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为春?春在哪里?
春节之后,春就来了。春在心头,春在身边,春在脚下,春在眼里。
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2015年的第一场雪,飘在春之始,岁之首。虽说给出行多多少少带来一些不便。然,净化了空气,湿润了万物,更滋润了心田。经过一个冬天的干旱,怎能不盼望降水呢?经过雨水的滋润,万物得以复苏。于是,倾听一场天地之间的盛宴,观看一场季节更替的盛典,陶醉于天籁之音,迷醉于春绿之中,觅得春归有处寻。
寻寻觅觅,觅觅寻寻。在诗词文赋中,觅得春归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 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固然是白居易笔下的钱塘湖春行,又何尝不是春山春水春云春莺春树春燕春泥春花春草,马蹄得意踏春归!“吹面不寒杨柳风,杖藜扶我过桥东。”是志南和尚笔下的春风,又何尝不是春风化雨润心田的归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固然是孟浩然的惜春之思,又何尝不是在叹息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朱自清的散文把这些春天的景物诠释的淋漓尽致,无可挑剔,至今难以突破。春归何处?“一年之计在于春”。朱自清把春归于人的活动,也正是人的活动,世间万物才有了灵性,可观可感。心灵的荡涤是终结亦是起始。
不知何时起,迷恋上文字,在方方正正的汉字中,找寻另一种生活,算来有一年多。可是,就在前一段时间,一切,变得很灰色。在读到网友的一些优秀作品后,感觉文思枯竭,我想说的我想写的他们都已经说过了写过了,我还有什么可写?
梦里水乡告诉我:北方的松树南方的竹,松树有松树的挺拔,竹子有竹子的婀娜。是啊,人各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视角不同,积累和阅历也不同,何必去苛求自己。散文,本就是描述心情的文字。然,还是过不去这个坎。
执笔以来,大大小小写有60多篇,其中包括一个中篇。一直以为写作就是随手拈来,提笔而就的事。然而,现在,既没有思路又没有词汇。看到好多事想到好多事,只在脑海中回旋,无法成文。
第一次,歇笔。有二十多天,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忙,并不是借口;乱,才是原因。
一场雪,走出去;一场雨,到外面。改变了许多。冷酷的冬,不但禁锢了脚步,更凝滞了思维。局促于一室之中,怎会有改观?
雨过天晴。蔚蓝的天空是如此高远,白云朵朵,在天空中卷卷舒舒,自由洒脱。一群鸽子,展翅掠过,转眼消失,只留下悠长的鸽哨在耳边回响;喜鹊,并不怕人,在五步之前就可以蹦蹦跳跳;满树的麻雀,更是叽叽喳喳,喋喋不休,起起落落,在诉说春的到来。
小花园里,更是热闹。龙爪槐,一截枯黄一截暗绿;榆叶梅,米粒大小的花苞由黑褐色变成暗红色;垂柳,枝条已经很软,柔枝披风,是另一种自然,枝条上的芽苞,外壳是黄色的,却吐出带绿的柳叶来,含苞未吐,犹抱琵琶半遮面,给人另一种美的享受。脚下,拂开枯草,是密密麻麻的一层刚刚露头的小草,黄中带绿,若不是伏身拂开,还真看不出来!路的旁边,石的罅隙,成簇成簇的小草也悄然登场。它们,以自己的行动在迎接春的到来啊!
刹那间,我明白了。我的止步不前,是自我的禁锢。局促于自己的小圈子,固步自封,不读书,如何精进?不融入自然,如何收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前行的路上,虽然没有奢望成为大家,如若进步,不学习,就不会有必然王国,更不会有自由王国。上下求索,漫漫长路肯定会风光无限,春色满园。
觅春归?春归何处?觅春归!春归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