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音乐》简介:

🎵

《纽约时报》《环球邮报》霸榜畅销书,

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被译为18种语言

源源不断的启发、精彩非凡的论述,

只有深谙音乐神经科学家才能做到

🎹

编辑推荐

○ 一段追寻音乐本能的故事,讲述音乐和大脑如何协同进化

一名前途无限的职业音乐人,凭借对人类音乐痴迷的强烈好奇心重返校园,在认知科学领域取得突破。他想知道,为什么好音乐让人们哭哭笑笑,百听不厌;为什么音乐串联记忆,调动神经,疗愈心情,点亮生活;一万小时理论”在音乐领域的运用,对家长们有怎样出人意料的启示?

音乐在人类史上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即使我们没有意识到。随着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进步,答案开始变得清晰。

○ 结合音乐分析、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解译人类最优美的神经冲动

如果音乐是文化的声音,那么莱维廷既是了解音乐的学者,也是研究文化的科学家。莱维廷的书揭开了音乐的面纱,让专业与非专业人士都能有幸窥见大脑与音乐之间复杂而重要的相互作用……这本书就像一块瑰宝,蕴藏着解读音乐的独特文字。

他将告诉我们,刻在人类DNA里的音乐本能是多么美妙而严谨。在读过莱维廷的作品之后,你的大脑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感受音乐。

○ 是我们迷恋音乐,还是借由音乐读懂我们自己?

本书宜与音乐一同“食用”,书中所涉曲目均收录于歌单,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搜索完整书名即可选中并播放该歌单,亦可聆听您的私人音乐收藏夹,让您的音乐大脑获得沉浸式体验。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关于音乐和大脑如何协同进化。

心理学教授、资深音乐人丹尼尔·莱维廷结合音乐分析、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述说音乐为何令人迷恋,解译人类最优美的神经冲动。

音乐是最能贴近心灵、感染情绪的创作形式。音乐作品也是我们唯一能够随身携带、不时重新温习的艺术。我们每个人都能轻易举出喜爱的音乐家或音乐类型,却难以解释为何喜欢这些音乐,而非其他音乐。仿佛在音符与和弦之间,还有某种我们能够感知却无法言说的神秘。

作曲家勋伯格说过“总有一天,心理学家将解译音乐语言。”如今预言的时代已然来临。心理学家运用核磁共振成像与记忆理论,探究人类心智与大脑如何倾听、感受音乐,以完形理论分析音乐家如何颠覆听众心理、创作令人惊艳的乐曲。科学的意义并不是要为我们消除神秘,而是要让神秘重现光彩,让神秘焕发生机。如果我们理解人类对音乐的迷恋的本质,就能更能深入地认识自己。

🎹

名人/媒体推荐

丹尼尔奏响了所有文化的和声,触动了所有音乐爱好者。我现在更充分地理解了自己的一些“直觉”行为,也很欣赏丹尼尔略带诙谐的写作风格。这是一本真正适合音乐、诗歌和艺术爱好者的好书。

——唐·德维托(Don DeVito),鲍勃·迪伦制作人,长期担任哥伦比亚A&R和索尼音乐高管

莱维廷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将音乐之美进行神经学解构,不但没有抹去音乐的魅力,反而让它变得更有魔力。

——《吉他手》

这本书博大精深、扣人心弦,我认识的人里只有莱维廷有资格写这个内容。这本书会给所有音乐爱好者带来欣喜与挑战。

——佩里·R·库克,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音乐教授

既是非常深刻的学术著作,又深入浅出,适合大众阅读。虽然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神经科学像脑外科手术一样复杂,这本书却妙趣横生。

——《波士顿环球报》

我等了一辈子的书。

——南希·珀尔(Nancy Pearl),公共电台图书馆员、《书迷探宝》(Book Lust)系列作者

向同时研究雷蒙斯乐队、披头士乐队和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人致敬。“音乐为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丹尼尔·莱维廷能够以其洞察力、同理心和幽默感给出解释,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马特·海莫维茨(Matt Haimovitz),大提琴家,芝加哥交响乐团、纽约、柏林和以色列爱乐乐团独奏演奏家

音盲都会为此着迷。

——《卫报》(伦敦)

🎹

获奖记录

○ 《环球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 《独立报》年度最佳图书

○ 《卫报》年度最佳图书

○ 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入围

○ 鹅毛笔奖 2007年 最佳出版新人

○ 2006年首版至今仍是亚马逊kindle“音乐哲学类”第一名

○ Goodreads网站59751人投票、1776 篇长书评

《我们为什么爱音乐》摘录:

我們的感知系統受到精密調整,以偵測環境中的各種變化,因為任何變化都可能意味著危險將至。而我們的五感都十分細膩,視覺系統能夠分辨數百萬種顏色、可在極度黑暗中視物,對急遽變化最為敏感。視覺皮質有一整個區域(稱為MT區)專司動作偵測,視野內只要有物體移動,這個區域就會受到活化。每個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昆蟲停在脖子上時。我們會下意識地揮拳打擊,這時觸覺系統注意到皮膚出現極度細微的壓力變化。此外,氣味的變化(例如當鄰居把蘋果派放在窗台上放涼,香味不斷傳來)會使我們留意並轉頭朝向氣味的來源。不過,造成最大驚嚇反應的往往是聲音,突然產生的噪音,可能會使我們從椅子上跳起來、轉頭察看、低下身子,或者掩住耳朵。...有條神經迴路不但牽涉到驚嚇後的反射動作,也與聽覺系統對環境變化的細微敏感度有關,此即習慣性迴路。假設你的冰箱會發出嗡嗡聲,隨著時間經過你會逐漸習慣,進而忽略那聲音,這就是習慣性。...但若聲音的強度或頻率發生變化,表示情況有變,就會提高警覺。

《我们为什么爱音乐》目录:

前 言 我爱音乐,也爱科学——但为什么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第一章 什么是音乐 从音高到音色
第二章 用脚打拍子 辨别节奏、响度与和声
第三章 幕后 音乐与思维机器
第四章 预期 我们会对李斯特(和卢达克里斯)产生怎样的期待
第五章 已经知道名字了,去查查号码吧 我们如何将音乐分类
第六章 吃完甜点发现我和克里克相隔四个座位 音乐、情感和爬虫脑
第七章 音乐家是怎样炼成的 剖析音乐专长
第八章 我的最爱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音乐偏好
第九章 音乐本能 进化论的天字第一号
附录一 这是你的音乐大脑
附录二 和弦与和声
参考文献
致 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