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年轻人相约一起出发去寻求幸福。历经千辛万苦,他们来到了海边,遇到一个长者在海边捕鱼,于是二人上前去寻求帮助。长者告诉他们,可以分别赠与他们一筐鱼和捕鱼的技巧。但是二人两者只能任选其一不能兼得。这两个人,一个人选择了一筐鱼,另一个人选择了学习捕鱼的技巧。
如此一来可以有很多种结果:
第一种,第一个人坐吃山空,吃完鱼以后不再继续寻找食物,不久再没有鱼吃,饿死了,第二个人学到了捕鱼技巧,但是捕鱼季节已过,在捕到鱼之前,也饿死了。这是古板的遵从长者的约定,消极的应对各自的生存环境,在机遇不佳的情况下,一种必然的失败后果。
第二种,第一个得到鱼的人将鱼晒干,带着鱼干省吃俭用,继续寻找食物,吃完鱼干后又找到了新的食物来源,不断的生活在寻找幸福的过程中。第二个人学到捕鱼本领后,正赶上鱼讯,捕很多的鱼,逐步走上了吃穿不愁的富裕生活,找到了幸福。
第三种,两个人分别得到鱼与捕鱼的本领后,相濡与沫,共同劳作,在一起有计划的享有老人赐予的那筐鱼之后,不断地寻找机会抓住鱼讯,捕到更多的鱼,两位年轻人同心协力共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强强合作,组成资金与技术相结合的社会结构,抓住机遇共同得到的一种近于圆满的结果。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意思是说,给人家鱼吃,还不如教会人家捕鱼的本领。一筐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是世人谋生的本领。如果想永远有鱼吃,就要学会捕鱼的本领,而在学到捕鱼本领,捕到鱼之前,那一筐鱼就是求学的资本,维持生活的救命鱼了。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富足了,每家每户的先人们留给后人丰富的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房屋,轿车,存款,股权,动辄百万千万之巨。将自己一生的积蓄留给后人,希望子子孙孙都能享有安逸舒适的生活,他们留给后人的岂止于鱼,简直就是一个皇权帝国。当然也有明智一些的家长投入上百万的资金,支持子女远渡重洋留学求知,在国外见过世面取得一项项专业能力后再回到国内,做一个“海归”商人,通过学“渔”,得到了“鱼”,而不是单纯的留给他们金黄的货币,(从人的心理来讲,货币就应该是金光闪闪的金币,而非花花绿绿的纸钞,一划而过的磁卡)。更有拾荒老妇含辛茹苦,辛勤培育膝下弱子,三迁劝学,漏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十年苦读一朝高中,得到了一个学贯中西旱涝保收的渔,都是为了孩子脱离苦海有一个衣食无忧的锦绣前程。在这里拾荒就是捕鱼,再用捕来的鱼维持生计去学习更完善更现代化的捕鱼本领。
“鱼”作为消费品是支持生命的消耗品,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但是金山钱海银窝终有殆尽之时,如果这时消极消费还给消费者带来好吃懒做的遗风,高B广屋终究会易入他人之手,摇钱树也会有山枯水尽腐朽飞天之时。“渔”确是使人辛勤劳作,不断提高捕猎技巧,获得最大收益,可以堆得金山玉井终生受益。
“鱼”在这里是最终消费品,而不是自然界里自由自在鱼。“渔”是鱼的生产过程,不是单纯的捕捞技术。渔和鱼互相转化,有了鱼的滋养,才有机会去学会捕渔的本领。
自古以来都说鱼和渔不可兼得,实际生活中渔和鱼绝不可分割,鱼和渔兼得才是人们的生存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