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读  泡读美文  泡读学习

迷惘一代励志散文

  懒惰,胸无大志,随波逐流,不负责任——不知何时不知因为怎样的偏见,长辈们无情的将这些残酷的字眼打在我们这代青年的身上,这好比一个人含冤入狱并被施以墨面之刑他的余生注定将在众人的鄙夷下惶惶不可终日,这是怎样的羞耻又是怎样发的无辜。就这样当有人以“这代人”称呼我们时我们脸上无光对被早已否定的人生道路倍感迷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我们七八岁的懵懂时期是一个多么崇高而又明确的读书理念啊!渐渐的我们长大了,相反的我们的读书热情却渐渐缩小了。是我们担心背负不了振兴中华的重担吗?不是的,是因为我们现在才清楚的认识到那个理念不过是一纸空谈而已。我还记得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这样严肃的说“你们这代人真是太不喜欢读书了,你们要知道人家国外的中学生平均每个月要读4~5本课外名著的呀!”当时的我对阅读已初有好感,听了老师的教诲还当真受到了激励,我努力提高阅读量并把读书心得写到日记中。至此之后我课桌中的课外读本总是不翼而飞,直到有一天我在老师的日记批语中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才真相大白“不要再看那些无用的闲书了,有时间还不如多被一些课文多记一点公式更有用些”我静静看着充斥这血腥味的批语,伸出手一把抓起日记本将它撕得支离破碎。后来我又上了高中我的班主任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兴趣高于成绩”的胡话,不然无不会因为照做而被批评了。或许是我的自控力增强了的原因回想起往日的一幕幕,我只有一抹浅浅的苦笑。我笑我的自以为是,我笑教育者的反复无常,我笑这个社会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

  《三重门》是我最喜欢的青春小说,寒流接触的多了心自然变得冷了。我对理科十分反感,因为它们太过于一板一眼我从中汲取不到任何的快乐反而还增添一系列的精神苦恼。那些理科老师更是像没有气血的僵尸,每当我经过他们时他们总是用一种凌厉的眼神打量你叫你全身好不舒服;他们又像磁石一样散发着严肃的磁场是接近他们的人变得和他们一样的严肃,一样的毫无生趣。所以我不愿意做我不喜欢的事,我不愿意接触我不喜欢的人,哪怕会付出老师们所说的那种“可怕的代价”。每每想起这些低落的情绪变漫上心头,忧伤的感觉一再一再的倏忽而过,但那也只是一瞬间的感觉或许那就是因某方面的懦弱而产生的沮丧之情。

  中国的传统习俗使得中国的孩子独立能力差,依赖心理严重,所以当他们离开父母后心中对安全的忧患迫使他们去寻求一个好的倾听者在境遇不顺时关怀他们安慰他们。自从成年之后发现身边的恋人越来越多了但在我看来他们仿佛是粉墨登场的小丑一样,他们的感情太过于自私他物质化了让人不经觉得那是对爱情的一种玷污。我的好朋友木忻怀揣着自己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在人间寻寻觅觅快两年的光景了,他坚信一定有柏拉图所说的那种保持着朋友的关系进行精神恋爱的女生,后来他确实遇到了一个类似这样的人,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还有着相同的爱好—-写作和唱歌,他俩经常在一起写诗,一起唱《寂寞沙洲冷》就这样进行着甜美的精神沟通,可以说他那一年过得十分快乐。经过中考的洗礼他们进入了两所不同的高中,当有一天木忻把自己在写作大赛中获奖的喜讯与那女生分享时,她却问“真的吗?奖品是什么?”以前的她可不是这样的呀!他应该关心文章是什么内容才对。后来木忻发现她已经完完全全的被环境改变了曾经的那份纯真已不复重在,他们已是两个世界的人了。当我问起木忻为何理想破碎时,他满含失望如遗世的老者般感慨道:“原来一切都只是我美好的幻想,这世上没有什么可以指望,没有什么可以绝对相信,可以绝对依仗的,唯一值得信任的只有你而已,要知道感情在本世纪也是最不可靠的东西之一了。

  只因意念的不合

  你们无端的将我们否决

  困苦的我们

  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不安与悲苦

  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

  允许我们自由驰骋的远方

  北方漫天的风沙

  南方迷蒙的烟雨

  从南到北到处都是朦胧的

  以至我们找不到归宿

  我们一如既往的寻找

  我们一如既往的张扬个性

  最终我们找到了属于“我们”的远方

  最终我们得到长辈对我们“这一代”的肯定

  最后赋诗一首致我们不可挽回的过去,致我们无法预知的将来,致我们迷惘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