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造一个人》简介:

★ 零滞后,最前沿:本书英文版出版于2019年,涵盖了截至2019年的最前沿科学进展,紧贴科学前沿的速度在科普图书中非常罕见。看2021年4月刚创造出人-猴嵌合胚胎的科学家是如何创造出这类嵌合胚胎的。

★ 用文学家的语言,介绍最前沿的科学,探讨随之而来的社会伦理问题,思考关于人体和人性的哲学。

★ 本书中的大量内容此前从未有大众科普图书(无论 中文还是英文)介绍过。

★ 一幅科学研究者的群像,有人推动科学进步,造福全人类,有人留下抹不掉的学术甚至人性污点:汉斯·斯佩曼(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爱德华兹(诺贝尔奖获得者)、山中伸弥(诺贝尔奖获得者)、黄禹锡、小保方晴子、贺建奎……

★ 《科学》《自然》《柳叶刀》三大著名科学期刊给予本书极高评价,“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将会与此前截然不同”(《自然》杂志)。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仇子龙作序,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伟倾力推荐。

————————————–

2017年夏,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从菲利普·鲍尔的肩上取下一小块组织,用这些组织的细胞开展了一项特殊的实验。8个月后,这些细胞发育组装成了一个迷你大脑:细胞的种类不仅从皮肤细胞转变成了神经元,而且细胞之间还形成了大脑中那样的神经连接,能够传递神经信号。

随着干细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组织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这类看似只可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在《如何制造一个人》中,菲利普·鲍尔回顾了人类认识和改造生命的历史,并引领读者去领略这一领域当今最前沿的进展:创造各式各样的迷你器官并把它们组装起来;用猪作为器官工厂,生产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通过3D打印的方法打印组织甚至器官;见证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

在增进人类对生命的理解的同时,这些领域的科学进步也在塑造着文化和社会。从小说《弗兰肯斯坦》到《美丽新世界》,从电影《黑客帝国》到艺术作品“猪的翅膀”,作者引用文学、艺术、电影等诸多领域的例子,展示了科学是如何影响文化和社会风潮的。

科技的进步不仅会惠及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可能带来前所未见的社会、伦理和哲学问题:是否应该允许创造人和动物的嵌合体生物?胚胎发育到什么阶段时就应该被视作一个人?对于培育出的有感知能力的迷你大脑,我们应该承担道德责任吗?当人脑可以被计算机充分模拟时,人与非人的边界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作者都以优雅的笔触逐一进行了探讨。读完这本书后,你对人体、人性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解将会与此前截然不同。

《如何制造一个人》摘录:

我不知道我该如何看待我的迷你大脑。当然,我没有因此而焦虑到夜不能寐的程度,这块由我的细胞培养成的组织也不能被看作一个人,但我确实莫名开始喜欢这些细胞了。在培养皿中,它们没有来自体内环境的引导,却努力成长。这团细胞似乎拥有某种潜能,这种潜能在从我身体上“挖”出的那块肉中是不存在的。这团细胞不仅在身体之外“活着”,还闪耀着源自我的生命的光芒。

《如何制造一个人》目录:

推荐序
作者序
引言:培养皿中的大脑
第1章 生命的碎片:细胞的过去与现在
第2章 躯体的构建:传统的造人方式
插曲I 人是一个超有机体:从细胞到群体
第3章 永生的肉体:如何在体外培养组织
插曲II 英雄与恶棍:癌症、免疫和我们的细胞生态系统
第4章 命运的转折:如何重编程一个细胞?
第5章 零件工厂:用重编程细胞制造组织和器官
第6章 我血肉的血肉:关于未来之性和生殖的困惑
第7章 造人技术的未来:可怕的后代?
插曲III 孤独心灵的哲学:大脑能在培养皿中存活吗?
第8章 血肉的回归:接受肉体的自我
致谢
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
· · · · · ·