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文化史Ⅲ》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货币的思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6 世纪中叶,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亨利八世(Henry Ⅷ)为增加王室财政收入,带头贬低铸币价值,伪币由此开始泛滥。当被切割过、被掺了假的硬币大肆流通,货币的内在价值随之触发了新的争论与质疑。

这一时期,英国处于长期内战。铸币师将更多精力放在银行业务上。他们接受客户存款、同时借出、放贷。于是,票据应运而生,继而支票、内陆汇票和银行券开始发行,标志着欧洲纸币萌芽。

·

《货币文化史》全套共六卷,本书为第三卷。

《货币文化史Ⅰ:希腊罗马时期钱币的诞生与权力象征》

《货币文化史Ⅱ:中世纪黄金的盛宴与贸易兴起》

《货币文化史Ⅲ:文艺复兴时期假币盛行与信任危机》

《货币文化史Ⅳ:启蒙时代货币泡沫与价值反思》

《货币文化史Ⅴ:帝国时代殖民主义与货币大变革》

《货币文化史Ⅵ:现代数字革命与货币的未来》

·

☆ 国内首套世界货币文化史,全球40余位跨学科学者共同编写打造

《货币文化史》共六卷,囊括了从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到启蒙时代、帝国时代和现代的全球货币文化史。由英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比尔·莫勒尔主编,钱币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领域的40余位权威学者共同编写打造,史料详实、内容权威、值得收藏。

☆ 跨领域专家联袂推荐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王忠孝、复旦大学宗教系教授刘平、华师大历史学系教授朱明、华师大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周保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应用经济系主任王闻联袂推荐。

☆ 跨学科世界史,两种读法,看清货币与文化的螺旋式演进

不仅是货币史,也是文化史、经济史,更是一部公元前2500年至今的世界史。

纵向按单卷阅读,深入了解该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宗教思想、经济基础、时代事件及它们与货币的互作;

横向按章节阅读,每一卷固定的章节结构(技术、思想、宗教、生活、艺术、哲学、时代),透视货币从古至今在社会不同层面的发展。

☆ 丰富彩插,真实还原货币样貌

全套书包含300+幅彩色插图,不仅直观呈现货币在不同时期的视觉表达,更包含历史背景下的其他图像印记。

《货币文化史Ⅲ》摘录:

枚硬币的面值是由其俦造金属的价格、内在价值、铸币费和铸币税共同来确定的。铸币费是支付给铸币厂老板的,包含制造硬币的所有费用一工具、合金、人工成本等;俦币税是国王征收的。尽管国家出台了法律和禁令,但铜币、银币和金币仍然被当作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如果一枚硬币的内在价值高于法律规定的名义面值,那么这枚硬币就很有可能流向国外或者被熔化,人们会用更便宜的硬币来缴税或者进行其他合法交易。例如,1535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Charles I)发行的金币纯度就经历过这样的转变。吸取卡斯蒂利亚的金币流向法国的前车之鉴,他决定用黄金含量仅为91,67%的新币埃斯库多(escudo)来支付征战北非的部队的军饷,这种新币的纯度与法国和意大利的金币纯度相当。两个埃斯库多被称为皮斯托尔(pistole),这种硬币在国际上具有重要意义(Carande,1990:228)。

《货币文化史Ⅲ》目录:

丛书序言
概 述 走近文艺复兴时期的货币
第一章货币及其技术:矿业、冶金、铸造及非金属货币形式
第二章货币及其理念:正义、主权及货币作为商品的理念
第三章货币、仪式与宗教:上帝的印记及高利贷问题
第四章货币与日常生活:名誉、历史及对非洲东海岸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货币、艺术与表现形式:文本、图像及信息
第六章货币及其阐释:近代早期的两宗交易
第七章货币与时代:铸币、主权及想象的流动性
图表目录
注 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关于各章作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