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的深渊》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马兰 诚挚推荐

★《纽约时报》畅销书

√ “瘾君子”逆袭成为知名神经科学家

√ 以感同身受的笔触,剖析成瘾的真相

√ 一部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

√ 一场无比震撼的心碎旅程

√ 一次发人深省的大脑探奇

【简介】

药物滥用是全球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作为一位知名的神经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正在康复的成瘾者,格里塞尔以感同身受的笔触,深入剖析了这场灾难的科学本质。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大脑的危险控制,重点阐释了滥用药物会给大脑和行为造成怎样的变化,还为对抗眼下泛滥的成瘾问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新见解。

本书以其生动、坦诚、清晰晓畅的文风从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

【推荐】

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作者格里塞尔是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也曾是一名药物成瘾者。作者坦率地讲述了她早年“嗑药”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她如何从坠落中自拔,最终成为一名研究成瘾的大学教授。这不仅是一本关于成瘾的科普书——作者在书中从药物与脑的相互作用、成瘾机制和防治角度提出她的思考——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学术深度和高度的著作,值得一读。——马兰,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格里塞尔博士从自己痛苦的过往中举出许多鲜活的事例,系统地将每一段经历与成瘾背后严谨的神经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她道出了成瘾科学的悲哀与瑰伟,使之变得有血有肉。翻开这本书,你将踏上一场震撼的旅程。——保罗·厄尔利(Paul H. Earley),国际顶尖成瘾医学专家,美国成瘾医学协会(ASAM)主席

这本书不仅内容翔实,而且感人至深。在这里,你将看到清楚明晰的科学解释,还有扣人心弦的人文叙事,以及药物成瘾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玛莎·法拉赫(Martha J. Farah),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大学Walter H. Annenberg自然科学教授,神经科学与社会中心主任

鲜少有哪本论述成瘾的书,能将情感与科学交织起来。《成瘾的深渊》讲述了格里塞尔如何一步步走出药物成瘾的泥潭,进而传达出一种希望之声。——克里斯托弗·埃文斯(Christopher J. Evan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学与生物行为科学系教授,Hatos神经药理学中心主任

格里塞尔在书中讲述了她20岁出头时的任情恣性,一次次地追求药物带来的快意,读来令人心碎。她清晰而坦率地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和成瘾的科学原理,明确指出大脑的运作机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果你想知道谁会成瘾、为何成瘾,本书就是你的明灯。——柯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成瘾的深渊》摘录:

我的行为变化反映出了耐受性(为达到药效,需要服用更多药物)和依赖性(不服药会有戒断症状)。对于所有热衷于改变心智的化学物质的人来说,有个可怕的事实是,只要有规律地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大脑总是会适应性地做出补偿。成瘾的人不是因为累才喝咖啡,而是因为喝了咖啡才累。酗酒的人喝鸡尾酒不是为了在辛苦一天后放松一下,他就是因为滥饮,才成天紧张兮兮、焦虑不安。海洛因能让没嗑过药的人产生欣快感,并抑制疼痛,但“瘾君子”之所以无法戒除海洛因,是因为没有它,就会万分痛苦。大脑对药物的反应永远是强化相反的状态,因此,经常使用药物的人想要维持常态,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用药。所谓的高峰体验(如果有的话)变得越来越短暂,所以继续使用的目的只在于避免戒断症状。 这个原理适用于任何药物的任一药效,只要这种药效是通过影响大脑产生的一当然也包括影响我们的老朋友即多巴胺的释放。起初,药物会让我们感觉良好,是因为药物分子进入大脑,影响了伏隔核和其他结构,扰乱了“还好”的感受状态。然而,大脑需要恢复系统的稳态设定值,于是便开始对抗喷涌的多巴胺,哪怕我们认为多巴胺代表着愉悦或各种可能性。其后果既成了经常使用药物的人的动力,也成了他们痛苦的根源;它激发了他们的用药冲动,并确保这种冲动将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反复暴露在同一种刺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巴胺发生的变化会越来越微弱。最终,就算使用最喜欢的药物也几乎不会引起中脑边缘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但只要停止使用就会一落干丈,体验到一种失魂落魄的渴求感。因此,嗑药的铁律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成瘾的深渊》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大脑的食物
第二章 适应
第三章 一个突出的例子:四氢大麻酚
第四章 织梦者:阿片类药物
第五章 一把重锤:酒精
第六章 抑制一族:镇静剂
第七章 强行提振:兴奋剂
第八章 看个清楚:致幻剂
第九章 意愿与途径:其他被滥用的药物
第十章 为什么是我?
第十一章 解决成瘾问题
致谢
注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