注重的不仅是温饱,更追求营养和健康,山里再寻常不过的野菜,在城里却要卖到猪肉的价格。因为山里的野菜是原生态,是绿色食品,正如山里人的性格淳朴自然,没有经历世俗的熏染。
在“人间四月芳菲尽”之时,却是山中美味最多的时候。小时候,赶着几只羊,挎着竹筐,一边放羊,一边挖野菜,不知不觉筐里的野菜已经装不下了,待到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的时候,赶着羊群,挎着野菜,顺着山道,快乐的向家里奔,野菜便成了晚饭餐桌上必备的食品。
小时的我,不喜欢吃野菜,吃到嘴里苦涩难咽,即使蘸再多的酱,也褶不去苘麻菜或是其它野菜的苦味。现在,儿子也受不了野菜的苦涩,我想是因为小时候还没有经历人生的苦楚吧?只有经历了人生的苦,吃在嘴里的野菜才算不得苦了。
山里有一种刺槐树,开出一串串白色的小花,把山都点缀成了白色。四月以后刺槐花开得正旺,母亲便叫我落来一筐,拌上面粉,放在锅里蒸,农村人叫作“馓子”。吃起来有刺槐花的香,夹杂着一丝甜味,是我小时候最爱的美味。
到了八月初秋季节,山里人盼望能来一场雨,雨后的山坡上便长满了地衣。一种类似木耳的菌类,但要比木耳薄很多。剥开杂草,小心地拾起,经过数次清洗,无论做汤还是凉拌,吃起来都非常的筋道,有一种山里泥土的芳香,是记忆里抹不去的佳肴。
家乡的山里,最难得的菌类要数红蘑,八月中旬,雨后的松树下,会长出像伞状通体深红的红蘑。无论是采来即食,还是晒干后食用,都是难得佳品。如今,小鸡炖蘑菇已成为东北的一道名菜。
年近七十的母亲,还要上山里捡蘑菇,不为卖钱,只是为了远在异地的儿女能吃上一顿“小鸡炖蘑菇”。嘴里吃着家乡山里的美味,想念的却是家乡的人。
能吃着家乡山里的美味,和淳朴的家乡人唠着阔别已久的家常,应该是人生最泄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