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溺爱》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财商教育的亲子家教书。在今天这个高度物质化的世界,“钱”成为家庭中备受关注、无法回避的话题,但该如何跟孩子谈钱却让家长无比头疼。
本书试图纠正一个认知偏差:家长以为钱最容易宠坏孩子,困惑如何教孩子花钱,不好意思与孩子谈钱,但其实钱是中性的,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工具,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优秀品格。
本书为中国家庭提供了财商启蒙的实用指南,通过9堂家庭财商课教会孩子财富的知识、幸福的学问。
本书为父母们提供如下指导:
孩子的零用钱与培养耐心有关,
孩子的工作与培养毅力有关,
学会聪明消费与培养取舍的智慧有关,
养成捐献习惯与培养慷慨的个性有关。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具备的优秀品格,
无论是自控、乐观还是坚毅,
每个特质都可以通过财商教育来培养。
《反溺爱》摘录:
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阿莉森·J.皮尤(Alison J. Pugh),花了两年时间追踪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富裕与贫穷家庭,并在《渴望与归属感》(Longing and Belonging)一书中披露了她的发现。她的结论是,我们的孩子在不断探求某种她称为“经济尊严”的东西。与此同时,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知,经常会根据朋友圈里对某些物品或体验不断变化的评判标准而变大或变小。 而且,这种情形在富裕或贫穷的社区都会发生,皮尤谈到,当孩子没有 Game Boy 游戏机,或是没去过大部分孩子都去过的度假胜地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于没有东西可以拿来炫耀的孩子而言,这种感觉就像“不受欢迎、被人视而不见”一样。他们只能想办法在谈到更便宜的游戏或是与他们的生活更接近的话题上插进来,皮尤把这种行为叫作“相称”。因为孩子想获得归属感,这是一个比较不丢脸的方式。另外,完全不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最有权力的孩子将会成为“巡逻官”,平常会随时査看别人身上代表个人尊严的东西,以自己的判断标准去评判。她的结论是,孩子经常会受到同伴对他的尊严的挑战。所以,很多家长为了保护孩子不会受到心理打击,就会采取“有求必应”的态度,即使孩子要求的东西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也还是会满足。
《反溺爱》目录:
1.为什么要和孩子谈钱
2.如何开始和孩子谈钱
3.如何给孩子零用钱
4.如何让孩子聪明消费
5.如何不让孩子重视物质
6.如何和孩子谈捐献
7.为什么孩子必须工作
8.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9.多少钱才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