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了解的世界危机简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世界500年的军事战争、经济贸易、财务税制、病菌瘟疫、金融货币、政体社会大跨度的梳理与复盘!
危机是推动崛起的动力,也是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在危机中抓住机遇,还是滑向危机的深渊,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崛起还是衰落。
本书旨在梳理1520年以来的世界危机(主要指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货币危机等)简史,并非此阶段的世界简史。因此,各种危机是本书的重点与主线,而与危机有关的历史则为框架。这样的结构决定了本书在写作方法上,不同于纯粹的通史或国家简史。
本书首先为了深度挖掘危机发生前后的因果关系与关联,就必须选择一定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资料,将500年来所发生的几十次全球危机放在与战争、瘟疫、货币、科技、地缘政治、全球化、国际秩序、市场、泡沫(金融泡沫、股市泡沫、楼市泡沫) 等事件有关的历史框架下进行拆解和剖析,也使得这些危机不是毫无关联的孤立存在,而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而真正认识到,危机是一种周期性爆发的经济现象。
其此,围绕“危机”这条主线展开,探寻危机背后的逻辑,就可能对历史资料背景进行适当地选取,而不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简述。因此,本书每一部分的时间段划分仅仅是参考,有的章节处于结构和逻辑的安排,超越了该时间段,比如第三部分。
最后,这种写作方法,避免了将这些危机事件简单地梳理堆砌,而是一个个可读性很强的故事与案例。通过这些故事和案例,看到危机真实的面目,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1.危机研究溯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2.近现代危机史,五百年的超长时间跨度,多角度的立体分析深度
3.危机如影随形,繁荣中蕴藏着危机,而危机带来新的转机与变革
这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
1.系统性梳理
探讨危机与战争、瘟疫、货币、金融、科技、政治、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从多个视角分析与解读各种危机的发生、特点和周期状态。
2.逻辑性分析
历史上的这些危机不是毫无关联的孤立存在,而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杂乱无章的危机中寻找出背后的脉络、规律与逻辑。
3.故事性呈现
这本书以各种危机为主线,与危机关联的各种历史事件为本书的内容框架,以故事性的方式呈现,增加了可读性和趣味性。
4.趋势性借鉴
本书创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危机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我们能从危机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通过本书尝试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些历史借鉴和参考。
这本书阅读有什么特点?
1.每章内容导读和小结,帮助读者快速获取核心关键内容
2.东西方关键事件年表,对比东西方社会不同发展的脉络
第一,危机是反复发生的,周期发生的,不可避免。
第二,危机原因在于自由市场无形之手失灵,政府有形之手失控。
第三,自由市场下,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周期性遗忘,会引发市场沿着繁荣–萧条–复苏–繁荣–萧条循环。
第四,政府救市必须做,市场失灵造成长期危机损害,引发社会危机。
第五,政府调控往往适当或滞后,或力度大小失当。管控往往阻碍经济发展活力。
第六,政府调控,货币手段,靠印钞,利率,也就是信贷收缩与扩张,导致通货膨胀或通缩, 或滞胀。印钞,引发货币危机。当利率低至 0 不能再低时,货币政策失效,货币印发到不能 再印发时,印钞失效。
第七,财政政策依靠税收及债务,往往是国债导致债务问题,当内外债务大到无法偿还,也无法重新借债,债务危机爆发,政府之手失灵。
第八,金融危机源于泡沫,这是人性的贪婪所致。技术上在于:银行的短借长贷,当市场恐慌时,造成挤兑,导致传染,引发流动性危机,引发金融机构破产,金融危机爆发。
第九,经济危机是市场或政府失当,人性贪婪,也导致恐慌,恐慌下出现踩踏与错杀,信心失控。
第十,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相互关联,互相影响。
第十一,全球化导致危机出现联动性,扩大了危机的范围与规模。
第十二,不断的危机,不断的救市,导致货币政策不断扩张,财政政策不断高企,导致经济进入债务型、货币型(债务货币化,货币与财政联动)经济模式,危机越拉越大。
第十三,危机震中发生在全球经济金融大国,尤其是储备货币型国家,当年的荷兰、英国、美国引导全世界。无论起源在哪里,震中一定在这些全球领导型国家。
第十四,经济危机的背后是货币、信贷和债务老三样。
第十五,当危机大到无法用政策救市方法解决或延缓时,一个大周期来临,救市重组与洗牌。 债务不偿还,通胀导致社会大动荡。货币危机,不再信赖货币。
第十六,国家兴衰其实也与国家财政、债务危机有关。
第十七,经济危机理论一直在变化,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哈耶克米塞斯,弗里德曼,现代 货币理论 MMT,格林斯潘等。
第十八,危机基本靠延缓,当无法延缓时,就是新一轮危机大周期的开始。
第十九,危机孕育在繁荣之中,疫情、股市暴跌、债务、战争等只是导火索。
第二十,石油危机、战争、国内政治、民粹主义、地缘政治等均与危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